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特点如下:
(1)从对话的语言逐渐发展到独白语言。
(2)从情景性语言逐渐发展为连贯性语言。
(3)能够总和利用表情,手势,语调等非语言信息帮助交流。
(4)对有效沟通的社交情景因素越来越敏感,可以利用多种交谈技能,委婉的表达自己的要求。
(5)能够根据听者的特点对自己的说话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
扩展资料:
按照国内外现行的医学以及心理学的分类,人从出生到幼儿期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出生和新生儿期(birth and newborn):出生―1个月;婴儿期(infancy):1个月―1岁,相当于乳儿期;学步儿期(toddler hood):1―2岁;早期儿童期(early childhood):2―6岁,相当于幼儿期。
尽管这一分类法正日益受到挑战,特别是对婴儿的分类更是莫衷一是。但是,通常把这几个阶段统称为儿童期,即把正式进入小学阶段学习前的儿童统称为学前儿童。
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
1、出生~20天:非自控音阶段。发音以哭声为主,也有一些咳嗽和吃奶时的发音,都是新生儿不能自己控制而发出的声音。
2、21天~5个月:咕咕声阶段。儿童的听辨能力和发音能力都有较大的发展,有大量的“玩弄”声音现象,有了最初的语音模仿和“对话”意识。
3、6个月~1岁左右:牙牙语阶段。婴儿模仿发音的能力大为提高。
4、1岁~1岁半:学语阶段。连续音节和类似词的音节增加,无意义的连续音节减少,是由无意义的音节发展到词音的过渡阶段。
5、1岁半~6岁:积极言语发展阶段。儿童由单词句、双词句向完整句发展,集中的无意义的发音现象消失。
扩展资料:
严格说,儿童语言发展是在1岁左右讲出第一个真正的单词开始的。因此,通常以单词的出现为界,将整个过程划分为语言准备期和语言发展期两大阶段。
儿童语言发展应该分为三个方面:语音发展,词汇发展,语法发展。
语音发展分为五个阶段:非自控音阶段(出生~20天)、咕咕声阶段(21天~5个月)、牙牙语阶段(6个月~1岁左右)、学语阶段(1岁~1岁半)、积极语言阶段(1岁半~6岁)。
词汇发展分为三个方面:声调知觉发展,音位直觉发展和词的语音表象建立。一般出生后的第一周,婴儿听到一个轻柔的声音便会停止他的哭声。一般4个月左右的婴儿能分辨出愤怒和友好的声音,也能分辨熟悉的和陌生的声音。
语法发展阶段分为三个方面:句型由不完整到完整,语法结构不断变化,句子含词量不断增加。2岁半儿童已经开始出现一定数量的简单修饰语,3岁到3岁半是复杂修饰语句的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到4岁有修饰的语句开始占优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语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