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天来了幼儿行为观察记录?

              幼儿在发现冬天户外结冰现象时表现出的行为及语言,幼儿活动情况记录:最近天气越来越冷了,户外有些积水开始结冰了。在今天的晨锻时间,欣欣在操场上的红色“大陀螺”里发现了一些之前没有过的现象。

              欣欣兴奋的跑来拉着老师说:“老师!老师!你过来看!”

              她指着“大陀螺”里的冰块说:“这是什么呀?”

              “你觉得这是什么呀?”

              我反问道。欣欣想了想说:“是玻璃。”

              然后抬头看着老师,似乎想要得到老师的回应。

              简述教师观察幼儿行为的意义?

              观察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

              包括其言语、表情和行为,可以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

              观察法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最基本方法,因为幼小儿童的心理活动有突出的外显性,通过观察其外部行为,可以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同时,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可以比较真实地得到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资料。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当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

              而了解幼儿的兴趣、发展水平需要教师细致、耐心的观察。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同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指出平时观察所获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行为表现和所积累的各种作品等是倨傲与评价的重要依据。

              因此,观察对教师了解幼儿、尊重幼儿、促进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儿童常见的行为问题有哪些

              儿童的行为问题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类:
              (1)生物功能行为问题,如遗尿、多梦、睡眠不足、夜惊、厌食、挑食等。
              (2)运动行为问题,如儿童擦腿综合征、咬指甲、吸吮手指、咬或吸唇、活动过多等。
              (3)社会行为问题:如破坏、偷窃、说谎、攻击等。
              (4)性格行为问题:如屏气发作、惊恐、害羞、忧郁、社会退缩、交往不良、违拗、易激动、烦闹、胆怯、过分依赖、过分敏感、嫉妒、发脾气等。
              (5)语言问题:如语言发育落后、口吃等。

              如何观察与分析幼儿

              一、根据观察目的,选取合适的观察角度,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无论什么样的观察活动都可以让观察者获取大量的信息,但观察者从不同的角度获取的信息,其价值是不同的.因此,观察者首先应根据观察目的,选取合适的观察角度,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教师就因为没有根据观察目的选取合适的角度,而使其“客观描述”笼统、简单,致使观察活动流于形式,失去意义.例如,某教师对一位新生晨间入园适应情况进行观察,观察记录中仅有一句“xx走到门口,抱着妈妈说不愿上幼儿园”.可以说这是一次意义不大的观察,教师无法通过这次观察寻找有效的教育切人口.我们都知道,大多数新生在入园时都有哭闹现象,不同幼儿有不同的表现,教师只有通过对幼儿哭闹持续时间、父母处理方法、幼儿情绪变北过程等细节的观察,才能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寻找切实有效的新生入园教育策略.
              二、重视对幼儿操作过程的观察
              在观察幼儿的操作活动时,很多教师常常重结果、轻过程.如某教师这样记录:“xx到美工组玩了一会儿,什么也没画出来,就到别的组去了.”这位教师只注意了操作结果,对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是否有兴趣、如何摆弄材料等细节却忽略了,而这些信息往往更能使教师受到启发,并促使教师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促进该幼儿在现有水平上的发展.因此,教师应重视对幼儿操作活动过程的观察.
              三、提出递进性要求,深入观察幼儿
              在连续性个案观察中,有些教师受观察主题的限制,往往不能及时发现新问题或针对幼儿发展情况提出更高要求.例如,有位教师在第一次观察时,发现某幼儿洗手方法不正确,便实施了相应的教育策略;在第二次观察时,她就将注意力放在证实已经实施的教育策略是否起作用、幼儿是否已经学会正确洗手上了.看到预期目标已经达到,观察活动也就终止了.这种停留在原有目标层次的观察很难使观察活动层层递进,深入进行.
              四、注重观察记录的客观性
              教师所做的观察记录应该是对幼儿活动情况的真实而客观的反映.在实际工作中,老师们应避免以下两种不当的表现.
              表现之—:从有些教师的观察记录中,我们发现他们持续观察的时间较短,没有将幼儿放在一个完整的情境中进行了解,教师往往只抓住幼儿说的几句话或几个动作就结束了观察.用这种不够到位的观察来指导教育行为,难免带有主观性.
              表现之二:有些教师记录的观察内容并非亲眼所见,而是根据其他幼儿反映的情况记录的,这就很难保证真实、客观、全面,教师据此分析孩子的发展情况也不一定与实际相符.
              五、提高对观察结果分析的有效性
              对观察结果的分析是教师开展新的教育活动和因材施教的重要依据,因此,要求做到客观、有效.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在这方面存在以下不足,有待改进:
              表现之一:分析与观察内容不吻合,如观察的是某个孩子的行为,分析的却是某一类孩子的行为,这样以点代面,欠客观.
              表现之二:分析观察内容时,习惯于以静止的观点来看待幼儿发展中的问题,在观察分析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句子:“该幼儿一向比较胆小、怯懦”“这个孩子一直比较霸道、不讲礼貌”.教师简单地给幼儿贴上了标签,却没有结合观察内容分析幼儿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
              表现之四:教育分析中过分依赖家长的配合.例如,在对幼儿进餐环节的观察中,教师发现部分幼儿放碗筷的动作很重,于是将“联系家长配合指导”作为解决问题的途径.其实,教师只需在幼儿园进餐时提出要求并有针对性地提醒幼儿,就有可能又快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可见,教师除了考虑家庭教育因素之外,应该更多地思考如何在幼儿园中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科学观察幼儿,是需要每位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讨、学习的基本功.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创意社会问题着急

                        • 上一篇:儿童的道德发展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下一篇:五岁孩子总是爱动手动脚的怎么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