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在幼儿园会遇到的那些“难题”?

              大人们进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工作或者社交环境的时候多少会有一些手足无措,但是凭着自己的适应能力,大人们会在最短时间里了解这个环境的特点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快速融入。但是对于幼小的宝宝来说,这一切就要困难得多,远离了熟悉的家庭环境和家人,他们常常会很没有安全感,如果在新环境中,他们遇到了问题和困难则会更增加他们的恐慌和排斥感。

              幼儿园生活,是孩子社会化的第一步

              ▌要不要送孩子上幼儿园?何时送?

              当然要送,3岁以后,社会化是孩子发展的迫切需求

              我家姑娘现在24个月,送幼儿园快半年了,还是不适应。她很胆小,尿裤子了也不知道跟老师说,经常穿着湿裤子;用勺吃饭不怎么利索,每次在幼儿园都吃不饱,回到家还得吃;不敢正眼看老师,受到表扬也就瞄一眼老师就不好意思地转开了;每次回到家就要粘着我,一分钟都不离开;每天早上去幼儿园都会哭,抱着我不撒手。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孩子开心上幼儿园?

              如果条件允许,建议父母最好在3岁之后再送孩子上幼儿园。3岁前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关键期,这期间妈妈的陪伴很重要,最好能在家安然度过。

              3岁后孩子的迫切需求是社会化,而幼儿园是孩子是社会化过程的最佳场所。这是由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所决定的。

              过早进入幼儿园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因为年龄越小孩子越容易产生挫折感:

              1、幼儿园不同于家里,一位老师需要照顾多位孩子,难免会有所疏忽;

              2、孩子太小,并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或进行基本的生活自理,如自己动手吃饭、按时午觉、有事主动告诉大人等;

              3、有的地方的幼儿园教育过于学校化、知识化,偏重于教育而非保育。

              若不得不送3岁之前的孩子上幼儿园,妈妈需要做好几点:

              1、在家多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如引导孩子自己好好吃饭,主动上厕所,有需要及时告诉大人或请大人帮忙;

              2、 多跟孩子分享在幼儿园的好玩的事情,引导孩子多说一些幼儿园的事,多表扬孩子;妈妈对孩子的赞扬,会激励孩子更喜欢幼儿园;

              3、做好孩子与老师沟通的桥梁。多与老师沟通,及时将孩子的情况告诉老师,并从老师那里了解孩子在园的生活玩耍学习的情况。

              分离焦虑是孩子入园面临的最大的心理关

              ▌每次送孩子去学校,孩子都哭哭啼啼?

              分离焦虑是成长的必经过程

              我儿子4岁半了,上幼儿园快1年了。经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动不动就说不去,强行送去就呼天抢地地哭闹,干脆就由着他了。怀他那段时间,我的工作压力很大,加上不太注意营养,孩子出生后很弱小,体质也较差,三天两头就得上次医院。我内心很愧疚,一般不是什么事就都由着他。每天早上送孩子去幼儿园都跟打仗似的,哭着闹着不进去,晚上回到家就缠着大人说不去幼儿园;老师让我们多给他做工作,可不论我们怎么哄、劝、威胁,都不管用。我在想,有没有必要过两年再送孩子去幼儿园?

              刚上幼儿园的孩子通常会出现分离焦虑反应。

              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反应,这是孩子的本能反应——通过哭闹等方式向大人表达恐惧和焦虑情绪。

              这是孩子成长中不得不经历的过程,哭闹也是暂时的,大都会自动消失,父母不要过度紧张,最好能坚持送孩子上幼儿园。

              害怕孩子哭闹就不送并不是好主意,孩子很可能会形成“哭闹就可以不去”的观点,再送时反而会加长孩子适应的时间,无异于让孩子再受一次罪。

              不同的孩子出现分离焦虑的时间长短不一:有的一两个星期,有的需要一两个月,有的可能长达半年左右。

              这跟孩子早期安全感的建立有很大关系——安全感建立得好,孩子越容易顺利度过这个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孩子的焦虑反应还跟父母的情绪有关。如果注意观察,孩子的身边一定有一位同样有着分离焦虑的妈妈 ,因为情绪是流动和会传染的。

              妈妈首先需要调整自己的情绪,平日尽量避免将注意力全放在身上;积极引导孩子,多跟孩子讲讲上幼儿园的好处;

              未入园前,带孩子多与他人特别是同龄人接触,还可有意识地让家中其他人帮助照看孩子,让孩子体验一下短暂与妈妈分离的滋味,有了体验,孩子入园更易适应。

              可让孩子带一个熟悉的玩具去幼儿园,能起到安慰孩子的作用。

              平时可让爸爸多接送孩子,孩子更乐于上幼儿园,这是因为孩子更爱向妈妈撒娇,而从爸爸那里得到更多力量。

              孩子3岁后就该入园了

              ▌我小时候也没上过幼儿园,不也挺好吗?

              孩子不是你,养成好的生活自理和学习习惯,是孩子的主要任务

              我想问一下孩子不上幼儿园有没有关系?我们孩子4岁了,一直在家呆着。家中老人认为不让送孩子去幼儿园,认为家中有人照看,孩子会比在幼儿园舒适,等孩子6岁直接上小学就好。我和老公小时候也没有上过幼儿园,学习一点也不比别人差。

              可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却改变了我的看法。我和孩子在小区里玩,发现别的小孩儿都跟同学呀、小伙伴一起玩,他想要加入却怎么也进不去,因为他们做的游戏是在幼儿园学的,而且大家都是一个班的。我家孩子就一直傻傻地看着他们做游戏、唱歌、说儿歌、讲故事,一脸羡慕的表情,我也才知道幼儿园可以学这么多东西。我该说服家人让孩子去上幼儿园吗?

