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内向、敏感、胆怯又害怕失败的孩子,建议父母尽量淡化对孩子做某件事情的结果的关注,而是强化对这件事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的关注。内向敏感的孩子的特点是需要被关注的不是画得好不好,问题回答得好不好,而是画面里到底想表达什么意义,并发现他用心的地方,同时提出期待。比如看孩子的一幅作品,可以这样评价:“你在画灿烂阳光下的大海啊,这个想法本身就很美好。嗯,颜色没有涂到海豚身体的外面,但里面的空白似乎还有一点多,再涂满一点就更好了。不过你第一次就能画成这样已经不错了,下一次一定会画得更好。”再有,“如果周围没有那么大的声音时,你想怎么回答老师的问题呢?……还是有自己的独特性,下次你就这么说,大声一些老师就能听见了。”家长没有必要事事都要表扬,如果想鼓励孩子,应客观、具体地评价孩子哪里做得好,并告诉孩子哪里还需要改进。而不是简单盲目地来一句:“嗯,真棒!”如果孩子没做成功整件事,父母可以具体肯定孩子做得好的一个环节,并巧妙地暗示其问题所在,帮助其找到解决办法。对孩子关注点和专注力需要不断地引导,才能让孩子远离对一些干扰因素的注意。建议父母经常和孩子一起读百科知识和故事,然后不断提出相关的一些问题让孩子回答,经常思考的孩子就习惯把关注点集中在成人提出的问题上。孩子关注自己的画也关注老师对其他同学的表扬,孩子关注周围的声音也关注老师提出的问题,因此注意力就容易分散,这是因为不够专注。因此,要经常和孩子一起专注地做手工,做小实验,做逻辑游戏。孩子本身气质类型就比较敏感,敏感的孩子并不都回避挑战,有的孩子越敏感越好奇就越想探索,而这个孩子又加上胆怯,也较为软弱依赖。可能由于早期交往环境不够丰富,交往范围较为狭窄,他需要与人多交往,尤其是和小平有多在一起玩游戏,经常受环境新鲜刺激孩子就会更加适应新事物新环境,他会更渴望交新朋友,情绪也能较为稳定。不管是小孩子、大孩子,都让自己的孩子接触一些,平时孩子还要加强活动,只要孩子心情舒畅,爱运动,爱交往,敏感的孩子就会越来越开放。
小班幼儿胆小害怕的心理原因及解决办法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孩子,见生人就哭,不敢自己去做事,处处需要大人陪着,当大人催促或鼓励他们说话、活动的时候,他们反而变得更加胆小。这种心理行为我们称之为胆小怯懦。胆小、怯懦往往是小班孩子交往、合群的障碍。在我所任教的小班年级中就有很多这样的孩子,他们刚从单一的家庭环境中进入幼儿园的班集体,不愿和不熟悉的人玩,集体活动中尽量设法躲避,沉默寡言,常常有问不答,有时在熟悉的人面前才能做到有问有答。这是什么原因呢?1、与家庭环境有关。有些孩子生活范围很小,平素只生活在自己的小家庭里,从小由爷爷奶奶照看,很少带孩子出去玩,接触外人也少,依赖性较强,不能独立地适应环境。这样的孩子一见生人就躲藏,生人一抱他就哭闹,如果送托儿所,碰上新环境、新老师更是胆小。2、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有些孩子在家里不听家长的话,如哭闹或不好好吃饭时,家长就用孩子害怕的语言来吓唬他,说“你再哭我把你扔在外面让老虎吃了你”;还有的孩子不睡觉,大人藏在门后学老猫叫;有的孩子想玩泥,家长怕孩子弄脏衣服,说“泥里有虫子咬你的手”,用这些恐吓孩子,从而使孩子失去了安全感,而形成胆小怯懦。3、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限制过多,如到公园时去玩耍,不让孩子去爬山恐怕摔下来,不让孩子去湖边玩怕掉下去等等。造成孩子不敢从尝试与实践中获得知识,取得经验,这也造成胆小怯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