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通过绘本阅读提高大班幼儿提问能力的研究

              以绘本阅读为载体,培养大班幼儿提问能力的实践研究一、问题提出从国内外学生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中国的学生善于解答问题,但国外的学生更善于提出问题,这就是创新思维、创新精神本质上的差异。孩子的提问,往往包含着他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对事物之间各种联系的探究,包含了孩子一定的思考、想象、分析和判断。当孩子在经验的调动过程中,与原有经验发生矛盾时,孩子就会提出质疑“为什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往往使旧经验进一步拓展延伸从而产生新经验。可见,提问不仅是孩子思维的运作过程、新旧经验的衔接过程和新旧经验的积累过程,更是发现问题的过程。我们通过怎样的途径来发展幼儿的语言与认知能力,让他们敢于、乐于、善于提问,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进一步实践研究方向。绘本阅读:绘本并不是一般意义上,写给孩子的,带插图的书。绘本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故事,表达特定情感,主题的读本,通过绘画和文字两种媒介,互动来说故事的一门艺术。绘本阅读主张幼儿自主阅读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生生互动为主,师生互动为辅,所以必须是手不离本,眼不离图,用图引出文字,用文字补充图意。魅力在于绘本符合孩子思维特点,更能激发孩子阅读兴趣。画面精美,富有内涵,能给孩子美的熏陶。绘本能激活孩子的想象,有利于孩子创造力的培养。绘本里还会预留给孩子许多想象的空间,让孩子根据绘本的整体意境,对故事情节展开丰富的联想,设计书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画面中的一些细枝末节也会让孩子产生丰富的联想,对故事进行自我扩充、延伸。孩子在零压力的情况下,带着好奇、兴奋的心情,融入绘本的故事情境,并透过有意义的提问和引导,培养孩子逻辑思考、预测推理能力,以及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提问能力:提问是学生课堂参与的一种形式,对幼儿来说是其在课堂中的一种语言交流活动,还是幼儿自主学习的一种表现,是幼儿合作学习的一条途径,也是锻炼其批判性思维、培养其创新性思维的一个过程。孩子的提问能力,往往包含着他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能力,对事物之间各种联系的探究,如推理、想象、分析和判断。当孩子在经验的调动过程中,与原有经验发生矛盾时,孩子就会提出质疑“为什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等问题,这就需要幼儿会提问,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研究的意义(一)印证理论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技能,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大班幼儿正处于好奇好问的阶段,对新奇的事物、感兴趣的事情常常会发问。他们渴望从成人的回应中得到答案、得到认可、得到共鸣。幼儿在提问与追问的过程中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思维也越来越活跃。(二) 培养问题意识,激发思考绘本是一种适合儿童阅读的图画书形式,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美学和人生哲理,几乎涵盖了幼儿生活和成长的各个方面。以阅读绘本为载体,引发幼儿提问能凸显幼儿的个性、激发幼儿的想象、丰富幼儿的情感,从而引导幼儿品味绘本中深刻内涵和无穷趣味。(三)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高要培养幼儿提问能力,首先要对幼儿语言和认知能力有充分的了解,这也对教师观察幼儿的行为、解读幼儿的语言提出了要求。幼儿由于受到思维逻辑能力发展的限制,常常会问出一些成人觉得“好笑”,或者是“无聊”的问题。