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情商 美国心理学家丹尼乐?戈乐曼指出:情商与人的生活各方面息息相关,它能够影响人一生是否快乐、是否成功等等。在客观现实方面来说,情商能力比智商能力更重要。有人说,一个高智商的人也许可以成为一名出色的会计师或者是学术研究者,但只有智商和情商均佳者,才能成为公司的高级主管,或者成功的企业家。 其实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不乏一些高智商、低情商的“跛子”。比如说,在我们的周围,也许有些人的工作和学习顶呱呱,但他们的人际关系很糟糕,整体低眉顺目,生活单调乏味,在工作岗位很久,认识他的人却很少。反而那些智商平平,貌似“无才”但情商却高的人,人缘极好,单位里里外外的人都很熟识,他们往往生活积极,有拼搏向上的精神,从而比较容易获得成功。 现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目光逐渐从关注孩子的智商转移了一部分到情商上,而且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当然,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未来的人生中能够幸福、快乐,取得成功。孩子要成材,智商和情商都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如果把智力看做是一种潜在的智慧能量的话,那么,情商则是唤醒这些潜在智能的笛声。 4.你是个EQ高的父母吗? 社会在进步,人也在进步,父母们要培养高情商的孩子,必须担当起教育的大任,要从自身做起。 情商和智商不一样,主“情”,培养的方式也大相径庭。既然要做成功的父母,只有爱是不够的。更多的时候,还需要了解和分享孩子的看法和感受,帮助他们处理负面的情绪,譬如愤怒、悲哀及恐惧。 这样,我们才能在自己与孩子之间建立信任和爱的桥梁,使孩子成长为更成功、更快乐的人。 (1)你是哪种类型的父母 下面的测试题,送给家长们,家长可以对照自身看看自己到底是哪一型的父母? 1.在孩子闹情绪时,你通常的反应是—— A→用各种方法哄孩子。 “别哭了,妈妈带你去买雪糕吃。” “来,爸爸带你去动物园,不要再发脾气啦!” “你再这个样子,我就不让你出去玩了!” B→不耐烦的指责孩子。 “你这个样子像个男孩子吗?真丢人!” “你再吵我就打你了!” “你自己做错了事还耍脾气,想挨打啊?” C→放任孩子哭闹。 “回你自己的房间吧,等气消了再出来!” “爱哭你就哭个够吧!哭够了再来找我。” D→不理会孩子的情绪反应,喋喋不休地唠叨。 “人总会遇到不如意的事嘛。妈妈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已经会自己照顾自己了。你想想,爸爸妈妈在你身上花了多少心血……” ★ A类——“交换型”父母: 你认为负面情绪有害,所以每当孩子有忧伤的感觉时,你就努力把世界“修补”好,却忽略了孩子更需要的是了解和面对。 看到父母的这些反应后,孩子会对自己产生怀疑:“既然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为什么我的感觉这么糟?”次数多了,孩子会变得缺乏自信,在情绪上很容易产生压力。 ★ B类——“惩罚型”父母: 孩子常常由于表达哀伤、愤怒和恐惧而受到你的责备、训斥或惩罚。你以为这样不会“惯”出孩子的坏脾气,或者能够让孩子变得更坚强。 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可能会带来耻辱、被抛弃、痛苦、受虐待。所以,对于负面的情绪孩子是又憎恨又无可奈何。长大后面对人生的挑战时,可能会做出错误的选择,放弃真实的自己。★ C类——“冷漠型”父母: 你接受孩子的负面情绪,既不否定也不责骂,而是“不予干涉”,让孩子自己去找办法宣泄一下或者冷静下来。 因为没有父母的积极引导,愤怒的孩子可能会变得有侵略性,用伤害别人的方式来发泄;一个伤心的孩子会尽情和长时间地哭闹,不知道怎样去安抚自己和舒解自己。 ★ D类——“说教型”父母: 你以为孩子只要明白了道理,负面情绪就会消失,所以你热衷于滔滔不绝地讲道理。其实此时,孩子感到孤单无助,仿佛身处黑洞,得独自面对负面情绪带来的痛苦。而父母喋喋不休的训导,只令他苦上加苦。 以上四种是传统的处理孩子情绪的方式,显然都不利于孩子情商的培养。 (2)高情商父母如何处理孩子的负面情绪 高EQ型的父母善于感觉孩子的情绪。看到孩子流泪时,能设身处地地想孩子的处境,且能感受到孩子的悲痛;看到孩子生气时,也能感受到孩子的挫败与愤怒。 因为父母的接受与分享,孩子感到身边有可以信赖的支撑,所以更有信心去面对和处理摆在眼前的问题。 在处理孩子负面情绪的问题上,高EQ型父母有着他们特有的处理技巧。一般说来,分为四步: 第一步:肯定 具体做法:直截了当地说出你看到的在孩子脸上流露出的情绪。 例如: “宝贝,我看到你很伤心的样子,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或者,“你看起来不太高兴,什么事让你生气呀?” 作为处理情绪的第一步,“肯定”的意义是向孩子表达:“我注意到你有这个情绪,并且我接受有这个情绪的你。” 家长们必须明白,孩子们也是人,跟所有成年人一样,也会有自己的情绪,当然孩子的情绪也都是有原因的。而且通常的情况是,对孩子来说,那些原因都很重要。尝试换到孩子的角度,你会更容易接受孩子的情绪。 特别提醒:无论孩子怎样回应你,你都应该让孩子知道,你尊重并完全接受他的感受。 第二步: 分享 具体做法:帮助孩子去捕捉内心的情绪。 孩子们对情绪的认识不多,也没有足够和适当的文字描述情绪,要他们正确表达内心的感受是比较困难的。你可以提供一些情绪词汇,帮助孩子把那种无形的恐慌和不舒适的感觉转换成一些可以被下定义、有界限的情绪类别,刻画出自己当时的内心感受。 例如:“那让你觉得担心,对吗?”或者,“你觉得被人冤枉了,很愤怒,是吗?” 孩子越能精确地以言辞表达他们的感觉,就越能掌握处理情绪的能力。例如,当孩子生气时,他可能也感到失望、愤怒、混乱、妒忌等;当他感到难过时,可能也感到受伤害、被排斥、空虚、沮丧等。认识到这些情绪的存在,孩子便更容易了解和处理他们所面对的事情了。 如果孩子急于说出事情的内容、始末、谁对谁错,你可以用说话把孩子带回到情绪部分。例如: “原来是这些使你这样不开心。来,先告诉我你心里的感觉怎样。” “哦,怪不得你这样反应呢!现在你心里觉得怎样?” 孩子需要一些时间去表达他的感受。耐心些,当孩子正努力地说出情绪时,不要打断他,鼓励他继续说下去。 当孩子有足够的情绪表达后,你会发现孩子的面部表情、身体语言、说话速度、音调、音量和语气等都变得舒缓了。待孩子的情绪稍微平静下来后,就可以继续引导他说出事情的细节了。(责编:cyy)文章摘自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情商故事(全集)》 作者:易水寒 出版社:华东师大出版社更多文章进入书摘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