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长要怎么纠正孩子的缺点及不良习性

              儿童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也是心理发育和个性形成的时期。在心理发展的过程中,有些孩子由于受到不良的环境、教育的影响,心理发展受到阻碍,会产生一些不健康的行为习惯。 (一)任性和撒泼。有些孩子很容易发脾气,而且用打滚、毁物来撒泼,这一方面可能与孩子外向冲动的性格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家庭成员过分溺爱、迁就,教育不得法造成的。家长要想改掉孩子这种坏习惯,首先要改变自己对待孩子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法: 1.平静沉着,要冷处理。当孩子发脾气时,既不必急于安抚、怜悯;也不能暴跳如雷、责打、恐吓,使孩子的情绪长时间处于激动状态。在保证安全的情境中,父母可暂时不加理睬,离开房间,让孩子独自“表演”。等他情绪稳定后再说理教育。 2.家庭成员态度一致。家庭成员的态度要一致,绝不能一紧一松,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甚至彼此矛盾,为孩子之事,引起分歧和争吵;给孩子以可乘之机。 3.慎用允诺与惩罚。当孩子发脾气时,家长说假话欺骗他,喋喋不休地训斥他,或用暴力手段惩罚他,反而会助长孩子的反感和愤怒,但也不可做失去原则的许诺。家长可以用幽默的语言和讲故事的方式,使孩子转移注意,破涕为笑或者冷静下来,从故事人物身上体验到自己行为的失当。 4.坚持原则,决不让步。如果任性和撒泼使不正当的要求得到了满足,那么任性和撒泼行为就会强化,越演越厉害;家长要给予孩子讲理由、讲要求的时间,允许幼儿辩解、讨论,但决不迁就,决不能给任性和撒泼以任何满足。父母应认真说明:提要求要“好好讲”,哭闹无效;只有在提出合理要求的情况下才能得到同意和满足,不合理的要求最好不提,使孩子逐步增强自制力。 (二)退缩和孤僻。退缩与孤僻作为一种儿童的典型的心理障碍,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发育成长。表现之一是不合群。孤独感强的孩子往往不喜欢与同伴交往或一起做游戏,对同伴反应冷淡,严重的甚至形成轻度的自我隔绝。表现之二是心理脆弱。胆子小,上课不敢举手发言,经不起批评,经不起失败,严重的甚至失败后出现自我伤害。表现之三是智力发展缓慢。思维迟钝,语言发展水平低下,交流与表达思想困难。在集体活动时,他总是个“旁观者”或“局外人”。表现之四是适应能力差。对新环境、新的学习内容适应缓慢,甚至出现无所适从的情况,缺乏自信。 产生退缩与孤僻的主要原因:一是交往的需要常常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孩子的孤独感越来越严重,形成了与人交往的冷漠。二是得不到家长的充分爱抚,有些父母往往只给幼儿物质上的满足,而不知道与孩子身体直接接触和语言、情感交流。也有些家庭人际关系紧张或工作繁忙,把孩子撇在一边不顾。孩子得不到父母的爱,缺乏安全感,社会性的欲望受到遏制,渐渐形成孤僻的性格。三是一些教师不了解这些孩子的心理特点,认为他们不吵不闹而置之不理,或嫌他们智力不高而疏远、歧视,促使这些孩子更加孤独。有些孩子在集体活动时,虽然想发言,但是怕说错了被人讥笑、批评,一直忐忑不安和焦虑,影响了正常的智力发挥,严重的甚至产生“恐惧症”,一到人多的地方就心慌意乱,焦虑不安。 (三)猜疑与冷漠。这一类的孩子多半由于父母关系紧张,在家庭中缺乏温暖,或离婚、分居,或在重组家庭中受到虐待和不公正的待遇,时常遭到人们的嘲笑、冷落、歧视,由此而产生猜疑心理。经常怀疑别人看不起他、欺侮他,对别人的言行容易产生误会;同时,他们从小缺乏友好相处的指导,人际交往技能差。有的父母在离婚过程中,把孩子当作包袱,相互推诿;争吵激烈时,父母双方均将孩子当作出气筒,使孩子极度悲伤、恐惧、绝望,感到自己是个多余的人,被抛弃的人,没有生存价值的人。因此,对人、对事产生了极端消极,甚至“冷酷无情”的心理。 对于这些有不健康心态的孩子,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给予极大的关注。首先要爱孩子,关心孩子,亲近孩子。这样,容易和孩子取得感情上的融洽,了解孩子的心理和思想状况。应有意无意地常与孩子交谈,激发他们说话的欲望,有计划地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特别是对那些家庭不和的幼儿,要常常抱抱他们,和他们亲近,一道做游戏,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有意识地让孩子与同伴交往,为他们提供交往的环境和营造交往的气氛,让孩子体验到与同伴交往的乐趣,为他们介绍友伴和提供可模仿的榜样。这也就是常说的“环境疗法”。 其次,孩子不健康的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家长一旦发现,不要讳疾忌医,更不能听之任之,而应循循善诱,对不良行为少批评多引导,对好的行为给予充分的鼓励、表扬。例如对孤僻的孩子可以进行交往技能训练,一旦幼儿有了进步,或出现了以前不可能做的良好行为时,立即给予实物和红花作奖赏以强化正面影响。如果幼儿故意重复某种习惯性不良做法,要与之耐心谈话,分析利弊,使幼儿真正感到家长的爱,树立巩固进步的自信心,尤其不要轻易批评或处罚。在幼儿的心理障碍基本好转后,再采用自然后果法,有针对性地消除负面影响。这也就是“行 为疗法”。 最后,如果家长对孩子出现的不健康行为感到难以教育、束手无策时,不妨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矫治。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韦克斯勒物权未来

                        • 上一篇:孩子在家里能好好学习,而到了学校则光捣乱是
                          下一篇:孩子之间起了冲突,我们该如何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