如何既尊重幼儿的想法又能引导幼儿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是对教师回应策略的挑战,也是教师师幼平等的重要标志。因此,增进师幼互动共同成长,符合当前行形势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三、研究步骤2013年6月,本人申报了的课题《以绘本阅读为载体,培养大班幼儿提问能力的实践研究》立项为徐汇区教育学会课题。一年来,借助上海市名师基地的平台,在应彩云导师的引领下学习了《情境化阅读设计》一书中绘本教学策略,积极为幼儿创设提问的环境,不断尝试能激发幼儿提问兴趣、提高幼儿提问质量的教学策略。(一)研究方向通过大班年龄段绘本阅读课例的研究,探索教师引导幼儿提问的策略与方法,帮助幼儿养成阅读后提问的习惯,以提问促进幼儿语言与认知能力。(二)研究内容1、大班幼儿提问能力的现状与对比分析。问卷调查:大班幼儿提问能力的表征水平;调查分析:影响大班幼儿提问能力发展的因素。2、促进大班幼儿提问的绘本阅读课例研究。设计绘本教学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教学策略。平行班对比调查,分析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3、提高大班幼儿提问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三)研究方法 1、文献法:在准备阶段查阅学前教育、儿童语言发展、早期教育方面的书籍、文献,学习了奥苏贝尔的学习成就动机理论,明确了大班幼儿提问能力的内涵,以及绘本阅读活动的概念与意义, 为本研究奠定了专业理论基础。2、行动研究法:在实施阶段以上海市应彩云名师基地为平台,参加每月的实践课研讨活动,积极参与绘本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践。在园内开展以绘本教学为载体的语言活动,通过不同的教学环节设计提高幼儿提问能力的活动内容。3、对比研究法:在实施和总结阶段,运用平行班对比研究的方法,调查分析对照班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用数据的统计结果增强课题的科学性及说服力,撰写经验总结。(四)研究过程:(2013、7-2014、9)1、准备阶段(2013、7-2013、9),收集国内外幼儿提问能力发展的研究现状,根据相关概念确定调查内容, 筛选各类绘本, 作为调查工具。确立两个大班各32人作为对照班,研究我园大班幼儿提问能力的水平l 确定实验班样本我园一共有六个大班,如何选取两个提问能力相对接近的班级是开展对比研究的前提。我运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分别在六个大班进行提问初始能力的测评。根据该课题的要求,分析大班幼儿在绘本阅读时的提问情况,选择三个具有代表性的项目作为观察评价的内容:1、全班幼儿在集体阅读绘本时提问的数量。2、全班幼儿在观察绘本画面后提问的积极性。3、全班幼儿在理解绘本情节后的提问质量。在进一步明确了这三项内容的评价指标后提出分类标准,开始实施调查。通过对六个大班的测评,获得如下结果(表1):表1: 宛南实验幼儿园大班幼儿提问能力调查结果分类统计表编号 提问人数 提问数量 提问兴趣 提问质量积极 一般 无 好 较好 一般 差大一班 0 0√√大二班 1 1√√大三班 2 3√√大四班 0 0√√大五班 0 0√√大六班 1 1√√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二班与大六班幼儿提问能力的评价指标相当接近,选用这两个班级作为对照班能相对地提高课题的信度。l 选择绘本素材市场上适合大班幼儿阅读的绘本有许多。为了更科学地对比两个班级的教学效果,论证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我对两个班级阅读的绘本书目进行控制,采用相同的绘本内容、同等长度的阅读时间和相同的执教老师,最大程度地降低外在因素的差异,使研究本身标准化,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2、实施阶段(2013、9-2014、6),每月参加以上海市应彩云名师基地,设计与实践绘本教学活动。积极为幼儿创设提问的环境。通过,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案例分析的方法,对不同语言水平的幼儿进行描述记录,收集资料3、总结阶段(2014、6-2014、9),资料整理,进行量的统计和质的分析,形成研究结果;论文研究报告的撰写;四,研究结果 (一)、调查结果经过一年的实践研究,两个班级的幼儿在绘本阅读中呈现出不同的学习状态、学习能力、学习品质。