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幼儿园分班混龄的利弊分析

              有些幼儿园分班很明确,两岁以下,两岁到三岁,三岁到四岁,四岁到五岁,每增长一岁都要transition一下。

              而有的幼儿园则是混龄,只简单分二岁以上与二岁以下。混龄的好处是,小的可以跟大的学,大的可以帮助小的――这确实很有爱。但是到了学习时间,问题就来了,小的cognitive development还没有发展到和大的一样水平,注意力集中时间也不会很长,所以当大的想要投入学习的时候,小的无法控制的就会捣乱――听不懂当然注意力更不能集中了,对于教师管理也是一大难题。

              所以现在这个center的方法我就很赞同,inside play还是小班跟小班,中班跟中班,大班跟大班,每个班在学习期间各管各,这样注意力和学习程度不会相差很多。但是outdoor play三岁以上孩子都是一起玩的(3个班)一起玩,这有利于同伴之间友谊的发展,大的也可以照顾小的,小的也可以跟大的学习。

              对幼儿园推行混龄教育的思考

              一、何为“混龄教育”

              混龄教育是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倡导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即在幼儿园,把3―6岁不同年龄的孩子放在同一个班内游戏、生活和学习,类似于我国农村曾长期存在的“复式教学”,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和不同年龄儿童相互交往,学习与人交往的正确态度和技能,学会关心、分享、轮流合作等社会行为,为积极、健康个性的形成奠定基础。

              混龄教育在国外受关注的程度比较高,开展得比较早,普及程度也较广,如在德国,全国范围内几乎所有幼儿园中都采用混龄编班的形式,有些幼教机构还突破3―6岁的界限,采用年龄跨度比较大的0―12岁混龄编班形式。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一直推行统一的学校课程体系,并以班级授课制为主,我国幼儿园的编班形式也一直严格地以年龄为依据。分为小班、中班、大班,尽管也存在着混龄编班的情况,但大多是由于居住分散、幼儿园房舍和师资匮乏以及生源不足等原因所致,而并非蒙台梭利混龄教育理念的推广和实践。

              二、幼儿园混龄教育的价值

              幼儿园混龄教育究竟有何价值?蒙台梭利认为。混龄班有利于儿童的交往与合作。“通常年龄大的幼儿会自发地去帮助年龄较小的幼儿,特别是当他们意识到自己所做的一切会被年龄小的幼儿重复时,就会要求自己为年幼者作出积极的、正面的行为示范。而年龄较小的幼儿,则能从较大幼儿的工作中获得灵感和榜样。”对此,我国幼教界的研究者们也有类似的看法,华东师范大学的华爱华教授在考察了一些较为成功的实践案例后,认为在幼儿园实行混龄教育符合当前学前教育改革的理念,异龄之间的互动,不仅能为幼儿创设自然的教育生态环境,更好地体现促进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发展”的教育原则,而且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机智提出了挑战,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西南大学的刘云艳等则更多地从幼儿发展的角度,提出混龄教育在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形成、认知能力和情感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者们对混龄教育在幼儿认知发展和社会化发展方面具有的双重价值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但就我国目前的情况看,在幼儿园实施混龄教育存在诸多障碍。

              三、幼儿园实施混龄教育的障碍

              障碍首先来自家长。绝大部分家长对混龄教育不了解,对幼儿园开设混龄班也极不理解,一方面,大龄幼儿的家长会觉得自己的孩子和小龄幼儿在一起“吃亏了”,学不到什么东西,而且还要学着照顾小龄幼儿,在家里当宝贝,在幼儿园却要当“小保姆”。另一方面,小龄幼儿的家长都担心自己的孩子会受大龄幼儿的欺负和压制,产生自卑和萎缩心理,影响小龄幼儿的身心发展。而且,家长普遍顾虑的问题是,教师在这种“混乱”的状态下,是否有能力为每个年龄段的幼儿提供适时、贴切的教育和指导。

