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班幼儿的户外活动行为表现及行为分析?
中班幼儿户外活动时会到处跑,孩子直接会相互打闹。中班的孩子年龄在4-5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多数都比较活泼好动,并且他们都非常喜欢户外互动。所以一旦到了户外之后他们会非常开心,这个时候老师应该要多多提醒孩子们不要大步奔跑防止孩子碰撞摔跤。
二、如何根据幼儿的行为表现分析评价幼儿案例?
观察了解幼儿是幼儿教师必备的教育技能,也是幼儿教师需要履行的一项工作职责。
那么,幼儿教师应该怎样观察了解幼儿?园长与教育行政部门又该如何督导、评价教师的这项工作呢?我们可以从下面两位幼儿教师的几则观察日记中受到启发,寻找到思路。
实例一:A教师 观察对象:小一班 黄点点 观察记录 1997年10月24日 今天上午,我请每个小朋友说一个儿歌,点点坐在座位上哭了,问了半天也没说话,可能是不会说。
1997年10月25日 今天,中午上床午睡脱衣服时,点点又哭了,原来是不会脱衣服。
1997年10月26日 今天中午吃牛肉,点点又哭了,原来是不爱吃牛肉。
分析与措施 点点是从小班升上来的孩子,按理说,对幼儿园生活该适应了。
可在班上,一整天也听不到他讲一句话,遇到问题总是哭。
向家长了解,据说,点点是奶奶带大的,三岁了才会讲话,再加上胆子小,内向,所以有了问题就会哭。
今后我要多注意他的语言培养,提供更多的表达机会,进一步同家长取得联系,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上做些努力。
实例二:B教师 观察对象:中二班 胡辛峰 观察记录 1997年10月23日 早晨,我正忙着接待来园的孩子,胡辛峰来了。
他哭着对爸爸说:“爸爸,你天天来接我回家睡觉。”爸爸说:“不行,我得上班。”“那爷爷接。”“不行,爷爷 走不动了。”胡辛峰拉着我的手:“老师,你抱抱我吧!我感冒了。”尽管忙,我还是把他搂在怀里。
他两只小手紧紧地抱着我,把头贴在我的胸前。
过了一会儿, 他的情绪慢慢稳定了,说:“老师,放下我吧!我好了。” 分析与措施 胡辛峰的父母离异了,他跟着爷爷奶奶生活。
爷爷奶奶年纪太大了,不能每天接送,于是就整托了。
今天,他未必真的感冒,只是情感饥饿,在寻找成人的爱和安慰......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体谅、理解孩子,帮助他度过情感的“饥荒”。
从以上实例中不难看出,教师观察了解幼儿,需要抓住三个基本环节: 1.现场观察 2.记录观察结果 3.分析、利用观察资料 A、B两位教师,在这三个环节中做得怎么样呢? 其一,从现场观察看 A教师抓往黄点点连续三天的异常情绪,展开追踪观察是可取的。
B教师抓住胡辛峰的分离焦虑,进行深入的观察也很有必要。
她们在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重点的问题上,很重视幼儿的情绪心理健康问题,是值得 提倡的。
追踪观察、深入观察也是必须的。
其二,从记录观察结果看 A教师在观察记录中,仅以“又哭了”三个字记叙黄点点的消极情绪,过于简单了。
因此,教师对幼儿产生该行为的原因的分析、判断,也只能是“可能是不会说 话,”、“原来是不会脱衣服、”“原来是不爱吃牛肉”。
这些结论,既不是黄点点告诉的,又不是教师通过对幼儿的动作、表情、语言等原始记录反映出来的,难 免带有教师主观推断的色彩和成份。
而这样主观推测出来的结论,对于解决黄点点爱哭的情绪问题是毫无裨益的。
B教师却不同,她通过对旁听到的父子之间的对话的记录,对胡辛峰的神态、心情、语言的描写,以及与胡直接接触的追忆,使观察记录较好地保留了行为事件的本 来顺序和真实面貌,客观、翔实,为进一步提示这个单亲家庭幼儿分离焦虑的原因提供了线索,也为问题的解决找到了切入点。
其三,从分析、利用观察资料看 A教师对于点点为什么天天哭,未能从不会说、不会穿、不爱吃等表面现象,深入到内向、胆小、适应不良这样的性格特征是怎样形成的层面去寻找原因。
小班幼 儿,为难时会哭,可能是情感需要没被满足;若因为恐惧,则要分析是什么使儿童缺乏安全感;要是不习惯,就要寻找孩子对哪些环境、事物、现象不适应。
也就是 说,对于天天都哭的孩子,教师首先考虑的应是如何调整情绪,而并非是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B教师的做法比较妥当。