2014年5月,对大二班、大六班的全体幼儿再次进行调研测评,汇总数据,比对班级幼儿间的发展差异(表2)。表2: 宛南实验幼儿园大二班、大六班幼儿提问能力调查结果分类统计表编号 提问人数 提问数量 提问兴趣 提问质量积极 一般 无 好 较好 一般 差大二班 19 28 √√大六班 5 6√√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一年来的教学实验,大二班与大六班幼儿在三十分钟的绘本阅读过程中提问的人数、提问的数量、质量及积极性相差甚远。调查的结果表明大二班由于教师行为的改变,幼儿的提问能力发生变化,提问能力和水平有明显的提升。 (二)、教学策略孩子的提问,往往包含着他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对事物之间各种联系的探究,包含了孩子一定的思考、想象、分析和判断。当孩子在经验的调动过程中,与原有经验发生矛盾时,孩子就会提出质疑“为什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往往使旧经验进一步拓展延伸从而产生新经验。可见,提问不仅是孩子思维的运作过程,也是新旧经验的衔接过程,更是新旧经验的积累过程。培养大班幼儿在开展绘本阅读时提高提问能力的关键在于教师,从而教师的教学策略是本课题的根源所在。1、重视幼儿提问能力的培养,保护幼儿“好奇的心”的教学策略好奇心是人类进步的动力,很多发明创新都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荣誉感,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同时在客观上给人类带来了技术的进步。在绘本阅读中“好奇的心”是幼儿提问的重要因素。孩子们好奇心,就是什么事都想知道个究竟。作为一名教师应明知这一道理,“好奇的心”教学策略从两个方面入手。1)、教师心中确定目标《指南》“倾听与表达”目标一中指出:5-6岁的幼儿听不懂或有疑问时能主动提问。幼儿的提问能力作为语言能力的一种表达形式,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因此,教师在开展绘本阅读活动中要至始至终把培养孩子的提问能力作为一个长远发展的目标。只有当教师的心中有目标时,才能让幼儿形成“好问”的良好的学习品质,为其终身学习做好准备。2)、教师眼中印有孩子眼中有孩子,就是指教师面对幼儿提问时的态度。教师要用一种开放、允许、鼓励、包容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个孩子的每一次提问。当孩子不敢提问时,老师的一个微笑,耐心等待就是对幼儿最大的鼓励;当孩子的提问颤颤微微时,老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如“他以前不会提问,现在都提出问题了,很好!”“问得很好,我们给他鼓鼓掌”,或者在额头上贴上一个小红星……这些表扬的语言和行为既是对提问幼儿的肯定,又是暗示其他幼儿这种行为是得到老师欣赏的,在班级里树立起榜样。只有当老师的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时,我们的孩子才会敢于提问,乐于提问。重视幼儿提问能力的培养,保护幼儿那颗“好奇的心”。2、创设积极、宽松的提问空间,鼓励幼儿“不懂就问”的教学策略古人云: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不懂就问”是一种积极的学习品质,也是幼儿提出问题的内驱力。在大班开展绘本阅读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广泛地收集绘本,从篇幅到内容都进过精心的挑选。从研究结果表明,在幼儿园大班有限的三十分钟教学活动中,绘本的篇幅不易超过二十页,如果绘本的内容较长,则需要设计两个教时的活动,这样才能确保有充裕的时间让幼儿观察画面,自由讨论,随机提问。在内容上,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渗透一些“虚心好学、不耻下问”题材的绘本内容,提高幼儿提问的积极性,鼓励幼儿“不懂就问”。案例1《葡萄》案例1:绘本阅读《葡萄》绘本分析:《葡萄》这是一个具有内涵的小品,作者站在幼儿的立场,抓住幼儿的逻辑,十分传神地以绘画语言描写出小狐狸可爱的天真性格,①紧紧围绕“吃”这一幼儿最关心的主题,写出小孩子的认真和执着;②用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阐释爱的种种,层层递进,幽默诙谐;③一只积极正面的狐狸,没有精神胜利法,而是用劳动、知识、和意志力获得成功。