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自我意识的萌发都在1岁左右已经开始,从能分辨自身和他人起,在日常繁琐、平凡的生活中,在与他人相互交往、谈话的经历中,儿童的自我见识逐步成长,家庭环境温暖、和谐、愉快,儿童的基本需要能够得到满足,亲子关系亲密协调,就为自我意识的健康成长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孩子跟奶奶睡为什么会胆小?
因为奶奶喜欢讲各种鬼故事,不要问我为什么,因为我就是这么过来的,至今脑海里的妖魔鬼怪都挥之不去。
小时候不懂事,听奶奶一讲鬼故事就害怕的不行,后来上高中了,这种恐惧依然存在,一个人走夜路都有点怕,总觉得后面有东西跟着自己,越想越害怕……
到现在,年纪逐渐大起来了,慢慢也释然了,没有害怕,反而觉得这是多么宝贵的记忆,毕竟那是我难忘的童年时光啊,更重要的是,这更是奶奶留给我的关于她那一代人的故事。虽然奶奶已经去世好多年了,但是每次一想到这些从下让我害怕的故事,我的内心就会感慨万千,奶奶,孙儿想你了,你在天堂过得好吗?
我小时候外婆喜欢给我讲鬼故事。我不睡觉会用什么警察叔叔啦,妖魔鬼怪啦来吓唬我。所以我小时候胆小。奶奶,外婆,可能都会用这些方法让小朋友听话。
如何锻炼孩子的胆子
心理学专家认为,造成孩子胆小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点:
1.先天因素。父母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往,孩子遗传了他们的特点。家长要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允许孩子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同时尽量多给予孩子关心和爱,鼓励孩子与别人交往。爸爸妈妈要做孩子的榜样,不要一遇事就在孩子面前流露出胆小怕事的情绪。
2.环境因素。现在大多数人都住在商品房,一家一户的封闭环境使孩子缺乏与同伴交往的生活空间,造成孩子孤独、胆怯的性格。
3.教育不当。当孩子哭闹时,家长经常用“鬼”、“妖怪”等来吓唬孩子;也有些家长当孩子想出去玩时,便用“外面有骗子,会把你骗走”等话语来打消孩子的念头,使孩子的心里留下阴影;还有的对孩子期望过高,一旦孩子做错了事,轻则训斥重则打骂,使孩子因怕失败而退缩。有些孩子胆小怕事,缺少勇敢精神,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家长对子女过于关注,甚至溺爱,事无巨细都越俎代庖而剥夺了孩子尝试的机会。
4.切身的体验。当孩子满怀信心地在家长面前表现自己时,得到的不是表扬而是嘲笑、挖苦,使得孩子灰心丧气;或者当孩子打过一次针后,切肤之痛使他下一次再到医院就会害怕……
找到了原因之后,我们就要注意教育的方法。对于家长,平时教育孩子除了要细心,更要耐心。当孩子哭闹时,要多进行正面教育,不能吓孩子。不能把孩子们当作“大人”,不能用过高的标准来要求他做力所不能及的事。父母应尽可能多陪陪孩子,和他一起玩,启发他玩出新花样。如果家长因事不能陪孩子玩,可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规定他在什么地方玩,玩多长时间。值得注意的是,当家长要阻止孩子外出玩耍时,切不可用可怕的故事来吓唬孩子。当孩子回家后,可以让他讲述玩的过程,然后对孩子的行为作出评价,多表扬少批评,这样既锻炼孩子的胆量,又可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如条件允许,也可适当地让孩子帮助买一些零碎的东西,或到邻居家借东西,也是培养孩子勇敢精神的好方法。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家长要适时地给他讲人类如何不怕困难的通俗易懂的故事。
在培养孩子社会化技能时,建议家长多为幼儿创造与人交往的机会。当家长教给孩子一些交往的技能时,更应该让孩子经受各种锻炼。对学龄前的幼儿来说,培养他们的勇敢品质主要指:在摔了跤或有了轻微伤病的时候学会忍耐和面对;同伴间发生纠纷,自己去解决;培养和鼓励他在人多的时候说话、表演;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等。
对于大多数独生子女的家庭来说,只有大胆放手让孩子去做事,让孩子在生活中接受锻炼,才会使孩子变得勇敢,变得坚强,逐渐成长为一个富有勇敢精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