她透过“来园时哭闹”这个表面现象,看到了家庭变异后给幼儿心灵造成的创伤。
教师并不费心地去琢磨“我感冒了”是真是假,而是首先给予情感上的安抚,并由此而确定了“帮助他度过情感饥荒”的教育策略。
显然,A、B两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的工作,一个浮在面上,一个切入实质。
那么,这项工作的特点、规律、要求是什么呢?到底应该怎样做呢? 观察了解幼儿是指教师能通过观察,了解幼儿的发展现状、心理需求和存在问题,并据此制定教育工作计划、确定教育措施。
它有这样一些特点和规律。
1.教师了解幼儿主要采用观察手段。
一般是在日常生活、游戏、教育活动过程中,直接用自己的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去感知观察对象。
所观察到的是幼儿外显的 行为表现:动作、表情、语言、行为方式等。
它是教师与幼儿之间相互了解与沟通的一种方法和途径,用来帮助教师由笼统的或一般性的行为中分辨幼儿的发展。
2.教师要学会透过幼儿的外在表现,剖析幼儿的心理状况:发展水平、心理需要、存在的问题等。
如同医生透过外在症状诊断有无疾病,生的是什么病一样,教师观察了解幼儿,其实质是对幼儿行为的性质所作出的一种判断。
教师在对幼儿行为的性质作出判断时,必须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教育原则来加以分析,正确理解幼儿行为的性质,如果判断错了,就会开出错误的或无效的“教育处 方”。
A、B两教师的差距正在于此。
A教师没能正确理解幼儿行为的性质,开出的是无效的“教育处方”。
B教师则相反。
3.教师确定教育措施、制定教育工作计划应基于对幼儿的了解,也就是“理解先于教育”。
理解幼儿是正确教育幼儿的前提。
理解幼儿不仅仅是指教师了解幼儿的 日常表现以及比较外露的情感愿望,更重要的是理解幼儿的过程,即了解幼儿发展之序、认识幼儿发展之势、掌握幼儿的个性特点。
这样,才能改善所有幼儿的成长 环境,创造适合每个幼儿发展的教育方式。
为使观察了解幼儿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不流于形式,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这也是园长等上级部门督导、评价教师工作的要点。
1.应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现场观察。
现场观察应有明确的目的,大致的观察角度、线索和重点观察对象。
不能今天观察这个幼儿,明天又换一个,什么撞到眼里 就观察什么。
在确定重点观察对象时,可考虑每种类型的幼儿各取一个代表。
例如,不同性格类型的幼儿,动作、智力、语言、社会性、美感诸方面发展正常或低 常、超常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或成长经历的幼儿。
观察时,应围绕所确定的目的,捕捉有关的、典型的行为,并通过对这些幼儿的追踪,发现一般规律。
当然,如有特殊情况或意外情况发生时,则随机应变,对临时出现问题或有异常表现的幼儿给予特别的关注。
2.应翔实、客观地记录观察结果。
记录观察结果,可以采用记叙和描述的方式(即对幼儿的行为表现进行记叙和描述)。
一般包括如下内容。
a.记录幼儿做种种事情的时间、地点。
b.记叙幼儿行为发生的背景:幼儿在什么情况下出现该行为。
c.记叙幼儿做种种事情的方法行为方式,特别是幼儿行为方式的变化和新行为。
d.描述幼儿对自己的行为的感觉:表情、心情、神态。
e.记录幼儿行动时所说的话。
文字记载应较好地保留行为事件的本来顺序和真实面目,应客观、翔实。
这部分文字一般构成观察笔记的第一部分。
3.应正确分析、合理利用观察资料。
正确分析观察资料,是根据观察记录,对幼儿行为的性质做出正确判断,得出结论,并对幼儿出现某种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般说来,可以从文化家庭背景、生理生物因素、心理社会因素,以及幼儿成长经历等方面寻找原因。
合理利用观察资料是指通过上述分析,确定教育观点,并拟定教育措施。
实施后,连续追踪观察,对教育效果进行总结。
这部分文字通常构成观察笔记的第二部分。
三、中班幼儿的行为表现?
