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孩子学习和交流思想的主要手段。语言和劳动又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对儿童来讲,语言又是智力发育的重要标志。一个大脑发育不全的病儿往往都有语言障碍。语言按其表现形式分为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字)语言两种。一般从出生至学龄前期是口头语言的发展阶段,学龄期才开始书面语言。口头语言阶段又分为3个小阶段,即婴儿期为语言发育的准备阶段;幼儿期为语言初步发生阶段;学龄前期是熟练把握语言阶段。
语言的形成同其他心理功能一样,与思维过程、精神状况,特别是听觉和语言器官密切相关。孩子一出生就具备一整套完整的发声器官,包括喉、声带、舌、口腔、唇。孩子出生时的第一声啼哭即开始了发声,这就是语言的开始。1岁左右开始会说各种有意义的单词,如“吃”、“不”、“打”等。大多数孩子能够在幼年至学龄前期自由地掌握和运用许多单字、词汇和语句。正常发育的4岁的儿童已经能使用1500个字,5岁时使用3000~4000个字。
语言的发展不仅仅是由孩子理解和运用词汇和语句数量决定的,许多方面取决于其内容和性质。2~3岁时基本上是使用名词,随后逐渐地出现了动词、形容词、代词等。我们发现,不少孩子在代词“我”的运用时比其他词要晚些。3岁的孩子已经开始使用语句了,5~6岁时就应该使用复杂的句子了。对字词义的解释和对图片的解释方面,孩子也是逐步发展的。3~5岁的孩子能确定物体的用途,如饼干――能吃,马――能骑等,6~8岁的儿童大多能通过物体特征或用途来解释词的意义,如说棉衣――是冬天用于防冷的。以后对词义的解释则更具体、更概念化。
学龄儿童开始了系统的语言、文字训练,加上朗读的训练,开始了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这使得语言更加社会化,表达能力更加完善。语言发育对能力发展的影响极为显著。它提高了儿童了解外部世界的能力,对思维、记忆、推理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什么是语言发育迟缓?语言发育迟缓,一般是指孩子的语言发育水平,低于同龄正常孩子的平均水平。在语言发育迟缓的定义当中,语言发育的平均水平弹性比较大,如果孩子只是有功能性的构音障碍,并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比如说没有中枢神经发育异常,也没有听力异常,那么这种语言发育迟缓的程度比较轻,比较易于治疗。如果孩子的语言发育迟缓是有器质性病变的,或者说有重要器官的功能性问题,治疗起来会比较复杂。比如说自闭症的孩子、大脑发育不良的孩子,这些孩子的语言障碍就要严重得多。孩子语言发育迟缓怎么治疗?“语言发育迟缓怎么治疗,要根据孩子的不同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妇儿中心陈亦阳主任告诉我们,治疗语言发育迟缓最困难的是有中枢神经发育障碍和有心理障碍的孩子。如果孩子因听力障碍而导致语言发育迟缓,在解决了孩子的听力障碍之后,比如说安装了人工耳蜗,改善了听力之后,语言障碍可以比较容易得到治疗;如果孩子因唇腭裂而导致语言发育迟缓,在做完唇腭裂手术,局部器官功能恢复以后,语言障碍也是可以治疗的。也就是说,对于功能性构音障碍,也就是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的孩子,可以直接通过语音治疗师的训练进行治疗。语音治疗师怎么对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进行治疗?语音治疗师一般通过行为治疗法进行治疗,他们结合孩子语言发育上、神经生理上各个时期的特点,创造出很多个性化的,适合小孩子语音特点的一些方法,比如在某些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让孩子接受了正确的语音动作,从而矫正孩子的语言发育迟缓。如果孩子语言发育迟缓是器质性的问题,一定要先解决器质性问题,“比方说孩子有唇腭裂,一定要先进行唇腭裂的修复手术;如果孩子有听力问题,一定要解决听力上的障碍,比如说因中耳炎引起的听力问题,就要治疗中耳炎,有耳朵传导性耳聋,就要解决传导性耳聋的听力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