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样指导孩子的分享行为,如何培养孩子的分享

              当孩子获得了分享认知,产生了分享情感后,是否就能摆脱自我中心,有了分享行为呢?
              由于幼儿在感知方面常按自己的需要去感知事物,易受外界刺激的干扰,所以表现出来的分享行为较不稳定;
              有的孩子则当着老师的面愿意与人互换玩具,而老师一走,他就抢回了自己的玩具,可以说时一种假分享行为,他在与同伴交往中仍难克服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皮亚杰曾指出:“一般的同伴交往和具体的同伴冲突是儿童发展视角转换能力的必要条件,是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的前提。
              ”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还是应尽量多给幼儿创造自由交往的机会,鼓励个别幼儿参与集体活动,启发他们互相交流、磋商、协调,引导他们把自己的书和玩具拿出来与小朋友一起玩一起看。
              在看看、玩玩的过程中,教师适当培养孩子进行合作。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与人交往的乐趣。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首先要求他们应站在他人的位置上想想,使他们学会考虑别人的需要,形成换位意识,从而克服以我为中心,养成与人合作,共享的品质。

              关于孩子“好东西要与小朋友分享”的问题。

              这还要看宝宝的年龄阶段,比如两三岁左右是孩子心理上发展“自我意识”的阶段,不应当过分强调“共享”,如果孩子的自我意识形成的不好,那么会出现混淆不清的情况,像拿着公家的东西送人等等,一定要在孩子的自我意识牢固的前提下再倡导共享,这个过程不要着急,在发展自我意识的阶段就要让孩子充分地发展自我意识,这样有了牢固的自我概念的基础再引导他分享。
              也就是说在利我意识的基础上再循序渐进地培养利他意识是比较合理的,总之,在宝宝上幼儿园前的阶段,不要过分强迫孩子与他人共享,只有在取得了孩子的同意的情况下再实行共享才是最恰当的。平时可以给孩子多讲讲分享的小故事,并对孩子引进分享的合作观念,如果孩子暂时不能接受并不代表他以后也会自私,这只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暂时现象和阶段而已。在尊重孩子自我意识的前提下经常性地启发孩子分享意识并最终达到孩子自愿分享是家长最值得做的事情。

              什么是幼儿分享行为

              把自己的东西分给别人·这就是很简单的分享行为~~把自己的饼干分给小朋友,能够拿自己玩具跟小朋友换玩具玩~~这些都是孩子的分享~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钢管直觉音乐胎教的正确方法

                        • 上一篇:七岁孩子经常拿别人的东西怎么办?
                          下一篇:孩子会说谎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