1、注意力集中了。
集中精力从事某种活动的时间也较以前延长,小班一堂课15分钟,中班为25~30分钟。
2、能动能静。
反应快,动作灵活多了活泼好动特点在中班孩子身上表现尤为突出。他们总是不停的变换姿势和活动方式。如动动手、伸伸腿或做小动作、自由的奔跑等,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掌握自己的行动,显得比小班幼儿自由放松,甚至无拘无束。所以本学期在教室里适度安静的活动安排的多,老师要一刻不停地提醒孩子接下去该做什么了,帮助他们养成幼儿园生活、学习的规律。
3、嘴巴甜。
这一阶段的孩子连贯性语言开始发展,运用语言交往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时刻要求孩子回答问题完整,能说一整句,就不说半句,能说半句,就不说两个字。千万别忘了来点表情。举例:
4、聪明中的麻烦。
处在游戏的高峰时期,他们不仅爱玩游戏而且会玩游戏。会自己确定主题,安排角色,独立游戏。大人有大人的方式交朋友,小孩有小孩的方式,在游戏中逐渐形成伙伴关系。而且,有了相对稳定的游戏伙伴,“铁哥们,好姐妹”。我们的孩子多聪明,可是麻烦哪儿来呢?由于交往技能的不足,不知道有哪些交往的方式可以找到好朋友,(结合活动举例:小指勾一勾)不知道哪种交往的方式是正确的容易发生争执和攻击性行为。我们正确对待,耐心地在实际生活中多教孩子一些正确的交往方式,多鼓励。不要采取简单的方法去制止和责备。
四、幼儿如厕老师有什么行为表现?
幼儿如厕老师需要陪同一起去厕所,有需要擦屁股的幼儿,老师应当帮助幼儿。
五、幼儿情绪问题及解决方案?
作为幼儿情绪正处于发展阶段,极不稳定,情绪来的快去的也快,并且情绪暴发时很强烈。
要解决幼儿情绪问题,首先应对他加大教育,告诉他这样做的危害性。其次,应对他进行及时疏导。
六、幼儿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1、小班新生幼儿入园不愿意午睡、一睡觉就哭闹不住,注意力不好转移怎么办?
(1)在园:不要强求她睡——找到她喜欢的玩具/爱看的书„„——边跟她玩,边聊天——引出:玩累了睡觉的话题如果累就睡一会——帮她找朋友挨着朋友睡——建立安全感和依恋情趣。
(2)跟家长沟通:配合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常规——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建立幼儿自信——引导幼儿与人交往——帮助幼儿建立规则意识——养成必要的习惯。
2、老生上幼儿园还整天哭怎么办?
(1)跟家长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升入了解孩子的习惯、性格、爱好;(2)老师在幼儿园帮助她找几个好朋友;(3)老师每天抽出几个时间段(哪怕是5分钟)陪她。让其建立对教师的安全感;(4)认真的观察孩子的喜好,教师可以从孩子的爱好入手;(5)建议家长在家里多带孩子看一些上幼儿园孩子的活动场景,让其熟悉、了解幼儿园生活的意义,慢慢悦纳幼儿园生活。
3、刚入园的幼儿做错了事,老师批评也不怕,甚至还动手打老师怎么办?
(1)家庭教育的不正当方法造成的;(2)教会幼儿在遇事时如何沟通,交流;(3)孩子犯了错误,老师可以采取严肃的态度,与孩子交流,但不批评,因为孩子叛逆。
4、刚入园的幼儿不爱说话,脾气倔老师该怎么和他沟通?
(1)用心观察孩子的喜欢什么---跟孩子聊她喜欢的话题;(2)帮助他找朋友---多给他几个拥抱---多给她几个眼神交流---多跟她聊几句天---通过不同的途径建立孩子对教师的安全感。
5、新生不愿意进教室,喜欢在外边玩怎么办?
(1)没有适应幼儿园一日常规,慢慢建立幼儿对一日生活常规的认识。(2)如果出去玩就会减少哭的时间,可以对新生放宽政策。(3)户外玩时,教师通过语言引导幼儿认识幼儿园的生活秩序。
6、爱咬人的孩子,老师应该怎么办?
