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样理解批判性思维与思想创新的内在关系

              一、概念界定  批判性思维,通俗地说,就是批判性地思考。根据恩尼斯的定义,批判性思维是指理性的、反思性的思维,其目的在于决定我们的信念和行动。创新,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就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1]198亚里士多德将“创新”定义为“产生前所未有的事物”。目前,关于创新的定义可谓五花八门,此处不一一列举。创新离不开创新主体,而创新主体可以是个体、群体、民族、国家乃至整个人类。本文所谈论的创新是一个狭义概念,强调创新的主体是个体。我们对创新做如下定义,创新是指由个体发动、从事和实现的产生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活动。创新个性、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是创新的重要构成要素。  下面我们主要从批判性思维态度与创新个性、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这几组概念间的关系出发,来探讨批判性思维与创新的密切关系。  二、批判性思维态度与创新个性  批判性思维态度即批判性思维者的态度,“指的是一种养成习惯的愿望和理智素质,它们以求真、公正、反思的精神为核心。”[2]30也有学者把批判性思维态度称为批判性思维倾向或批判性思维气质。通常认为,一个成熟的批判性思维者应具有的理智素质包括:理智的谦虚、理智的勇气、理智的自主性、理智的换位思维、理智的诚实、理智的坚持、相信理性、心灵公正等。[2]30-34  1990年,46位批判性思维学者在《德尔菲报告》的“专家共识声明”中指出:“理想的批判性思维者喜欢探索、了解全面、信任理性、思想开放、立场灵活、评价公正、诚实面对个人偏见、判断谨慎、愿意重新思考、理解论题清晰、对复杂问题思考有条理、不倦地搜寻有关信息、选择标准合理、考察专注,并且不懈地追求题材和条件容许的最精确的结果。”[2]15  国内有学者根据《德尔菲报告》,把批判性思维态度概括为:求真、思想开放、分析性、系统性、自信和好奇性。[3]352  恩尼斯指出,理想的批判性思维者应该具有如下意愿:“寻求替代的假说、解释、结论、计划、来源等,并对它们持开放的态度;一个立场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支持,就严格在这个程度上认可它;追求见多识广;认真地考虑和自己观点不同的其他看法。”[2]364  创新个性是“创新者的个性”的简称,是创新的构成要素,其中“个性”是指一个人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倾向,它影响着个体的创新活动和创新行为方式。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对创造性个体的个性特征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创造性人才的共同个性特征包括:(1)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不肯雷同;(2)有旺盛的求知欲;(3)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的机理有深究的动机;(4)知识面广,善于观察;(5)工作中讲求条理性、准确性与严格性;(6)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直觉,喜好抽象思维,对智力活动与游戏有广泛兴趣;(7)富有幽默感,表现出卓越的文艺天赋:(8)意志品质出众,能排除外界干扰,长时间地专注于某个感兴趣的问题之中。[4]226  依据上述内容,下面我们对批判性思维态度和创新个性加以比较。  理想的批判性思维者理智素质中“理智的勇气”,要求思考者敢于反潮流,敢于坚持自己认为对的思想,要有高度的独立性,“理智的自主性”要求思考者克服“顺从倾向”,树立自我意识,在学习时形成一个不同的观察面和思考角度,最后得出独立的判断。这些与吉尔福特指出的创造性人才特征“(1)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不肯雷同”是相同的。  求真、公正、反思的精神是批判性思维态度的核心,其中“求真”精神以及《德尔菲报告》中提到的“喜欢探索”等恰是创造性人才特征“(2)有旺盛的求知欲”的体现。  理想的批判性思维者对事物的“好奇性”及《德尔菲报告》中提到的“理解论题清晰、对复杂问题思考有条理、不倦地搜寻有关信息、选择标准合理、考察专注,并且不懈地追求题材和条件容许的最精确的结果”体现了创造性人才的特征“(3)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的机理有深究的动机”和特征“(5)工作中讲求条理性、准确性和严格性”。  恩尼斯提到理想的批判性思维者“追求见多识广”,以及《德尔菲报告》中提到的“了解全面”、“思想开放”体现了“知识面广”;理智素质中“理智的自主性”强调“以审慎的态度、怀疑和拷问的态度来学习,尽量去发现事情的多重侧面”,这些都是“善于观察”的体现。可见,批判性思维态度也体现了创造性人才的特征“(4)知识面广,善于观察”。  理智素质中“理智的勇气”、“理智的自主性”、“理智的坚持”以及《德尔菲报告》中提到的“考察专注,并且不懈地追求题材和条件容许的最精确的结果”与创造性人才的“特征(8)意志品质出众,能排除外界干扰,长时间地专注于某个感兴趣的问题之中”非常相似。  “相信理性”以及“求真、公正、反思”精神都强调抽象思维。显然,理想的批判性思维者具有进行抽象思维的意愿。这一点与创造性人才特征(6)中的“喜好抽象思维”相同。  由上,我们看到,批判性思维态度与创新个性的大部分特征是相同或相似的。只有创造性人才特征(6)的部分内容和特征(7)在上述批判性思维态度中没有明确提到。这就意味着,通过批判性思维训练,当我们去培养一个人的批判性思维态度时,在很大程度上我们也是在培养这个人的创新个性。  