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共育是什么

              1、幼儿健康性格该如何培养。
              2、教会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3、让孩子早睡早起少吃零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4、如何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5、家园共育:即家长与幼儿园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并不是家庭亦或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进行教育工作。家园共育在家长和孩子中至关重要。
              6、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而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就在于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合作共育。

              幼儿园大班家园共育栏秋季温馨提示

              1. 幼儿园秋季大班家园共育小知识
              幼儿园秋季大班家园共育小知识 1.幼儿园家园共育的内容
              我们班的家园联系栏共设置了5个栏目,周计划(主要是请家长全面的了解一周的教学内容、目标)、我学会了(向家长公布宝宝所学的具体内容,如儿歌,歌曲等,并请家长协助老师在家给宝宝复习)、家长课堂(结合幼儿特点向家长介绍有关的育儿知识)、通知栏(是我们老师向家长传达班级近期安排,活动及一些温馨小贴示)。

              为了教育好我们的孩子,请家长协助我们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因教学需要,老师有时会请孩子带一些家里的废旧物品材料到幼儿园来,孩子小说不清楚,请家长多看看通知栏及黑板通知。2、积极关注“我学会了”,经常和孩子一起复习幼儿的教学内容,及每周幼儿园教育教学目标和习惯养成,从而是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同步。
              2.幼儿园家园共育都有什么内容
              家园共育:即家长与幼儿园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并不是家庭亦或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进行教育工作。

              我们把家长工作的切入点放在孩子身上,让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让孩子影响家长的观念与行为;同时,使家长感受教师工作的辛苦与用心。通过孩子的表现和教师的教育行为来吸引家长主动参与教育活动,并逐渐内化成教育子女的能力。

              一、存在问题 (1)家园合作中教师、家长的地位不对等,表现为以幼儿园教育为中心,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工作,很少考虑家长的需要和想法,使家长处于服从的位置上。幼儿园老师在教育活动中常常让家长带废旧材料、实物入园便于孩子开展游戏、进行教学活动,但家长并不知道老师组织活动的目标、要求,有时会让家长感到厌烦,存有抵触情绪,易使老师、家长的距离在不知不觉中拉开了。

              (2)家庭教育重视早期智力的开发,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尤其是忽视对幼儿进行做人教育。突出表现为家庭教育小学化问题严重,家长认为对孩子只有过早地进行认字、加减运算、认读汉语拼音、背诵古诗等,亲朋好友聚会时好让孩子有展露才艺的机会,为自己的“面子”增光添彩,只重视眼前智力的培养发展;忽略了培养孩子的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交往的能力,生活中一味的迁就孩子、保护孩子,必然导致幼儿片面地发展。

              也可能是性格执拗孤僻。许多家长不能理解一个问题,就是幼儿在未来社会的生存质量取决于生理、心理和道德品质等因素,未来社会情商重于智商。

              (3)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教师仅仅把书报杂志上的有关文章摘抄一些贴到“家长园地”里,或者教师把家长当作听众,以单向的讲授为主,不给予家长更多思考的时间,更没有留给家长充分的时间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使得指导内容缺乏针对性,结果很难被家长真正接受并内化为今后教育子女的能力,极度影响了家长参与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重视特长教育的培养,忽视身心的全面发展。

              不少家长片面地认为:素质教育就是特长教育,就是通过一些社会上开办的培训中心、活动中心对孩子进行体育、舞蹈、或琴棋书画方面的专门训练,使孩子掌握一技之长。于是不管孩子兴趣如何,一味地奔忙于幼儿园、家庭和培训中心之间,盲目地参加各种兴趣班,弄得孩子疲惫不堪,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二、交流方式:作为家长和幼儿园的老师就要经常沟通,那么,如何与孩子的老师沟通,就成了父母们必做的功课。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和家长工作经验,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家长和教师应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多交流沟通,不要等到孩子有了问题才去找老师。

              在轻松气氛下互相认识的老师和家长,在对孩子的问题交换看法时,相互之间很少保留意见。老师和家长经常交换意见有助于双方更好地了解孩子,教育好孩子,但要注意不宜作长时间的交谈,老师要顾及其他孩子和父母,只有在班内的孩子全被接走时,此时是最佳沟通时机,你可以跟老师较详细地交谈。

              通过这样的沟通和交流,师生之间更加了解,也能更好的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2)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请家长们不要忘记,老师负责的不是一个孩子。凡是对这种情况表示理解的家长从一开始就会赢得老师的好感,老师会认为这种家长是通情达理的,也喜欢和这种家长沟通。

              想一想我们只照看一个孩子有时都会手忙脚乱,更何况老师要天天看护那么多的孩子呢!所以平时在跟老师沟通时,家长应更多的从老师的角度考虑问题,主动了解老师的需求,积极配合她们的工作。即使真的老师这次做错了,家长很生气,而且家长是有道理的,但是在家长同老师交涉之前也要认可老师的工作,对老师好的一面加以肯定,这样老师会感到她以前对孩子的关心、爱护没有付之东流,会对自己这次的疏忽深感歉疚。

              (3)通过书信或网络邮箱与老师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对孩子很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会起到关键的作用。特别是当家长希望老师听取自己的意见时,尽量用书信或网络邮箱的形式委婉的提出,既不耽误时间也不伤老师的面子。