              孩子上幼儿园是有必要的,尤其对于现在的独生子女而言。不像以前,一个家庭中一般都有兄弟姐妹,现在的孩子却很少有。

              幸好,有幼儿园。幼儿园旨在提供一个能让孩子的需要、兴趣、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环境,使孩子能更有力地成长。

              幼儿园教育是根据3-6岁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专门设计的,以游戏为主,回归生活。大致来说,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包括三个方面:

              1、 养成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2、 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3、 激发孩子的潜能。

              可见,幼儿园教育对孩子的一生都很重要。相比于家中老人,幼儿园老师受过专门训练,能更好地对孩子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孩子身心和谐发展。

              这些都是家庭环境所给予不了的。相对来说,家人给予孩子的更多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力量,不管是爱也好,还是教育也好,都带这居高临下的姿态,长久以来,将限制孩子的发展。

              一个好的老师,可以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担心孩子的新老师不够好怎么办?

              父母是孩子与老师沟通的桥梁

              我的女儿今年4岁多,上中班,今年她的班主任换了。其实还是以前的老师,是小班时候的带班老师,但现在成了班主任。从这以后,她上幼儿园的抵触情绪就特别大,每个星期几乎有两三天说不去上幼儿园。我问她原因,她就说这个老师特别凶。这位老师跟之前的班主任是情绪化一些,而且比较强势,对家长也是如此。

              昨天晚上孩子又哭着说不去幼儿园,她一直说她害怕。我跟她说那去上半天可以吗?她同意了。老实说,我是打算让她今天上一天的,中午没打算去接她,所以我也没有告诉老师。我不知道自己这样做对不对?孩子不喜欢老师,我应该怎么引导呢?该让她独自去面对吗?

              每个孩子不愿上幼儿园的原因都可能不同,父母要做的是全面了解原因,才能对症下药。父母不能将问题统统扔给孩子或老师,这其实是一种推卸责任的做法。

              我们的社会之所以强调幼儿园阶段以家园共育为主,就是考虑到孩子的身心发展还不完善,需要老师和家长组成亲密的合作伙伴,共同承担着教育孩子的重任。

              因此,家长和老师最好能保持及时、有效的沟通,确保了解孩子在家或在园的情况和需要,及时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等。

              只有家长和老师共同配合、协调一致,孩子才能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要知道,孩子跟大人一样,对待不熟悉的环境、人,或者是害怕的事物,不自觉地会采取逃避的方式应对,只是孩子的反应更直接,父母需要理解。

              孩子的心思比较敏感、脆弱,要让孩子像大人一样情感上不喜欢理智上却要去做一件事比较难,他们需要父母的支持和帮助。

              人际交往,是孩子入园后的第一课

              ▌孩子跟其他同学打架了怎么办?

              放轻松,同伴交往是孩子的成长需要

              今天我和另外一位家长被老师叫去了幼儿园。原来是户外活动的时候,两个孩子互相推攘,后来动了真格儿大打出手,等老师发现的时候,他俩一个脸上破了一块皮,另一个摔了一跤,手受了点伤。是我家孩子先招人家的,对方家长难色不是很好。事情解决后,我们走出教室发现两个又在一起开心地玩起来。对方家长过去拉着孩子就离开,我还听到她教训孩子说:“今后不准跟那个小孩儿玩了。”我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确实,我家孩子小动作比较多,老爱招惹别人。我该限制孩子,不让他跟别人玩吗?

              我经常受到很多父母的信息问:“孩子受到了欺负怎么办”之类的问题,而这位欺负别人的孩子的妈妈同样也有困扰。

              不管从什么角度,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孩子在交往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摩擦,家长需要给予孩子积极的引导。

              生活中,遇到这种情况,很多家长会这样教育孩子:“你傻呀,他打你,你不会打他呀!”或者是限制孩子,不让孩子跟对方一起玩。

              家长护子心切的心态可以理解,但教给孩子的方式却不恰当,这样只会起到消极的教育效果,导致孩子对人际关系产生恐惧,严重者甚至会影响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让孩子时刻觉得自己弱小。

              我注意到一点,案例中的双方家长做得都没有孩子棒。孩子已经轻松解决了打架的问题,两人又和好如初了。

              而父母介入反而可能将小事扩大化,打架孩子交往的积极性。对于学前期的孩子来说,所有的人际摩擦都是他们对人际交往的预演,父母不妨轻松看待孩子之间的问题,也尽量不给孩子的打闹行为定性。

              父母不妨将处理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孩子,孩子大都是在吵闹中逐渐学会交往的。这并不是说父母不作为。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习得了正确的交往技巧,面对问题时才能巧妙解决。

              除给孩子提供有效建议外,父母最重要的是给予孩子积极的精神支持,让孩子有信心自己处理难题。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送到呼伦贝尔放养

                        • 上一篇:哪位帮我写一个关于幼儿教育的文献综述?感谢
                          下一篇:大班幼儿告状行为有哪些心理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