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家长们接孩子放学最常问的一个问题,往往是“孩子今天都学了什么?”家长对这样问题的高度关注不难理解,不过幼儿园时期孩子最该学的是什么呢?
在家长眼里孩子上幼儿园一定得学到点儿实用的知识和技能才算成果,所以有时家长总抱怨“我问孩子学到了什么,他也不说”,有时又会兴高采烈地跟老师说“昨天孩子在家唱您教的儿歌呢……”
不过家长们都疏忽了的是,知识与技能不过是幼儿园学习内容的一部分,与年龄相对的能力培养才是幼儿园时期学习的重中之重。
1
1、逻辑的初始与幻想的萌芽
逻辑思维在两三岁时产生萌芽,认知结构发生更迭,零散的信息可以在幼稚的逻辑的引领下产生新的嫁接,甚至发生化学变化般的融合,心理机能的发展带来认知的闪光点。
对孩子而言,想象是在心理世界中对物理世界的改造,这种神奇的心里操作直接为孩子打开了一扇大门,那扇门里,有“过家家”这种社交探索,有“童言无忌”的奇思妙想,有对“虎阿婆”的深深恐惧,还有第一次对谎言的尝试。
说这些,是为了让大家明白,有些年龄特性的事情,是有心理规律可循的。发展的任何阶段,给个体带来的心理改变,都有正面或负面的区别。
作为家长,需要注意的是,你孩子的这一部分改变发生没有;如果发生的话,是不是在一个社会氛围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如果发展的波动很大,或者倾向略极端,有没有可能给孩子带来伤害。
三岁以后,幼儿逻辑与想象能力开始发展,此时幼儿园会适当增加一些锻炼孩子逻辑能力的游戏,帮助幼儿更好发展。 合理的想象空间和逻辑能力可以平复孩子的情绪,分离焦虑也慢慢不见了。
2、语言的质变发展
爸爸去哪儿中曹家的grace,说话很爱“姐姐(姐姐是她的小名)如何如何”,而他哥Joe就不会这么说,因为Joe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该阶段的语言质变。拥有逻辑、充满想象。
发现我与别人不是一回事儿之后,就面对着一个新的问题:怎么表达你的逻辑、想象,以及自己对事情的看法。关联词语、递进性质的话语开始出现在这一阶段的孩子的语言中。
“为什么?”这个烦死了无数老爸老妈的万能问题的出现频率也开始增多。这都意味着,组织语言进入了一个新的关键期。
这个阶段,由于对主体和客体的心理区分已经形成,自然而然就对语法产生了近乎直觉的理解,讲出来的句子,终于能够称之为句子了。
3、站在别人的角度看世界
区别了你我他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技能是站在别人的角度上观察世界:“爸爸很困了实在不能再陪你玩了”;“妈妈找了半天没找到你,你知道妈妈有多着急吗”;“你不能欺负别的小朋友,你看,你都把人家打哭了”。
3~5岁的孩子,只有学会了站在别的角度看世界,才能真正领会上面这些苦口婆心的话。这恰恰就是社交功能与道德养成的重要基础。
事实上,日常生活中他们也是这么做的。过家家的时候,就是最典型的角色扮演,即站在另一个角度展现角色与约束行为。
上个月,在医院碰到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要抽血,他的爷爷奶奶死死地把孩子摁在护士面前,孩子一个劲儿地因为恐惧而哭闹――也许是因为急中生智,他扯开嗓子带着哭腔在抽血大厅里大喊了一句:“我还是个孩子!你们不能这样对待我!”人们哄堂大笑,我跟我老婆也不禁笑出了声。
我跟我老婆说,这孩子聪明,小小年纪,已经知道了可以要求别人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了。
4、自控力
我们终于聊到了自控,这个能力3岁以下的孩子就不要多奢望了,基本上绝大多数孩子是不会有什么表现的――但是一过了3岁,这个能力在人群中会出现了像身高一般的极为分散的增长。
有的人自控能力在短短两年内提升到了非常高的层次,有的人却长进平平。不同的孩子们选择的自控策略不同,有的会刻意转移注意力,有的会到房间的其他角落高声唱歌,有的会进入自言自语的状态自己给自己打气。
自控,归根结底还是对情绪的把握和对逻辑的觉知,它只是一个对孩子而言具体的困难情景,面对这种情景,自控的表现好坏,的确算得上是对我们上面提到过的多个方面的一种综合考量。
5、安全和自救意识
这也是幼儿阶段孩子应该具备的第一能力。知道必用的急救电话、懂得遵守交通规则、具备一定的防拐意识才能保证基本的生命安全。 不要觉得孩子太小难以掌握这些能力,跟着幼儿老师一起耐心教导孩子吧。正确的求生和安全意识在危及时刻可是救命稻草哦。
2
身为家长,我们能为孩子做什么?
1、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
家长作为孩子的最亲密的陪伴,是孩子最重要的刺激来源。没有我们,也许孩子照样可以发展出该有的语言、逻辑能力等。但如果有家长的正确引导、细心培养,孩子各方面发展就一定会更好、更快、更健全。
很多时候家长忙于工作没有足够时间内陪伴孩子,这种不足只是时间长短问题。但有时问题也出在效率上,花一整天的时间陪着孩子,但你看的你的电视,他玩他的游戏,这样的陪伴可以说也是非常低效了。
你要给孩子刺激,不是你要刺激孩子。你要致力于把自己塑造成一个窗口,孩子可以透过你看到更多的鲜活元素,而非满世界雾霾。
2、做最及时的反馈器
家长是幼儿倾述对象的第一选择,不管是在学校取得了好成绩,还是和同伴闹别扭,小朋友回家都会想第一时间和家长分享心情。这时家长的反馈对孩子的情绪影响是不容小视的。
不管孩子在园里表现好坏,家长都敷衍地说一句“还行”;小朋友有了情绪问题也不会主动关心,这就是对孩子行为的消极反馈。
心理研究表明幼儿时期孩子十分需要父母的关注和呵护,家长对孩子行为的积极反应不可缺少,及时表扬和适当批评便是最基础的反馈
其实,在幼儿园阶段,最重要的应该是孩子好的习惯培养。在此基础上,根据孩子这个阶段的特点,用轻松有趣的方式,适度地学习一些常识和知识。一、自理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独立自主的日常锻炼是宝贝们在幼儿园要学习的第一节课。孩子每天入园需要自己用“七步洗手法”洗手;午饭、晚饭,需要自己用筷子、勺子自主吃饭;午休后起床,要学会自己穿衣、如厕等;课间休息时,要将玩好的玩具放回原处;......这些都是幼儿园里,教会孩子掌握的生存技能。在家里,孩子撒个娇,哭闹一下,爸爸妈妈就会心软帮孩子完成生活中的琐事,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产生依赖性,什么事也不会做,甚至不愿意做,这对未来的生活,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而在幼儿园里,孩子会很听老师的话,照着老师说的方式,慢慢学会自己动手。因此,这些早期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不仅能增强孩子的独立性,也能够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让孩子在能力和心理上都更加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