④由年轻的图画书作家的原创作品,获“信谊图画书奖”佳作奖。其主要内容是狐狸勤勤恳恳地种了一园子的葡萄,他最期盼的,当然就是葡萄丰收啦!可是,怎样才能种出最多、最甜的葡萄呢?狐狸上图书馆、上网、多方请教,最后得出最权威的一条真理――要有爱!狐狸严格地按照请教到的要点努力做着……教学设计意图:绘本内容脉络清晰,画面主人公突出,文字较少,十分易于幼儿自主观察。活动中可提供关键画面让幼儿观察,理解故事内容,提出问题。此外,在绘本的第5页、第13页、第16页、第18页都出现了思想泡泡的符号,不同的符号代表着不同的含义,预留提问环节让看不懂符号含义的幼儿进行提问。考虑到绘本篇幅较长,共三十二页,设计教学活动时分成两教时。第一教时教学目标:1、观察画面内容,了解小狐狸多方请教种植葡萄的方法。2、尝试用比较连贯的语言表达画面的内容。第二教时教学目标:1、能联系前后画面的内容,理解小狐狸种植葡萄的过程。2、知道成功就像小狐狸种葡萄那样需要付出爱与努力。活动过程剪辑:――对画面理解的提问(P13、P15、P17、P19、P21)幼儿1:“猪妈妈给小猪宝宝吃的是什么?”幼儿2:“羊爸爸没有奶给宝宝吃,他怎么爱小羊宝宝的呢?”幼儿3:“我的爸爸也很爱我的,你们猜猜看?”幼儿4:“我的爸爸妈妈约会的时候有没有送过花呀?”幼儿5:“图上小朋友们在跳芭蕾,爱在哪里呢?”幼儿6:“我知道了,是不是她们爱跳舞啊?”幼儿7:“我猜是不是老师很爱跳舞的小朋友啊?”……――对符号理解的提问(P5、P14、P16、P18、P20)幼儿1:“小狐狸睡着了,是不是做梦梦到葡萄啦?”幼儿2:“这个泡泡里面是猪妈妈说的话吗?”幼儿3:“羊爸爸、男生和老师对狐狸说了什么呀?”……两个教时的活动中,我分别预留了近十分钟的时间让孩子们提问,同时积极创设绘本画面的问题情境,充裕的时间和画面的定格让幼儿的提问人次越来越多,频率大大增加。此外,小狐狸四处请教别人的随机教育,更是让孩子懂得了“不懂就问”的道理。3、巧妙设计教学环节,锻炼幼儿“好问的嘴”的教学策略“好问的嘴”既幼儿在绘本阅读过程中能通过提问的形式积极与人互动,表达自己的疑惑。大班幼儿是培养口语表达能力的最佳期,他们想把自己所见所想与大家分享,常常喜欢向老师、同伴提一些“怪”问题……。如何帮助幼儿围绕绘本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呢?根据绘本阅读教学中呈现的幼儿提问方式特点,我们有意识地在两个对照班开展“同课异构”的活动。大六班采用传统的绘本阅读的方法,在教师引导幼儿理解绘本后,询问幼儿是否有问题?而大二班实施的教学中要求老师把握教学环节中几个重要的时刻,引导幼儿将问题聚焦于绘本的内容,提高提问的质量。案例2《妈妈摘的葡萄》案例2:绘本阅读《妈妈摘的葡萄》绘本分析:这是一篇感人的童话故事,情节虽然没有特别的跌宕起伏,却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天底下最伟大的爱――母爱。整篇故事以:“母爱”为线索展开:狐狸妈妈翻山越岭为宝宝寻找食物、摘到葡萄后马不停蹄地返回、担心宝宝被老鹰叼走、发现猎人不顾一切大声呼喊.......故事中并无提及一个"爱"字,而母亲对孩子伟大、无私的爱。却从头到尾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让人不禁潸然泪下。教学活动设计对照:教法A(附录1)、教法B(附录2)通过两种教学环节的设置,我们对比了两个活动中幼儿提问的数量、覆盖面以及提问的质量,从中归纳出几个教学技巧:▲放大“题眼” 封面上的题目,我们通常称为“题眼”,它往往概括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或主要线索。封面上的画面通常出现主人公,能暗示读者在观看绘本时带着对封面的猜测或线索进行阅读。如绘本《妈妈摘的葡萄》,封面上画着一个狐狸望着一串串葡萄若有所思的样子。A组幼儿在观察绘本封面后提出了以下问题:● 狐狸妈妈摘葡萄给谁吃?――针对角色展开的推测。● 狐狸妈妈为什么要摘葡萄?――因果关系型的推测。● 狐狸妈妈到哪里去摘葡萄?――针对情节展开的推测。● 狐狸不吃葡萄的吗,为什么要摘葡萄呢?――对原有认知经验产生冲突后产生的疑问。B组幼儿不观察绘本封面直接讲述故事▲突出“细节”绘本中画面的细节往往是是事件的“导火索”。引导幼儿观察细节就是暗示幼儿怎样抓住主要内容进行提问,避免提问的盲目性。在重点页面观察时,教师可以让幼儿开展自由阅读,并且在桌上提供“小问号”贴纸,告诉幼儿在看不懂的地方贴上“小问号”,这样在交流分享时幼儿提问的目的性就增强了。