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我国现有的规定,年满6周岁,出生日期在9月1号之前的孩子,都应该进小学接受教育。
是否能够顺利入学,和不同学校的招生情况有关,一些生源火爆的学校自然无法给这些孩子留有机会。
当然学校选择孩子,孩子的家长也会有自己的考虑,那些9月1号后出生的孩子家长,有很多会担心自己的孩子年龄小,在班上容易被其他孩子欺负。
当然更担心的是怕孩子学习跟不上,成为班里的差学生,让孩子的自信心受到打击。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家长就会让孩子晚一年上学,特别是家有男孩的家长更是如此。
因为现在的普遍说法都是男孩比女孩晚熟,发育慢,所以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都会较差,让他们晚一年上学,其实是为了孩子好。
但是晚一年上学,孩子就真的能够成才吗?警惕红衫行为让孩子越学越差。
什么是红杉行为?
它源于大学运动员的惯例,刚入校的运动员不能够直接参加比赛,因为他们会被认为经验和资历都不足,所以必须在经过一年的系统性训练之后,才能够代表学校参加大赛。
而在这一年的时间里,这些运动员就会被称为红杉队员。
红杉行为在心理学上的一种表现就是孩子晚上学一年。
只是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这种行为并不可取,也许这些孩子在最初入学的一两年里,成绩会有明显的提高,但是从长远来看,却会存在很多弊端,反而不利于孩子的长期成长。
红杉行为的负面影响
1、让孩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让孩子晚一年上学,其实是为了给孩子更多超前学习的机会,这样孩子在进入学校之后便能够领先他人。
所以父母经常会奖励孩子,他们的本意是希望孩子能够更有进步,但实际上却会让孩子把注意力转移到奖励上,从而忽略了对学习本身的兴趣。
2、试图避免挑战性的任务
当家长把自己的关注力更多的放在孩子的考试成绩上时,孩子自然而然也会非常注重他们的分数,这会导致孩子本能的去选择一些简单的题目尝试。
因为这样更容易让他们拥有高分。而对于那些有一定挑战性的新型题目,孩子则会有意识的去回避。
因为在他们的眼里,学习知识并不是最终的目的,考出高分更重要。
3、不愿深入和批判性思考
《终身幼儿园》的作者米切尔・雷斯尼克提出,大概有2/3的孩子将从事现在尚未被发明的职业。
想要适应如此快速发展的世界,创造性的思考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
当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只是着眼于分数时,他们的思考能力便会在无形中减弱,甚至很多时候都不愿意主动的去思考,而是会通过各种捷径让自己的分数变得更高。
这会让他们在短期内得到父母的称赞,只是可以肯定的是,失去思考能力的孩子,注定不会走的太远。
而红杉行为带给孩子的影响,似乎更多的体现在男孩身上。
这几年社会上流行一种说法叫做男孩危机,而让孩子晚一年上学就是其中的一种表现。
据说这是国外的先进经验,我国的很多家长纷纷趋之若鹜,把它分为经典。
男孩危机要对症下药,这些禁忌父母必须重视
1、不和孩子交流
父母要经常抽出时间和孩子交流,这样才能拉近双方之间的感情。如果父母平时对孩子不管不问,那么会让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减弱,让他们的自尊难以实现,从而影响孩子的成长。
2、经常责骂孩子
父母对孩子的期待都很高,他们经常有意无意的用言语去提醒孩子。
一旦发现孩子的做法无法让他们满意,就会数落责骂孩子。这会让孩子产生自我怀疑,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巨大伤害。
3、随意比较孩子
有的父母喜欢把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己家的孩子做比较,突出别人家孩子的优势,以此来贬低自己的孩子。
这种方式不仅无法激励孩子,反而会让孩子产生自卑,让他们产生深深的自我否定。
把自我价值感建立在孩子的成功之上
很多父母在孩子取得优异成绩的时候,会有着强烈的自我价值实现感,很显然他们把孩子的成功当成了自己的成功。
这只会让孩子觉得有些迷茫,不知道自己成功的意义究竟何在。
如何预防红杉行为?
1、避免孩子超前学习
红衫行为如今在我们的生活中普遍存在,特别是越来越多幼小衔接机构的出现,正是反映了众多家长拔苗助长的心态。
当孩子在目前做足了充足的准备之后,他们在学校的表现必然会出类拔萃,这会让他们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而这种表扬不仅满足了孩子的虚荣,更是会让他们唯分数至上。
2、家长不要过于看重成绩
学习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识,这样孩子才会有主见,有思想。
但是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只关心孩子的分数,他们不关心孩子在学习中收获了什么,只要是孩子的分数不理想,在他们看来就是失败。
所以孩子每次考试之后,父母不会问孩子错在哪里,让孩子补学补差,而只关心孩子考了多少分,排在第几名,让孩子也进入学习的误区。
跟休学的意思差不多,就是应该上幼儿园的孩子停学一年,然后再入学。希望孩子在学习方面和社交方面表现的更加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