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孩子生来弱小,羞于表达,总让人感觉到一副胆小谨慎的样子;有些孩子身形健壮,开朗又活泼,可是遇事时也会害怕胆怯,我遇到很多的孩子,都算不上什么“英雄好汉”。见到陌生人就躲、稍微危险点的游戏就不敢参加、不喜欢一个人呆着......收集到这些“证据”后,一些鲁莽的妈妈就会轻易得出一个结论:我的孩子胆子太小了!
且不论孩子是在何种状态下表达出“胆小害怕”,如果家长没有认真“倾听”孩子的心思,帮助他从害怕的焦虑中走出来,就妄自给孩子贴上标签,就让孩子接受这样的“歧视”,是一种不负责任。
作家粲然曾经在她的新书《在幼儿园和你一起长大》中记录了一件儿子(米尼)害怕上帆船的事。当米尼害怕上帆船而心事重重时,她给儿子讲述了一件自己小时候的故事,通过故事来告诉米尼:敢于承认自己的害怕,其实也是一种勇敢。她还开导米尼,害怕是正常的(正视害怕),每个人都有害怕的东西。因为害怕你可以拒绝做任何事(你可以决定自己)。
(粲然通过幼儿叙事疗愈的方法帮助孩子从情绪中走出来,叙述的故事很长,但让孩子得以身临其境得到对情绪的释怀。)
给予孩子力量,让他得以积极地面对生活的考验,让“害怕”的情绪不在成为孩子挥之不去的恐惧,当孩子坦荡到足以面对害怕,害怕就变得不再可怕。而孩子将从心底滋生出勇敢的力量,希望长大的力量,渐渐地成熟而且果敢。
绘本作家安东尼·布朗就曾以“胆小鬼”作为主角创作出一套威利系列绘本,讲述了小猩猩威利的成长故事。在故事里,小威利个子小小,常常被身边的大个头们歧视,虽然也曾伤心、孤独、沮丧过,但威利总会撞上好运:认识到有趣的朋友、遇到神奇好人、碰到了意想不到的怪事......最终有惊无险,成为一只快乐的小猩猩。
作者希望借由小猩猩的形象,鼓励那些“胆小”的孩子,生活也许无法赋予你强壮的臂膀和魁梧的身材,并不妨碍你变得强大起来。哪怕你觉得你真的害怕了,也不会是一件多糟的事。
是啊。让孩子知道“胆小”并不可怕并鼓励他接受自己的“特点”,也许你们会发现,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胆小的烦恼早就已经跑掉了。
孩子性格内向胆小与智力有关吗
我们需要先来分析孩子性格内向、胆小产生的可能原因。您可以对照孩子的具体情况,获取相应的解决办法:
1、孩子被保护的太好:有没有隔代抚养的情况?祖父母/外祖父母参与孩子的抚养,宠爱,无条件满足,经常顺着孩子的意思来,有的父母也会过于溺爱孩子。(因为所谓的“隔代亲”,老人亦希望家庭氛围和睦融洽,不喜欢孩子哭闹,所以无意之中以满足孩子要求为主,而避免使孩子被拒绝,或以满足其要求包括不合理要求避免孩子哭闹)这都会导致孩子在面对家庭以外的情境时(难免遭遇挫折,被其他小朋友拒绝、抢玩具、发生争执、所玩耍的内容并不完全符合孩子心意等),挫折感受强烈,所以尽力避免挫折及不愉快的体验,从而避免接触这样的环境,表现出逃避;所以,改善家庭养育状况是当务之急;
2、是不是其他家庭成员相对内向?我们说,孩子最擅长的是观察学习与模仿学习,如果她发现爸爸妈妈在这样的情境下比她“站得还靠后”,孩子自然不敢上前去跟小伙伴自然交流。包括您提到的遇到熟人不打招呼的问题,有的家长都不能十分自然大方的跟认识的人问候、交流,甚至有的家长会有这样的习惯,拿孩子当更自然的“社交工具”——比如,遇到认识的人,先说的是“来,跟叔叔问好”、“跟爷爷打声招呼啊”,要是没能为孩子做出很好的榜样的话,孩子会在心里有问号“你还没说呢,凭什么我说?”还有,在外面玩儿的情境,当孩子羞于或不敢上前参与活动的时候,我会先上前跟正在玩儿的孩子交流,比如问,“你们在玩儿什么呢?好好玩儿的样子”、“我从没见过这么好玩的游戏,能教教我吗?”我带领的孩子通常也能被吸引过来,我可以趁此机会教他/她一些技巧,这个时候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学习,是最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