              首先要让老师感觉到,家长的看法是正确的。当老师真正意识到家长的看法有道理时,老师是能够认真听取家长意见,并积极采取行动的。

              这种方式也很适用于对孩子所在幼儿园提意见或建议时,能直接把一些当面不好说的话写出来,如果你的意见比较中肯和实际,我想幼儿园会采纳的。(4)感情投资,获得老师好感,把孩子平日在家爱听的磁带带到幼儿园,或者推荐一些好的书籍、儿歌等给老师作为教材,这样的家园互动会让小朋友更喜欢更容易接受新知识,打印一些网上的育儿资料和老师一起交流,尽量积极参与老师布置的作业。

              这样老师非常感动,觉得家长是在用心支持自己的工作,有了这些感情投资,老师也很愿意和家长真诚地交流孩子的点滴。同时也不要因为不好意思而回避谈一些比较重大的家庭问题,尤其是影响到孩子平时表现的家庭问题,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

              但只有这样才能在孩子出现异常时,获得老师的理解,老师也会针对孩子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我觉得老师和父母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成长的环。
              3.如何做好大班幼儿幼小衔接中的家园共育
              一、研究背景、意义:

              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的过渡,对幼儿来讲是一个很大的飞跃。幼儿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由于社会要求的提高、生活制度的变化、师生关系不同、生活环境的完全改观和教学内容加深、形象化的教学方法减少等原因往往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幼小衔接,一直受到幼教工作者普遍重视的问题。《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从以上几点看,幼儿园阶段是幼小衔接的重要环节,而家园的共同配合是幼小衔接的另一个重要途径。而目前幼小衔接因为成绩而走样,幼儿教育严重小学化;家长教育理念的落后、陈旧影响幼小衔接。成为幼小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那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过程中的家园共育就成了需要我们探讨和解决的关键问题。只有将这些问题有所突破才能更好地让孩子从幼儿园向小学过度,从而使其心理、智力等各方面发展更稳定。

              二、研究目标:

              1、通过家园共育切实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引导家长走出家教误区,为幼儿上小学做好心理准备。

              2、探索幼小衔接中家园共育的方法,激发幼儿上小学的兴趣。

              三、研究内容:

              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识

              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的调整

              家长和幼儿园对幼小衔接工作合作的方式

              四、研究步骤

              1、研究准备阶段:

              a、了解目前班级家长对小学的认识以及对幼儿园开展的幼小衔接工作的理解

              b、搜集有关幼小衔接家园合作的理论资料及实践成功案例

              2、研究开展阶段:、

              a、开展家园讨论,纠正思想观念,重新认识幼小衔接工作

              b、通过各类活动逐渐探索家园协作、配合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方式、方法

              c、将合理的方式方法推广应用,研究长期效果

              3、研究总结阶段

              整理研究资料,汇总研究成果,小结研究方法

              五、研究成果及形式

              课题研究结题论文
              4.大班育儿知识小常识有哪些
              入大班以后,孩子们的生活、学习会有诸多不一样:不一样的学习内容、不一样的常规要求等等。

              要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不能心急,要循序渐进。 1、孩子愉快的心理准备:大班孩子理解、语言表达、思维、想象等能力都有所提高,而且孩子没有太多学习压力,此刻家长要利用一切机会多和孩子相处;一起游戏、谈心、看书、画画-------要让孩子感受到获取知识的乐趣,养成积极学习态度。

              2、孩子早睡早起习惯准备:考虑孩子入学习惯培养,从现在起家长就应该督促孩子养成早睡早起习惯,按时来园不要随便请假缺课。 3、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培养:兴趣是孩子最好的教师,当然这里的兴趣不是逼迫孩子学那些成人都觉得困难的学习内容,而是一些有趣的课外知识补充:如趣味图书、小实验、生活常识、自然现象等,家长不要担心孩子懂不了,重要的是你传授的方法和耐心。

              4、孩子跟不上班级学习节奏准备:家长要督促并放手让孩子独立学习,不折不扣完成家庭作业。另外,家长要悄悄检查孩子作业情况,对孩子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这样也能针对性地帮助孩子。
              5.如何做好大班幼儿幼小衔接中的家园共育
              一、研究背景、意义: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的过渡,对幼儿来讲是一个很大的飞跃。

              幼儿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由于社会要求的提高、生活制度的变化、师生关系不同、生活环境的完全改观和教学内容加深、形象化的教学方法减少等原因往往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幼小衔接,一直受到幼教工作者普遍重视的问题。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从以上几点看,幼儿园阶段是幼小衔接的重要环节,而家园的共同配合是幼小衔接的另一个重要途径。而目前幼小衔接因为成绩而走样,幼儿教育严重小学化;家长教育理念的落后、陈旧影响幼小衔接。

              成为幼小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那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过程中的家园共育就成了需要我们探讨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只有将这些问题有所突破才能更好地让孩子从幼儿园向小学过度,从而使其心理、智力等各方面发展更稳定。二、研究目标:1、通过家园共育切实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引导家长走出家教误区,为幼儿上小学做好心理准备。

              2、探索幼小衔接中家园共育的方法,激发幼儿上小学的兴趣。三、研究内容: 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识 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的调整 家长和幼儿园对幼小衔接工作合作的方式四、研究步骤1、研究准备阶段:a、了解目前班级家长对小学的认识以及对幼儿园开展的幼小衔接工作的理解b、搜集有关幼小衔接家园合作的理论资料及实践成功案例2、研究开展阶段:、a、开展家园讨论,纠正思想观念,重新认识幼小衔接工作b、通过各类活动逐渐探索家园协作、配合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方式、方法c、将合理的方式方法推广应用,研究长期效果3、研究总结阶段整理研究资料,汇总研究成果,小结研究方法五、研究成果及形式 课题研究结题论文。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和兴临清化行

                        • 上一篇:幼儿园的亲子游戏都有哪些?
                          下一篇: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目标应该包括哪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