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帮孩子在小时候树立规则意识

              只有这么一个宝贝儿,总是对她百依百顺,我觉得这样不好,但是不知道怎么做? 首先,不难体会为人父母的心情,现在都是一个孩子,谁不想让孩子过的幸福快乐,把最好的都给孩子。可是,如果家长一味宠爱、溺爱、迁就孩子,则将导致孩子养成不良的性格,父母事事顺从孩子的要求,替他完成所有事情,孩子什么事情都不必动手,容易养成孩子任性、懒惰的性格,难以养成独立的人格,缺乏自信心,且容易产生挫败感;同时,父母的过分溺爱,会使孩子更趋向于自私、自我、甚至蛮横的对人处事态度,缺少责任心。建议家长从以下方面入手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一、生活安全类: 当孩子尝尝瓶子里的药丸什么滋味,想自己切水果,过马路时一个人往马路对面跑,研究一下电源插头长什么样……这些违背安全常规的事情,我们该怎么处理呢?某些带来严重后果的行为要坚决制止,如可能误吃药、触电、烫伤等。父母在阻止危险行为的时候需要解释原因,这种解释可能要重复无数次,可能需要花心思、想办法,用孩子能理解的道理让孩子明白危险,认识到后果是什么,在父母不在场的时候也能有自己的判断。某些危险随着孩子的年龄增大,已经不是危险了。如过马路、使用剪刀、插拔电源等。父母可以参照大部分同龄儿童的表现,判断孩子是否有能力独立做这些事,并且教给孩子正确的方法,并且给孩子练习的机会。 在课堂上,老师在教孩子一种规则时,一般要经历3步。首先模拟一个危险行为,以及相应的后果,让孩子们认识到危害;然后呈现正确的行为,让孩子们认识到好处;最后营造情境,让孩子自己判断该怎么做。在随后的课堂上,老师会继续提醒孩子,直至孩子养成好习惯。二、社交礼仪类: 孩子吃饭时把脚放在餐桌上,孩子在墙上画画,孩子往地上吐口水,说脏话,抢别人东西……这些违背基本社交礼仪的事情,我们该怎么处理呢? 孩子刚开始的行为都是无意识的,因为孩子不理解哪些行为是可以被接受的而哪些不是,因此父母必须了解:最初,孩子并不是故意的。所以,父母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不发脾气。在制止孩子的时候,给孩子一个选择。与其说:“不要在墙上画画。”不如说“画板是专门画画的地方,你可以在那儿画。”有时候,孩子的行为有可能就是为了引起父母的关注和愤怒,孩子很想明白自己能做什么,能控制什么。当孩子发现自己说一句脏话可以让父母暴跳如雷的时候,说脏话就变成了一种游戏,其实孩子并不明白脏话的意思。如果父母能忽略孩子故意说的脏话,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发现自己说的脏话没有任何效果,就会觉得这个游戏很无聊了。换句话说,对这种情况,“冷处理”比唠唠叨叨效果好。 孩子的社会规则意识需要持续不断的培养,当孩子出现某种行为的时候,不能时而管、时而不管,这个人管的很严,那个人只是随口说说。在瑞思,老师们会经常和家长沟通孩子在课堂和家庭的表现,并且把一些课堂上教导孩子的方法教给家长。在这个交流过程中,父母就能保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一致性。父母在执行这些管理的时候和学校尽量保持标准一致,孩子自然就很容易理解和遵守这些社会规则。 最后,建议家长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初步建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和教育原则: 认识、并尊重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的存在,家长的角色不是操纵者,孩子不是玩偶、他们是有思想的独立的人;因此对待孩子的方式要平等,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多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感受。 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表现是不同的,而大部分的行为表现都是正常的,因为他们不是‘成人’。因此要在不同孩子发展的不同时期,家长在家里要予以相对的引导和教育。比如5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于诸如过马路不能乱穿,在教室里要安静听讲,电和火是不能玩儿的这样的事情,还处于探究阶段。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宝贝裹腿爱国主义

                        • 上一篇:怎样培养幼儿规则意识
                          下一篇:举例说明如何遵循幼儿园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