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在我们中国,“阖第光临”这个成语虽然很常见,但很少有人能说得出这个“第”字究竟当包括些什么人。大家应该已经意识到了,在中国,“家”的概念可以说是伸缩自如的,“家里的”可以指自己的太太一个人;“家门”可以指伯叔侄子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自己觉得和自己关系亲近的,属于自己“亲友圈”的人。

              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

              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方的格局是不同的,自然难以解释原本不属于同一结构框架的表现形式。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捆扎得清清楚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了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我们儒家最考究的就是人伦,“伦”是什么呢?我的解释就是从自己这颗石头推出去,水面上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先后顺序、深浅区别)。《释名》里“沦”字下也说:“沦也、水纹相次有伦理也。”潘光旦老先生曾说过,凡是有“仑”作为公分母的意义大都相通,“共同表示的是条理、类别、秩序的一番意思”。

              这种有趣的现象在我们的社会中随处可见:

              ※有喜事邀请街坊邻居吃喜酒,而至于邀请方圆多少里的,这个是没有明确界定的。同村、同乡,只要是人情往来关系好的,都可以叫做街坊;

              ※同学聚会,有同班同学聚会,有同系同学聚会,有同院同学聚会。在这个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聚会上,大家见面后热情地称一声“同学”,即便可能互相并不认识;

              ※在县里,我们和同村人互称老乡,在省城里,我们和同县人互称老乡,在外省,我们和同省人互称老乡,即便这两“乡”可能相距500公里。你看,我们真的是不清楚“老乡”的含义吗?

              通过这些例子,想必大家应该对这个我们“中国特色”的社会结构越来越清晰了,那便是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已”在作为中心。所有这些社会单位的具体大小范畴是由一个个“我”来通过自己“私以为”的观点来主观定义的。

              这并不是一种贬义的“个人主义”,而是中性的“自我主义”。个人是对团体而言的,只有有“团体”这个实质性的组织结构存在,“个人”这个概念才是具体存在的。而这一套在我们中国传统思想里是根本不存在的。没有集体,自然不存在个人一说。因为我们所有的是“自我主义”,一切价值是以“己”作为中心的。西方社会结构是具备团体格局的一担柴,中国社会结构是具备伦理差序格局的无数同心水纹。孔子最注重的就是水纹波浪向外扩张的“推”字,他先承认一个己,推己及人的己,再对于这个己,得加以克服于礼,克己就是修身。顺着这个同心圆的伦常,就可以向外推了。“本立而道生”,“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中庸》里把五伦作为“天下之达道”,因为在这种社会结构里,从己到天下是一圈圈推出去的,从己到家,从家到国,由国到天下,是一条由“我”为中心一步步展开的通路。所以孟子说他,“善推而已矣”。

              自我主义并不限于拔一毛而失天下的杨朱,连儒家学说都应该包括在内。这一方面我们将会在后期文章中展开。在这里只是想让我们读者朋友们明白,凡事必先有一合理的定位而后做对比评价,而不同文化不同历史背景下衍生的不同社会结构,因各自定位云壤有别,是不太具备实际可比性的。而好在这些年来,我们的社会正在自发包容地成长着,进化着。中也好,西也好,早已互相深深影响着彼此的社会结构发展。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民间故事有哪些真凶八十年代

                        • 上一篇:发展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价值意义?
                          下一篇:中班幼儿社会发展水平分析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