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题儿童出现的原因分析

              关于问题儿童出现的原因分析

              当前,我国社会实行的是普通教育,普通教育应该考虑大众化,同时还要考虑精英化,普遍提高国民文化水平与培养少数精英二者皆不可偏颇。但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升学率依然是考察一个学校综合水平的硬性指标。由于教育评价体制的单一及家庭教育的某些偏差,出现了一大批被称做“差生”的学生,即“问题儿童”。所谓问题儿童,顾名思义就是有问题的儿童。由于对问题的理解不同,问题儿童可作广义和狭义的理解。

              广义的问题儿童,是指一切非常态儿童,即一切带有问题的儿童;狭义的问题儿童,是指由于非生理性原因造成的具有明显和持久的心理、行为障碍或社会所不能接受的儿童。本文所讨论的问题儿童就是指狭义的问题儿童。具体来讲,“问题儿童”是指具有“问题行为”的青少年儿童。而“问题行为”是指妨碍青少年身心健康和智能发展,表现为心理品德不良或犯有严重错误的行为。在心理上可表现为情感、性格特殊、意志薄弱、责任感缺失、价值观偏差、心理年龄偏小,如心理行为的狂妄自大、任性撒娇、自卑、孤僻、暴 躁 等;在品德行为上可表现为抽烟喝酒、不讲理、恶作剧、打架斗殴、不守纪律、欺侮同学、辱骂父母、殴打老师、偷窃、厌学、辍学、花钱没有节制、进入低级趣味的娱乐场所、网络成瘾、吸毒、不当性行为等等。

              一、家庭教育的影响。

              为什么有的儿童能正常发展,有的却出现了“问题”?父母亲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其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影响是深远的,问题儿童的身上往往深深打上问题家庭的烙印。问题家庭是指在教养子女的过程中由于父母自身素质不高,对子女缺乏了解,教育方式方法运用不当等原因,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儿童的问题行为,家庭教育系统出现了矛盾和问题的家庭。问题家庭各有各的问题,按家庭生活经常涉及的领域来划分,问题家庭的问题可以分为三类:物质生活问题、精神生活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物质生活问题有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因为物质缺乏而产生问题。由于各种原因,家庭经济条件困难,难以满足家庭成员的基本物质需要,甚至需要学龄儿童辍学打工来补贴家用,而家长又忽视对孩子的正面引导,从而带来一系列的儿童问题,产生问题儿童;第二种情形是物质过剩而导致的问题。部分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学龄儿童养尊处优,父母则是听之任之,从而产生问题,最终形成问题儿童;第二类,精神生活问题。其中包括亲子冲突和个性冲动,亲子冲突是指父母一代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子女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冲突,形成无法跨越的“代沟”,造成亲子双方谈话和情感交流的障碍。个性冲突是指家庭结构呆板,缺乏民主的气氛,各成员间的冲突都非常频繁的情况。人际关系问题是指家庭成员的交往关系中由于思想、情感、语言、情境、态度、行为的偏差而引发的问题。尽管问题家庭各有各的问题,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家庭教养方式环节中存在着不尽合理的地方。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组合方式,反映着亲子交往的实质,对儿童的心理及行为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

              二、学校教育的影响。

              当前升学压力日益增大,学校不断加大学生的学习负担,当前儿童处于压力过大的情境中,又无法摆脱或改变这种不良的环境,就有可能助长儿童的失落感和低下的自我意识,从而导致儿童的退缩胆怯行为。在当今教育现实中,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如教师体罚学生、粗暴的教育方式以及过多的家庭作业、频繁的考试、分数排队,加上对学生精神卫生教育过少,均可能导致问题儿童的出现。

              三、社会的影响。

              当今社会信息化速度加快,被称为“知识爆炸”。在信息迅速便捷地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滋生了一系列的社会现实问题。如互联网的越来越广泛的普及,在快速提供网络信息的同时,由于网络市场的立法、监管不力等诸多因素,导致网络市场从总体上说比较混乱。形形色色的网络游戏以及黄色淫秽信息使相当一部分好奇心强烈的儿童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而儿童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喜欢仿效别人的行为。当儿童在混乱的、很少有正确榜样和对违法者反而加以赞赏的社会环境中生活时,就有可能造成许多行为放肆和反社会的儿童。而不健康的网络游戏和网站恰恰就营造了这样一种混乱的局面,最终造成问题儿童的出现。时下,“网瘾少年”已经成为问题儿童中占相当比例的人群。除了不良网络的影响,社会压力加大,不良媒体导向都会滋生问题儿童。总之,不良的社会环境可能造成儿童的适应不良。

              论文相关查阅: 毕业论文范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 行政管理论文 、 毕业论文

              ;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句型示例认定

                        • 上一篇:这样情况的幼儿园里的孩子该怎么教?谢谢!
                          下一篇:环境对幼儿教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