三、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为决定我们的信念和行动而进行的理性的、反思性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有时亦称“创造性思维”,是产生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等新成果的思维过程。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有着密切关联。  1.批判性思维过程中需要创新思维  批判性思维的核心任务是构造和判断好论证。理由、推理和结论是论证的基本要素。批判性思维通常依据如下标准来分析和评价一个论证的好坏:清晰性、准确性、精确性、相关性、重要性、充足性、深度、广度、逻辑、公正性等。[2]45-50寇茨(E.Coats)概括出批判性思维的4个特有原则:“发现和质问基础假设;检查事实的准确性和逻辑的一致性;说明背景和具体情况的重要性;想象和开创替代选择。”[2]3董毓先生把目前公认的批判性思维过程所包括的必要工作概括为:“理解主题论点,分析论证结构,澄清观念意义,审查理由质量,评价推理关系,挖掘隐含假设,考察替代论证,综合组织论证。”[2]52不管是分析、评价别人的论证,还是构造自己的论证,都需完成这些工作。  “挖掘隐含假设”是指“挖掘和拷问论证中隐含的前提、假设、含义和后果”。这时要问:“在这个论证或推理中,有没有还没有表达出来,但又是论证所必需的条件、前提和原理如果有,它们合理吗”需要尽力去设想有关隐含前提和可能性,进行发散式思维。若揭示出论证的隐含前提或假设,常常导致推翻原来的论证,更可能导致根本的创新。比如,“地心说”就包含一个隐含前提,即“太阳围绕地球转”。对这个前提的揭示,最终导致“日心说”的提出。  “考察替代论证”是指“创造、考察不同观点、论证和结论,进行竞争比较、排除”。构造竞争和替代论证的过程,是进行创造性思考或创新思维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思考者突破现有的思维框架,充分发挥想象力,尽量寻找不同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案,考虑其它逻辑可能性。这时要问:“关于该论证,还有什么值得考虑的可能性”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综合组织论证”是指“综合各方面论证观点,形成一个全面和合适的结论”。这个过程需要对论证做出整体评判、修正或综合,是对各方面、各环节分析思考的综合,聚合思维起着重要作用。综合组织论证是达到好论证的关键环节之一,而达到好论证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知识、真理和进行最优决策。  在“理解主题论点、分析论证结构、澄清观念意义、审查理由质量、评价推理关系”这些分析和评价论证的环节,也需要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开放思考,其中包含着创新思维的要素。  综上,一个好的论证是经过正反多方面思考、探索、比较、分析、综合之后的结果,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结果。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常见表现形式。批判性思维是获得新知识、发现真理的必经之路。人类发展中上的创新成果往往是进行批判性思维的结果。  2.创新思维过程中需要批判性思维  创新思维始于问题的提出,终于问题的解决。英国心理学家澳勒斯(G.Wallas)提出,创新思维过程包含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酝酿阶段、明朗阶段和验证阶段。[5]21  准备阶段需要批判性思维。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发现问题,提出创造性问题,并搜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材料,对这些信息材料进行整理和加工。发现问题、提出创造性问题需要思维者具备一种灵活、敏捷、细致、全面的发现和推理能力,需要思考者用怀疑和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已知的观点或论证,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去发现理由、解释、推理中的不合理性因素。可见,这里所需要的正是批判性思维。若对他人观点或论证毫不批判地被动接受,没有批判性意识和眼光,发现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搜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材料并对之进行整理加工也需要批判性思维。获取、选择与问题相关的有价值的材料,审查所搜集的材料的可靠性、真实性,对它们进行解释、分析等等都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的方法和技巧。  酝酿阶段的任务是在第一阶段搜集材料、加工整理的基础上,对问题作试探性解决,提出各种试探方案。明朗阶段的工作是提出新的认识成果、新的观念、新的思想。虽然想象力、直觉、灵感、顿悟等方式在这两个阶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这两个阶段同样需要批判性思维。对各种可能试探方案评价、比较、分析,并在各种方案中进行优化选择,以促进新思想、新认识的提出,这都离不开批判性思维。设想各种问题解决方案也不能天马行空,需要的是合理想象、具有可能性的想象,这要受到批判性思维方法和原理的制约。  验证阶段需要批判性思维。验证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第三阶段得到的初具轮廓的新思想、新认识进行检验和证明。这时,要运用批判性思维中的逻辑原理与方法,检验新成果的论证是否合乎逻辑,检验证明方法是否可行,实验结果在多大程度上会支持新成果,等等。通过检验,也可能会修正原来的部分观点,也可能会证伪以致完全抛弃原来的观点,又提出新的问题。对新思想、新认识的检验是一个复杂的批判性思维过程。要根据解决问题具体方案的不同特点提出相应的证明策略。显然,符合形式逻辑规则的论证是最为有效和可靠的论证。但很多新思想,新认识达不到那么高的可靠性。