如在绘本《妈妈摘的葡萄》P21页,小狐狸看到一串串的葡萄留下了眼泪。有的孩子在交流时就问:“为什么小狐狸要流泪呢?”“小狐狸很喜欢吃葡萄,为什么不是流下口水呢?”……通过孩子的提问反馈出信息,老师马上知道了班上哪些孩子还没有理解故事的寓意,有的放矢地展开进一步互动。▲渗透“游戏”游戏对孩子来说是件乐此不疲的事情。当班上逐步形成爱问的风气时,老师不防在环节中加入点“游戏”,让提问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我们曾经尝试过“小话筒”游戏,就十分见效。当老师提出倡议:“今天听了这个故事,有谁想来考考大家?”孩子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纷纷想要上来用小话筒对全班孩子提问,挑战同伴。有时候,孩子们会抓住绘本中的一些成语来考考大家是什么意思。如果某个孩子提问的质量平平,同伴会说:“这个问题太简单了,难不倒我!”就这样,在生生互动中锻炼了孩子们那张“好问的嘴”。▲逐个“击破”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有个别的幼儿不管教师运用怎样生动的语言,有趣的形式,始终没有提出问题。难道是这几个孩子在绘本阅读中从来没有问题?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教学活动中最忌讳的就是积极投入的孩子说个不停,内向的孩子至始至终做“听众”。那么针对这些个别儿童,如何提高他们的提问能力呢?我们尝试下来,比较有效地方法就是“提前预约,逐个击破”。在阅读活动前发给这些幼儿一张“机会卡”,告诉他们等会儿要抓住机会把这张卡用掉。当有问题时马上亮卡,老师就会看到了。通过一个阶段的尝试,大二班的亮亮、雯雯、小米、天天也时不时地亮卡提问了。研究中,我们认识到:绘本内容本身的“问题空间”应该是由教师创造出来的,通过教学环节的巧妙设置,就会让孩子们获得更多的提问机会,学会如何提问。面对不同提问能力的孩子,教师要通过一个个教学的小技巧来提升每一个孩子的观察力、理解力及表达能力,让班上踊跃出一张张“好问的嘴。”五、归纳与分析一年来的实践研究,成效是显著的。下面主要从“影响大班幼儿提问的因素”和“提问的特点”进行了归纳和分析。(一)影响大班幼儿提问能力的相关因素在开展实验班样本选择的研究调查中,我发现影响大班幼儿提问能力的相关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点:1、幼儿提问能力培养的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育行为在调研中,大部老师都从绘本教学的目标出发,关注幼儿是否理解绘本的内容,是否养成阅读的习惯,是否仔细地观察画面。往往把目标定位在幼儿理解力、观察力、阅读习惯的养成,忽略了对幼儿提问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往往占据了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即教师决定采取怎样的讨论形式、谁具有解释权、如何控制话题的转移、谁来选择讨论的主题等。2、宽松的氛围、充足的时间将直接影响幼儿提问的数量幼儿提问能力的提高需要经历一个相对漫长的发展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幼儿园大班的集体教学活动通常控制在三十分钟的教学时间。如果绘本的页面过多,就会造成教师急于把绘本的内容阅读完,而没有时间让孩子在某一画面停顿片刻,仔细观察,留有提问的时间。因此,在非常紧凑的教学环节之下,孩子们的提问机会、提问数量变得少之又少。一旦孩子提问的内容与主题的关切度不大时,老师往往会说:“请坐,你再好好想想!”就这样,孩子提问的“火苗”就被瞬间扑灭了。3、观察力、理解力、表达力将直接影响幼儿提问的质量幼儿在绘本阅读中要发起提问,必须经历“观察倾听――认知冲突――产生质疑――组织语言――表达表现”的过程。整个过程与幼儿的观察力、理解力、表达力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当幼儿的观察力发展较好时,往往能在绘本的画面中捕捉关键的细节,由于画面信息与原有经验产生冲突,于是萌发提问的愿望;理解力强的幼儿在绘本阅读中能够把几张画面的内容进行前后联系,对事情的因果关系进行联想,产生质疑提出问题;语言表达能力不同水平的幼儿在活动中的提问表现也是各不相同,表达力较强的幼儿会有针对性地提问,在与老师、同伴的双边互动中不断追问。表达力相对较弱的幼儿甚至无法让倾听者明白提问的内容,最终导致问题的“夭折”。