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心理学中,把一个人的新习惯或理念的形成并得以巩固至少需要21天的现象,称之为“21天效应”。这就是说,一个人的行为或想法,如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一个习惯性的行为或者想法。比如:你想跑步来减肥或者锻炼身体,1-7天需要刻意提醒自己,7-21天需要意识来提醒自己,坚持21天以后就养成习惯了。
既然“21天效应”能使常态化行为变成习惯,是不是说就可以利用“21天效应”来帮助我们养成安全好习惯呢?
镜头一•工具三清点的好习惯。每次借用、使用工具都能有意识的提醒自己坚持做到“工作前清点、转移现场时清点、工作后清点”,第一周的时候需要师父或者同事每次提醒,第二周的时候就发现大多数时候已经可以主动地就去做了,到第21天的时候已经不用去刻意的想,而是无意识的就把“工具三清点”给做到了。
镜头二•严格按照手册工作的好习惯。波音维修手册属于时时会更新的动态化手册,可是有些人往往会把一些数据当做固定不变的记忆用于工作中,其实这就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正确的方法是任何时候都应严格按照手册来工作,这里的手册一定指的是更新后的版本。第一周,以往记忆里的数据或者步骤总会“跳”出来捣乱,不要急也不要恼,耐心、细心、专心的针对当下的工作严格按照手册去做就可以了。第二周,工作还未开始,首先会想到是不是应该先看手册,已经没有之前的强迫性记忆来扰乱思路了。21天之后,只要发现故障或者缺陷,看手册、查手册已经成为第一个条件反射。好的习惯就是这样形成的。
镜头三•书面交接班、连续工作不被打断的好习惯。有些人习惯仅凭记忆口头交接工作,但是往往会遗漏了某些工作造成不必要的差错。要想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最好的办法就是工作交接书面化。第一周,相互之间提醒做书面交接。第二周,刻意提醒自己随身携带纸和笔,有问题就记下,回头做总结。第三周碰到问题直接记录,书面交接清晰明了。21天之后,每次书面交接不仅详细全面,而且清晰直接。至于连续工作不被打断的习惯更应该好好地提倡。就好比一气呵成的舞蹈更有可看性,一笔写成的字更有欣赏性,连续工作不被打断才能保证工作中少出甚至不出差错,即使再急再忙,也要坚持等一项工作结束了再去开始另一项工作,第一周刻意锻炼自己的专注性,第二周工作就是工作,该怎么干就怎么干,更关注工作的连续性,第三周把工作当做是自己的一副作品,一气呵成才更重要。21天之后你发现,没有什么可以打断你正在做的工作。
只要是好的习惯就可以运用“21天效应”,让好习惯成为安全助力的好帮手!
更多详细教师信息请关注
考幼师 老师会问的问题有哪些
你好,考官问的问题都是围绕教育教学方面。
一般针对教育方面的会问一些教育的方法,面对孩子你是怎么做的。举例:刚进幼儿园的小班儿童离开妈妈后哭闹,你作为老师应该怎么做。
针对教学方面会让你进行教学能力的展示,比如让你讲一个适合小班的故事,或者是唱一首儿童歌曲。给你一段音乐让你准备10分钟,然后表演一段儿童舞蹈等等。
综合性的检验你作为幼儿教师是否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