以对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证实为例。爱因斯坦根据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引力红移现象。而后来天文学家在天文观测中证实了这一点。这个推理背后的结构是:(I)如果P,则Q;Q;所以P。这在逻辑上是无效的。通常,把具有(I)模式的推理称为假说演绎推理。因此,只能说广义相对论被“暂时”证实了。目前来讲,由于认识的局限性,我们只能把评价假说的推理看作一种达到最佳解释的推理,即通过分析和判定各种解释,找到最佳解释。历史表明,只有经受了严格检验的新思想、新认识才是可靠的知识,才是真正的创新成果。  概括地说,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相互需要,相互促进,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两种思维。有人认为,批判性思维的作用只在于批判,在于“破”,会阻碍创新。其实不然,批判性思维在重视“破”的同时也重视“立”,寻找好的论证和正确的知识是批判性思维追求的目标。由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的密切关系也可看出,培养批判性思维有助于培育和鼓励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在创新思维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也需认识到,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各有侧重,前者更强调观点或论证的清晰性、一致性、合理性等方面,后者更突出观点或论证的新颖性、灵活性、流畅性等方面。  四、批判性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能力是主体在生物遗传与文化遗传的基础上从事活动的功能与力量。通常认为,批判性思维能力至少包括解释、分析、评估、推论、说明和自校准六种基本能力。本文在狭义上定义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指个体在创新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创新能力至少包括认知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其中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  批判性思维研究认为,个体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创新学研究则认为,每一个体都有创新能力,个体的创新能力可以开发提高。我们认为,培养个体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个体的创新能力。  1.培养个体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其认知能力。  知识是进行创新的必要前提,而知识的获得要通过学习。学习能力是认知能力中的一种。批判性思维能力是理性思维能力,它要求任何信念和行动都要建立在合理性基础上。批判性思维要求个体在学习时,不是去死记硬背知识,而是要进行合理质疑,做到真正的独立思考。学习者的阅读是批判性阅读,在阅读时要与文本进行对话,要经常问“是什么和为什么”,不盲从和轻信他人观点。批判性思维要求学习者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因果联系,了解知识的推出过程。这样习得的知识,会得到真正的消化,容易与个体已有知识、信息和理论等以新的方式加以整合,并自觉转化为能力。可见,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个体的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中解释、分析、评估、推论、说明、自校准等能力本身就是认知能力,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清晰而准确地理解他人和自己观点、分辨证据或理由的真假、检测事物之间的联系,分析假设与推理、进行综合判断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注定会提高这些认知能力。  2.培养个体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其创新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创新思维能力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在创新思维过程中,经常会运用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假说演绎法等逻辑思维方法,并且任何创新成果都要经过逻辑的检验。批判性思维训练的核心内容是非形式逻辑的规则、原理与方法,而非形式逻辑的主体内容就是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假说演绎推理等。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自然会提高个体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其创新思维能力。  想象力也是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有时对创新有决定性意义。虽然批判性思维能力强调理性推理能力,但它并不束缚想象力。相反,它会激发想象力。“亨特(David Hunter)提出‘三的原则’,要求突破个人的思考框架,发现对象的多维性:对一个问题,应该寻找三个不同的视角来看待;对一个目标,找出三种行动方案;定义一个观念,找出三个例子;对一个论证,寻找三个反驳,等等。”[2]370批判性思维过程中的“构造竞争和替代论证”环节,也为想象力的发挥创造了空间。  