              另外一个障碍来自教师。相对于传统的集体教学而言,混龄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形式,它的组织和实施,不仅要依据现代教育理念来改变课程的内容和形式,更重要的是改变教师的观念和行为,这就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不小的挑战。

              首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习惯于用活动结果来衡量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并以此来评价教学活动的成效。但这样一种结果评价的标准运用于混龄活动的幼儿,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与同龄幼儿的活动相比,混龄活动中幼儿行为水平的差异性要大得多,需要教师在活动中依据每个幼儿的实际水平,用多元化的发展目标来观察、分析和指导幼儿,对他们的发展作出客观的评价。因此,混龄教学要求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摆脱对活动结果的过分依赖,而把重心转向对活动过程的关注。

              其次,在混龄教育中,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局限于教案,在规定的时间面向全体进行集体教学是很难实现的,而在混龄班组织同龄分组教学也是不现实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创设环境,投放材料,将教育目标隐含在环境中,通过让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实现教育目标的达成,这也是当今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混龄教育中的教师来说,创设一个什么样的环境,能使不同年龄的幼儿在同一个环境中产生互动,实现多层次的教育目标,成为叉一个挑战。

              再次,在混龄教育中,既有异龄幼儿之间的差异,又有同龄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在组织活动的时候,教师要掌握每个幼儿发展的不同水平,并能将幼儿准确恰当地分成几组,然后还要根据幼儿的特点因人施教,既要保证同龄之间的合作,又要促进异龄之间的互补,既要促进大年龄幼儿的进步,又要考虑为小年龄幼儿营造隐性的学习氛围,操作难度较大,这就对教师的教育能力和教育智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由于目前我国开展混龄教育的幼儿园极少,混龄教育课程资源的建设还属空白,混龄教育没有自成体系的教材,教育教学案例之类的素材也不多见,致使幼儿园没有开展混龄教育可使用和借鉴的资料,这也制约着混龄教育的发展和推广。

              四、我区幼儿园混龄教育的开设情况

              我区幼儿园的混龄教育大多是依托蒙台梭利实验班实施的。从20XX年开始,我区一些较大规模的民办幼儿园就开始尝试开设蒙台梭利实验班,如呼和浩特的思德幼儿园、包头市东河区回族幼儿园、巴彦淖尔市的恒鑫蒙台梭利幼儿园。之后,呼和浩特、包头、赤峰、巴彦淖尔等地一些教办园也陆续开设了“蒙氏”班。据不完全统计,到20XX年,全区开设“蒙氏”班的幼儿园大约有110多家,占幼儿园总数的7%左右。但这些“蒙氏”班招收的幼儿年龄跨度并不大,基本在一周岁左右。由于开设“蒙氏”班的幼儿园,教师同时也处于培训阶段,蒙氏的主要教学活动还是实行分年龄小组教学。近几年,随着“蒙氏”班经验的积累和教师的成长,一些幼儿园,如呼和浩特市蒙古族幼儿园,开始尝试扩大幼儿年龄差距,将3周岁和6周岁的幼儿进行混龄。但就实施的情况看,还是处于“半混龄教育”状态,基本的教学活动还是要分组进行。而且,这种大跨度的混龄也招致了家长的不满,尤其是大年龄幼儿的家长不理解,对教学的质量以及教师的能力提出了质疑。

              虽然混龄教育模式符合幼儿教育改革中倡导的一些新理念,也与儿童成长的自然状态相一致,在独生子女占主导的当今社会里,对幼儿的发展也具有独特的作用,很多幼儿园也以此作为自己的办园特色来吸引生源,但往往由于教资培训的滞后,致使好多“蒙氏”班的教学流于形式,徒有其名。如何深入理解蒙氏教育思想的精髓,帮助广大家长了解、接受混龄教育模式,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步伐,培养一支专业素质较强的教师队伍,让更多的幼儿受益于混龄教育,同时打造幼儿园特色,促进幼儿园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才是广大幼教工作者最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门票幼儿智力开发画报感染

                        • 上一篇: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考试试卷(幼儿行为观察与分
                          下一篇:大班幼儿行为规范教案及反思(大班幼儿行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