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表演专业方向幼儿启蒙是什么意思?

              就是教育启蒙幼儿的音乐天赋。

              意思是指这个音乐表演专业方向是将来针对幼儿教育的,是针对幼儿音乐启蒙的一个音乐专业方向。

              幼师证能教少儿音乐启蒙课吗?

              可以进行教学。幼师证面对的是幼儿园小朋友,如果能够进行音乐教学是可以教学音乐启蒙课的。

              怎样培养有音乐天赋的孩子?

              音乐教育从属于艺术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著名小提琴家、音乐教育家铃木曾提出:“儿童学习音乐首先应该学习听完整的优秀音乐,只有多听才能进步的快,听的不够的儿童将缺乏乐感。”新《纲要》中也指出,艺术教育中“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为此,我尝试着通过进行听音训练来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

              一、变多唱为多听:

              提起歌唱,大家马上想到的是通过发音器官来唱歌。在以往的歌唱教学中,教师比较重视的也是让幼儿学唱歌——用好听的声音、多样的形式反复的、一遍一遍地演唱歌曲,表现歌曲或动听的旋律、或明快的节奏等,并不注重幼儿对歌曲的倾听、欣赏。因此,幼儿往往是被动的尽力做到老师要求的声音自然且有变化、感情投入且准确等,实际上幼儿并未真正的感知、体验、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说这是一种教与学的“背歌式教育”。

              铃木认为:“儿童可以像学会本国语言那样自然的学会理解音乐,只要能为儿童创造一种像祖国语言环境一样的优良的音乐环境,让幼儿每日沉浸于其中,任何儿童都可以轻易的掌握那些最优秀的人类音乐文化遗产。”因此,我在教学中加大了让幼儿“听音乐”的力度。为幼儿提供适宜的音乐环境,让幼儿的身边经常弥散着音乐的旋律、节奏等。

              例如:在组织歌唱教学活动《雪花和雨滴》时,打破以前在活动开始让幼儿完整欣赏音乐后,便开展教唱和学唱,而幼儿往往三遍五遍地唱不下来,且唱的声音不优美、不自然,显得比较生硬的模式。而是在进行活动之前,先反复的播放《雪花和雨滴》的音乐让幼儿倾听,教师也在与幼儿接触时、玩时有意识的哼唱,幼儿听乐曲的旋律多了,有了一定的感受,自然的会对乐曲产生潜意识的认识。有了此层铺垫,在教学过程中,幼儿完整欣赏时,脑中就会有意识的滚动着乐曲的旋律,产生表现美的欲望。再教唱时,幼儿便能自然的歌唱,并把自己潜意识对歌曲的认识即审美感受表现出来,而且把两段乐曲针对雪花、雨滴其轻柔和响亮的不同特点较完美的表现出来。这样,幼儿在“听音乐”后的教学中都能主动、自然有感情的演唱。

              二、变多练为多听:

              幼儿园的韵律活动包括律动、舞蹈、音乐游戏等,都是在音乐的伴奏下,用动作表现音乐作品的主题情绪和内容。韵律活动培养的是幼儿的节奏感,即让幼儿在感知乐曲节奏的同时,引导幼儿用优美的、协调的、相应的动作表现出来。也就是对乐曲进行具体动作的表现,训练幼儿手脚并用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但是,动作始终是感受音乐之后的反应方式。

              我们都知道:韵律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幼儿有意识的音乐感受力即音乐能力。因此,我们应摆正态度:让幼儿倾听、感知乐曲是首位重要的,而不应只是让幼儿一味的练习动作技能。只有幼儿感受、理解了乐曲,将乐曲的旋律融入到自己的思想意识中,再反应到身体的运动器官上的韵律活动才是对幼儿起积极作用,对幼儿的音乐能力起促进作用的形式。试想:幼儿没有真正理解乐曲的内容、节奏,又怎么能用协调的动作来进行表现呢?因此,我改变以往活动中的多练动作为多听音乐。例如:在组织韵律活动《碰一碰》时,我反复的让幼儿倾听乐曲,让幼儿在熟悉乐曲的旋律、乐曲的节奏、理解歌词的内容及含义的基础上,随音乐自发的创编表演动作。他们会随音乐主动地去找朋友,自然的和朋友相碰,而不需要老师一遍遍的提醒、命令。这样,在老师对幼儿的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下,幼儿就能自如的将自己的审美感受、审美体验付诸于审美表现、审美创造,这也就达到了韵律活动的最终目的。

              另外,幼儿园的打击乐教学活动,也是在培养幼儿的节奏感的基础上,更注重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敏感性,对打击乐器表现作用的认识等,如:乐器声音的高低、轻重、长短、音质的优美悦耳或低沉响亮等。以往我们都是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幼儿操作乐器随音乐节奏协和的打击上。现在,我则尝试从听入手进行打击乐活动。首先是听乐器:让幼儿常自己打击各种乐器,反复倾听各种乐器的异同,辨别各种乐器的音色、音质、音的高低长短,了解、熟悉其各不同的声音属性等等。在此基础上,再让幼儿听音乐,将打击乐的乐曲经常放给幼儿听,让幼儿理解乐曲的类型、性质、力度、节奏及段落。是进行曲?还是抒情曲?是2/4拍的乐曲?还是3/4拍的乐曲等等。如此,幼儿倾听、感受、熟悉了乐曲,了解了各乐器的特点后,他们便能大胆、积极的把乐器与乐曲相结合,自然的打击、演奏,体现自己的审美理解与审美创造。

              通过一段时间反复的“听音”训练,不但使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且使幼儿对音乐更加的喜爱,班里也出现异常浓厚的音乐气氛,教师组织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引导作用体现的更加具体,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也更加明确。可以肯定的这么认为:只有多听,才能进步的快,只有培养了良好的倾听习惯和技能,幼儿的音乐能力才能得到快速的发展,质的飞跃。音乐作为一门表情艺术、表演艺术,同时又是一门声音艺术、欣赏艺术!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调理阿拉丁神灯的故事打击乐器

                        • 上一篇:帮写一下幼儿园招生简章
                          下一篇:幼儿学前教育论文范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