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说谎行为的原因及处理的方法是什么?

              他们往往会即兴、随意地把自己听到的故事,看到的事物经过自己的想像加工,套用到现实的人或事上去,出现没有逻辑、不真实的“撒谎”;他们也可能把自己的愿望施加到某件事情上,把本来不存在的事情说得跟真的一样,但是又漏洞百出,这只是他们通过想像表达自己愿望的一种方式

              幼儿恋物行为的原因及对策是什么?

              因为孩子小 喜欢吧东西占为己有 ,让孩子多和朋友们分享

              而人呢,更是存在着这种身体接触的需要,尤其是在婴幼儿阶段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

              幼儿期是健康教育的时期,这个阶段的发展,对孩子今后乃至一生发展至关重要,幼儿攻击性行为是幼儿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影响着幼儿性格与品德的形成。多余正确认识和分析攻击性行为的性质。本文内容是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1 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会有很多的行为举止,每个动作和举动都会反映着幼儿的心理状态和内心需要。而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的行为举止又是各不相同的,而表现出来的结果和方式也是各有区别的。幼儿有攻击性行为让很多家长头疼,也给很多家庭带来了苦恼和困惑。那么我们来研究下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

              1、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与某些生理特征有关。

              比如,那种天生爱哭闹、爱发急的“难带型”婴儿,长大后较易产生攻击性行为。但生理特征并不是完全导致攻击性行为的关键,它与外界环境因素联合才会起作用,会体现出来。

              2、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与成长环境有关。

              如果幼儿长期生活在压抑的生活环境中,就很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因为幼儿虽小但已有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如果长期被约束和舒服,就会出现厌倦和逆反,表现出来的行为就会具有攻击性。而且家长的行为对幼儿行为的影响有很关键和重要的影响。

              3、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与教育方式有关。

              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冷漠的家长反复的惩罚孩子,用规则和要求来控制孩子,使得该类型婴儿形成急躁、易怒、易反抗等特征,从而表现出更强的攻击性倾向。

              4、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得到家长的夸奖或是达到幼儿所需的目的,就会变本加厉,行为就会“定型”或加剧。

              专家建议,对于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家长可以通过很多办法来帮助孩子改善,逐渐让孩子改掉这个坏毛病。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玩游戏,扮演角色,给孩子呈现一个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形象,然后与孩子一起讨论和体验,让孩子自主的意识到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具有伤害性,是不受大家欢迎的;在日常的生活中,家长要保持良好的沟通方式与幼儿进行交流,教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举止;同时对于幼儿观察的电视、电影等媒体要加以限制,避免接触暴力或具有攻击性行为的片段,要帮助孩子正面的理解,用批判的态度引导孩子。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2 一、一日活动安排不科学、不合理。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一日活动的组织应动静交替......” 这是根据幼儿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易疲劳特点决定。而有时在幼儿园却看到这种现象,由于种种原因,孩子常趴在桌上静息或长时间在户外“放羊”,这种长时间的抑制和长时间的兴奋,使孩子的情绪极为不稳定并出现了较多的攻击性行为,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六一”前的节目排练,班里没有节目的孩子终日无事可做,便以打闹等各种不良方式发泄其烦燥的消极情绪。

              二、祖辈过度溺爱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往往是家庭的中心,更是祖辈眼中的“小皇帝”。由于父母工作忙,孩子从小基本由爷爷姥爷两家老人带,此时正是幼儿个体社会化的初始阶段,是个性形式的奠基时期。而老人带孩子常常有这样的传统,当小孩子不小心摔跤,老人便赶忙说:“都是这条路不好,把我孙子摔倒了,”甚至还踩踩石头说“石子不好,谁让你把我孙子摔倒的!”采用这种方法,当时还真能奏效,小孩不会更哭泣,因为他的注意转移了,但时间一久,就养成了一种习惯,无论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则易怒、发脾气,觉得什么都是别人的不对,没有自己不对的。到了幼儿园,与同伴有了纠纷时,总责怪别人,不能协商解决问题时,攻击性行为就产生了,此时如果被欺负者退缩,则更助长了他的攻击性行为。

              三、教育误导

              家庭对独苗过多关注,顺从多、宠爱多,要求少、教育少,常常是爸爸“得罪”了孩子,妈妈出来“赔礼”,妈妈批评几句,爷爷姥爷都成了孩子的“后台”,这就造成孩子骄横、任性、自私、事事“唯我独尊”以致养成孩子独占,独霸的习惯,在家什么好东西都是他一人的,容不得别人,他要什么,就得给他,不许别人有,也不会与别人分享,在幼儿园常发生争玩具,抢座位等现象,不讲道理,也不会讲道理。有的父母对孩子攻击性行为不仅不制止,还听之任之,甚至有助长苗头。他们认为,未来社会充满竞争,要使孩子将来在社会上站得住脚,从小就应培养孩子不能吃亏的意识,有时还教孩子:“别人攻击你,你一定要还击”,使孩子从“以牙还牙”发展到欺负弱小。有的家长要求孩子“出人头地”,对孩子的任性,粗暴表现视而不见不加以约束,以致出现了错误引导。