(二)大班幼儿提问方式的主要特点在开展课题实施的过程中,随着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提问意识,给予幼儿充裕的提问时间,帮助幼儿表达心中所惑,大班幼儿的提问次数越来越多,质量也越来越高。通过每次的实录,汇总归纳大班幼儿的提问方式主要有以下特点:1、初级阶段――是什么?“是什么?”指向幼儿对画面的理解产生疑问。当幼儿看到画面中出现不认识的事物时,通常会用手指着该事物问老师:“这是什么?”比如,在绘本《点点与多米的信》中,多米闭着眼睛躺在床上,旁边出现了一个“思想泡泡”,思想泡泡里面画了一张好朋友点点的脸。有的孩子就问:“老师,这是什么?”其实,泡泡的图形在以往的绘本阅读中曾经出现过,只是在其他绘本中泡泡表示某个角色说的话。当幼儿看到多米闭着眼睛躺在床上时,猜想这个泡泡肯定不是多米说的话,与其原有经验产生了冲突,因此产生疑惑“为什么多米眼睛闭着旁边还有泡泡呢?”这样的提问,反映出该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对画面中的符号产生关注,提出有质量的问题。2、中级阶段――为什么?“为什么?”指向幼儿对情节发展的理解产生疑问。在绘本阅读《会长鱼的树》的教学活动中,有一幅页面上画着小猫把辛辛苦苦钓到的鱼一条一条地挂在大树上。有的孩子就不能理解这个情节的合理性。因为孩子认为小猫最喜欢吃鱼,按照逻辑推理小猫应该把钓到的鱼带回家,烧成美味的鱼汤,美美地大餐一顿。当他看到小猫没有这么做时便产生问题“为什么小猫要把鱼挂在树上呢?”这样的提问,反映出孩子的推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3、高级阶段――难道是?“难道是?”是一个反问句的句式。当幼儿非常投入绘本的情节,看到着急、气愤、感叹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用反问句进行提问。比如,在绘本阅读《妈妈摘的葡萄》教学活动中,眼看猎人朝着小狐狸待着的山洞跑去时,狐狸妈妈对着猎人大声呼叫起来,让自己暴露在猎人的视线中。有的孩子着急地问“难道狐狸妈妈不怕猎人发现她,用枪打她妈?”从这个反问句的问题中可以看出孩子非常投入故事情节,担心狐狸妈妈的安慰。并且,该幼儿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不管是倒装的句式还是说话的语气语调都清晰地表达着其自身强烈的感受。六、回顾与反思综上所述,在绘本阅读中提升幼儿的提问能力是完全有可能的。我和参与研究的合作教师的观念和行为也发生着改变。“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正慢慢成为研究团队内部的一种习惯性的互动语言。此外,提问能力是一种学习品质,其培养的途径应该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不管是高结构的学习活动,还是松散的自由活动时间,只要教师能够为幼儿创设出安全的心理环境和可激发好奇心的学习情境,能够为幼儿预留出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并在思维组织和语言组织方面给予幼儿具体的帮助,幼儿就能够围绕学习的主要目标提问,幼儿挑战自己、挑战同伴、挑战教师的积极性就能够得到激发和维护。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存在的问题。幼儿方面:问题意识、提问能力尚处萌发阶段;少有提问机会,幼儿得不到提问技能的锻炼、提升,缺少提问的经验;缺乏鼓励和帮助,在不敢提问和不会提问之间形成恶性循环。教师方面:教师对发展幼儿提问能力的重要性理解不够;教师多用讲授法,没给幼儿提供提问的机会;教学活动中缺乏发展幼儿提问能力的相关策略,不知道如何在具体情境中为幼儿提问提供有效帮助。因此,我们相信,在幼儿园大班绘本阅读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强化教师对提问能力培养的目标意识,创设积极、宽松的提问空间,巧妙设计教学环节来提升幼儿的提问意识以及提问能力,是一个很有价值、仍拥有巨大探索空间的研究课题!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阿里良好学美声的建议

                        • 上一篇:热性惊厥常见的症状有哪些?
                          下一篇:怎样理解批判性思维与思想创新的内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