• 1、小班幼儿新生入园,有几种表现?

              又是一年九月到了,又到新生入园之时。 入园对于孩子和家长来说,就像是一场“激战”。开学初,孩子大哭大闹,家长悄悄抹泪。许多家长总爱从窗口“窥视”孩子的活动,宁可上班迟到,也要趴在窗外看孩子几眼。有时,孩子的背影早已消失在走廊尽头,也许孩子早已投人到五彩缤纷的游戏中了,家长的“凝望却还延续着。有的伸长了脖子,有的踮起脚尖,但大多都咧着嘴,表情严肃。面对孩子的初入园,家长的眼神里,含着担心与不舍…… 一般来说,入园初期的第一周到第四周,是孩子的分离焦虑期,孩子会有种种不适应。具体表现有:1.不肯入园,肆意哭闹。2.默默无闻,尾随老师。3.要妈妈,要回家。4.胃口不好,睡不安稳。 原因分析:为什么孩子会在入园初期表现出上述各种让人心痛、不安的变化呢?这是因为,孩子上幼儿园,要离开家长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去接触新老师、新伙伴,他们感到紧张,产生失落、惧怕、不安全的感觉。这时对亲人的依恋感特别强,就会产生“分离焦虑”。 原因之一:与亲人较长时间的分离。 孩子对亲人(尤其是妈妈)有着强烈的依恋感。当他们第一次较长时间离开朝夕相处的亲人,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生活时,就会缺乏安全感,担心妈妈不来接(孩子问得最多的是一句“妈妈来吗”),从而产生分离焦虑。这既是他们对自己亲人与家庭生活的依恋,也是缺乏安全感的心理体现。 原因之二: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变化。 从家庭生活到集体生活,孩子生活的内容、形式和要求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当孩子入园后,交往对象由伴他成长的家人变成了陌生的老师和同伴,这就使得孩子的安全感受到很大的冲击,而他们没有经验应付这种变化,继而产生焦虑情绪。 原因之三:日常行为规则的改变。 孩子从家庭到幼儿园的一个显著改变就是行为规则的改变。孩子在家庭中的活动内容、方式、范围、时间等都相对自由,生活比较灵活、随意,而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有一定的常规要求,这对孩子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孩子对新环境、新规则产生不适应感和不安全感,出现焦虑情绪。 给家长的建议: 入园初期,孩子的生活环境与看护人都发生了变化,孩子需要有过程来适应新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心理会出现不平衡,生理上也会出现不适应。幼小的孩子不能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这种感受与不适应,便会用哭闹、打滚、拒绝吃东西、拒绝亲人爱抚等方式来发泄自己的失落感和不安全感。 了解并明白孩子出现这些行为的原因之后,我们就知道,每个孩子都会产生分离焦虑。这是他们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必经的一个过程,只是每个孩子的表现特点不一、持续时间不等罢了。分离焦虑如果没有得到很好地缓解,将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对此,家长可以尝试以下做法: 1.做好孩子入园前的心理准备。 一是在孩子入园前,多向孩子进行正面的暗示,告诉孩子:长大了就要上幼儿园、幼儿园里每个老师都很喜欢小朋友,幼儿园里有很多小伙伴,幼儿园里还有很多玩具,幼儿园里很好玩…,让孩子充分感受到上幼儿园的益处。二是在孩子入园前,家人多带孩子到幼儿园熟悉环境、看看幼儿园的哥哥姐姐以及他们开展的一些活动,使孩子对幼儿园不感到陌生,激发他们上幼儿园的欲望。 2.积极配合幼儿园,尽量缩短孩子的“焦虑期”。 当孩子出现分离焦虑中的异常行为时,家长一定要宽心,千万不能当着孩子的面流泪或者指责幼儿园;要积极主动地与幼儿园沟通,配合幼儿园老师的要求,坚持送孩子入园,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相信幼儿园老师会用真情真爱关注您的孩子,相信老师会有很多办法逐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他适应集体环境。当孩子感受到幼儿园的老师很关爱他,他又熟悉了幼儿园的环境,习惯了幼儿园的生活规律,并为幼儿园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所吸引,与小伙伴们结下友谊之后,就会结束这种分离焦虑,回归到正常的生活状态。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音高串珠任何人

                        • 上一篇:小班观察记录分析与措施有哪些?
                          下一篇:小班观察记录分析与措施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