              在幼儿园,有的教师也缺乏对孩子基本的尊重和理解,经常用严厉、强硬的态度来要求他们,孩子一出问题,轻则批评、否定,重则训斥、指责,甚至讽刺,挖苦、恐吓,长期处于这种缺少接纳、关爱、赞扬和肯定的环境中,幼儿怀疑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心,产生自卑感,同时又嫉妒同伴,于是,常常发生攻击性行为,如推倒同伴刚搭好的积木,或踩坏同伴的手工作品等。

              四、模仿

              有的影视片,打来打去的很多,孩子觉得好玩,无形中就学习一些不好的榜样,还有现在孩子非常喜欢看像《神龙斗士》、《奥特曼.怪兽大战》带打斗的动画片。经常看,也就模仿起来,常常在幼儿园与同伴学着动画片中人物打打闹闹,这样一来免不了会乘机攻击他人,再有就是当孩子自己犯错时,父母有时会为一时出气打他,使孩子感到父母教育自己不要打人,可他们自己却打人。在幼儿园也有这样的现象,有的孩子打人,如果没有得到老师的留意,别的孩子也会跟着打斗起来。

              无论是哪种原因造成的`幼儿攻击性行为,其危害都是很大的,都会影响到幼儿道德行为的发展。因此,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解决。

              一、合理安排一日活动。

              科学设计、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可保证幼儿各器官、组织有节奏的活动,防止神经过度疲劳或过于抑制,对于形成良好的习惯有积极促进作用。其次,减少环境中易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刺激是很必要的。例如,给幼儿提供较为宽敞的活动空间,尽量避免提供有攻击性倾向的玩具等,这样可以减少冲突的产生,从而减少攻击性行为的产生。

              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我们应更多地强调爱、平静、温和的教育,特别要注意平时培养他们的爱心及善良、谦让、合作等良好品格,这才能铲除孩子攻击性行为的土壤,切忌当孩子有了过失或攻击他人时,便对孩子态度冷漠,粗暴对待,这样只能使孩子产生反感甚至对立。其次,幼儿园与家庭教育要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家庭成员间对孩子的态度也要一致,否则,教育的作用就会互相抵销,造成幼儿思想上的混乱或行为上的矛盾。

              三、启发幼儿对攻击性行为的理解和思考

              要解决行为问题,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一般说,只有认识了准则,才能产相应的情感和行为倾向,但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是形象、具体、直观的,加强幼儿的认识,须符合他们的心理特征,运用具体、形象的材料,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如给他们观看录相、表演、和孩子交谈等,设法让他们明确攻击他人的行为是不对的,小朋友、老师和家长都不喜欢。幼儿一般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为此我们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途径,让幼儿认识到他人对其攻击性行为的不满,从在使其对自己的攻击性行为产生否定情绪。比如,通过讲故事、情境表演等形式给孩子呈现一个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形象,与其讨论这一儿童的表现及其危害,使其意识到这样的儿童是不受欢迎的。更为重要的是一定要进一步与其共同设想受人欢迎的儿童形象,增强孩子向榜样学习的愿望,从而减少攻击性行为。

              四、让幼儿有情感体验

              解决孩子的行为问题,要让他有情感体验,光讲道理,在情感上不能触动幼儿,解决不了问题。例如,当幼儿打了别人,人家疼,就让他体验到疼的滋味。当然不能打他,让他通过挨打来体验,但是可以让他通过回忆摔倒的疼痛等来体验别人的不舒服,再如玩玩具,要教给他一些知识和方法,别人在玩的时候,你如果想玩,应能和别人商量:“咱们轮流玩吧,你玩一会儿给我,我玩一会儿再给你”,同时,还让他体验到,“人家总是在玩,你在这时看着多难受呀!如果你总是玩,别人也同样难受。”

              五、有了一些情感体验,然后再解决行为习惯

              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情感体验,但在行为过程中不一定就能按照行为准则达到要求,尤其幼儿意志比较薄弱,所以,作为教师和家长,既要向幼儿提出合理、具体的要求,也要耐心地、坚持不懈地培养,尤其对幼儿已形成的不良习惯应循序渐进地解决,让幼儿在反复的实践基础上,将行为转化为习惯。

              幼儿期是身心急剧发展的时期,这个阶段的发展,对孩子今后乃至一生发展至关重要,此时所造成的任何发展的落差与偏差都会给今后的发展及教育带来很大困难。所以我们要注意观察、了解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表现、正确认识和分析攻击性行为的性质,寻找成因,以使我们及早采取有效措施,使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戏剧询问花山

                        • 上一篇:幼儿攻击行为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下一篇:影响孩子情绪的常见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