创新思维过程是由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创新思维能力自然包括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目标是追求可靠知识和真理,使行动最优化。批判性思维能力是一种反思性能力,强调突破思维定势,向流行观点和权威挑战,去挖掘和发现他人论证中的不足,在综合组织论证基础上得出合理结论,这些都有助于创造性地提出和解决问题。  3.培养个体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其实践能力。  批判性思维通过理性的、反思性的思考,目的之一在于决定我们的行动。离开思想指导的行动是盲目的,只有在合理或正确观念指导下的行动才更有意义和价值。创新实践能否成功依赖于创新思想或观念的合理性与现实可行性。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会增强审查、分析和评价创新思想或观念的能力,从而做出更好的决策和行动。在创新实践过程中,也可能出现预想不到的结果,需要个体及时调整实践方案,做出最优选择。此外,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需要在实践中反复练习、巩固和提高,锻炼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过程也是提高个体实践能力的过程。  五、小结  总而言之,批判性思维态度与创新个性、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间的关系十分密切。而创新个性、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不仅是创新的重要构成要素,也是创新人才应具备的重要素质。因此,加强批判性思维教育对于推进创新、对于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0世纪70年代,美国掀起了“非形式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运动”。这一运动最初源于对美国国内教育模式的反思,进而催生了批判性思维的诞生。近年来,全美上千所高校开设批判性思维课程,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成为美国大学本科教育的重要目标。不仅如此,批判性思维教育已纳入美国的国民教育体系,贯穿于从幼儿园、小学、中学以至大学等教育的各阶段,成为美国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在美国,批判性思维能力成为选拔人才的重要测量指标。比如,俗称美国高考的SAT(即学术能力评估考试)总共考三门课程,其中有两门即“阅读”和“写作”重在测试批判性思维能力。北美的研究生入学考试GRE中设有专门的“分析性写作”,重在考察考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国家也特别重视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但总体而言,批判性思维对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尚未受到国人的充分重视,甚至可以说,批判性思维教育在我国教育的各个阶段被严重忽视。2010年,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曾指出,中国本科教育还缺乏两个非常重要的内容,“第一,就是缺乏跨学科的广度,第二,就是对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此时,我们需要反思我们的教育,如何能够使我们的学校更好地培养创新人才笔者认为,基于批判性思维与创新在诸多要素方面的密切关联,在国民教育的各阶段重视并加强批判性思维教育是一条可行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2]董毓.批判性思维原理与方法――走向新的认知和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武宏志,周建武.批判性思维――论证逻辑视角(修订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俞文钊,刘建荣.创新与创造力:开发与培育[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5]贺善侃.创新思维概论[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1.

              链接:

              提取码:f9kg批判性思维入门 卓克。主讲人卓克,新锐科普作家,毕业于全球第一所大学――建立于1088年的博洛尼亚大学。他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期待灵光一现的顿悟,指望智慧从天降临;另一种,希望把一件事做在上一件事的基础之上,登高望远,拾阶而上。希望人人都是第二种人,通过科学方法和知识的不断迭代,摆脱本能和直觉的束缚,识别真知和谎言,不断锻造思维,提升认知。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思考能力,更是一种不迷信权威的态度,它不是主观判断,而是经过独立思考,给出自己的回答。批判性思考已成为西方名校入学考试的必考项目,而我们的孩子还在为应付考试苦苦挣扎。

              课程目录:

              区分观点和事实,从恐龙说起

              事实更新了,观点也会迭代

              生成观点的科学工具

              区分好观点和坏观点

              生成观点的科学工具

              .........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怎样给小孩选择特长班灾难旅游学

                        • 上一篇:如何通过绘本阅读提高大班幼儿提问能力的研究
                          下一篇:幼儿园阅读的好处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