(1)长牙发痒而引起的咬人行为;对策:给宝宝一个可以满足咬的需要的替代品。(2)咬人是一种发泄。对策:让宝宝多玩安静的游戏,或者尽可能保证孩子睡眠的充分。(3)出于好奇的模仿。对策:明确地告诉宝宝,咬是不好的行为。(4)口的敏感期延后的表现。对策: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并引导幼儿学会换位思考。(5)自我意识的表现。对策:引导幼儿学会使用语言表达。
二、幼儿园有效教学中教师存在的问题和要求
(一)教师在幼儿有效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重结果,轻活动中的情感体验
在交流过程中,教师的回应往往以结果性的“标准答案”为评价标准,忽视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如“阿利的红斗篷”故事活动中,教师将阿利如何制作红斗篷的7个制作工序做成PPT,并进行演示,最后教师提问:“阿利的红斗篷时怎样做成的?”“还要做什么?”“还有呢?”教师的追问仅着眼于幼儿将7个制作工序一一说出,而忽略了对整个画面情景的观察引导。活动中教师应重在情感的渲染与激发,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并根据画面线索,如从阿利的表情、神态、周围情景的变化等感知阿利制作红斗篷工序复杂、过程繁琐,感受阿利在制作红斗篷时的辛苦和劳累,突显红斗篷的来之不易。
2、提问不明了、不开放
交流过程中,教师的提问指向不明确或缺乏挑战。实践中我们常常看到类似于“这是什么”“想不想”“对不对”“喜欢吗”等指向模糊的填空式、封闭式问题,这类问题幼儿不加思索就能对答如流,不利于幼儿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发展,而且容易使幼儿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学习习惯。
3、重能力强的幼儿,轻能力弱的幼儿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一些思维活跃的幼儿总是“抢风头”,而性格内向的幼儿往往被忽视。某位老师曾经记录过一次集体教学活动,在近35分钟的学习活动中,能力强的两三个幼儿发言机会达6—8次,但有五六个幼儿始终是“听众”(虽然他们偶尔也举过手,但遗憾的是都没能得到教师的关注)。
4、评价含糊、缺乏具体内容
对于幼儿的应答,一些教师只会满怀热情地赞赏幼儿:“你真棒!”“很好!”对幼儿活动的评价机械单一,缺乏具体内容,更谈不上有针对性的客观评价。
(二)达到有效教学对教师的几点要求
1、选择好教材是保证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前提。
由于幼儿园的课程具有启蒙性、整合性、开放性的特点,而教师又有课程的选择权,因此走到教室,到底上什么课,教师有充分的自主权。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应该慎重地考虑教材的选择。一个好的教材首先应该考虑它的科学性,给孩子的东西是否正确,是否科学;其次要考虑它是否有教育意义,让孩子懂得什么道理,培养孩子什么品质,好教材应该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对幼儿的一生发展有促进作用的;第三,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原有基层,这个教材孩子是否能被孩子接受,跟他的年龄特点有多大差异;他的原有基础已有经验又处于怎样的水平,都是考虑的范围;第四,要考虑孩子的兴趣需要,这个教材能不能吸引孩子,让孩子有兴趣地去学。只有考虑了教材的科学性、教育性、年龄特点以及兴趣点,才会使你选择的教材有用、有效。因此,选择好的教材是确保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前提。
2、慎重选择活动内容,切实制定活动目标。
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我们首先要做的一点就是选择活动的内容,确定活动的目标。试想一下,一个活动,如果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连要干什么,该怎样干都不知道的话,还谈什么教学有效不有效呢?根本就是天方夜谭嘛。所以,选择活动,确定目标是当务之急。
三、在幼儿园中游戏活动的3大重要教育作用
1、游戏能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对于幼儿期的孩子来说,他们在生理方面和心理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他们渴望独立参加某些社会实践活动。但是,由于他们缺乏知识和经验,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因此他们渴望的心理活动和需要与他们的已有经验和能力就产生了矛盾。游戏活动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最好方法,也是最好的一种活动形式。游戏活动的这一虚构性大大满足了幼儿需要,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扮演其角色,进行各种活动来实现自己的愿望。在游戏过程中,他们会完全投入到所设定的社会环境中,并且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和变通真实活动中的限制,从而更好地解决他们实际能力和心理需求的矛盾,从而推动幼儿的心理发展。这是培育他们走向健康人格发展的一种方法。
另外,幼儿的心理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和不随意性,他们对形象、具体、生动的事物容易感知和吸收,并且印象深刻。游戏活动也正符合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
2、游戏活动能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
首先,幼儿在游戏的活动中身体各器官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各种游戏的不同,相应的活动量也不同,身体活动的部位也有所不同,这些活动会不同程度地促进幼儿骨骼、肌肉、神经、呼吸、消化等各器官的发展,而且还可以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
其次,游戏活动能平衡幼儿的情绪。在日常的生活中,幼儿也会遇到不高兴的事,或者未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但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可以尽情地表达他们的意愿,发泄他们剩余的精力,无拘无束地玩,从而忘掉烦恼,心情舒畅。在这种环境里,幼儿的情绪总是积极向上的,这种愉快的心情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3、游戏活动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促进智力和语言的发展
游戏活动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应,他们会不断地移动、触摸、聆听、观察,这些行为很好地巩固和加深了自己的知识,这些感官也培养了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判断力。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会反复一个内容,这样可以帮助幼儿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他们的记忆;游戏活动中幼儿也会自觉地、积极地去记忆已经发生的事件情节,所以游戏活动能帮助幼儿发展有意记忆。游戏活动也能推动幼儿不断地去创造和想象。如,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把自己想象成别人或者把一种物品想象成另一种物品。这种假象性的游戏使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了极大地发展。幼儿在游戏时会使用各种不同的玩具及材料,幼儿从而能认识大量的物品及他们的用途,获得初步的自然科学知识。
在幼儿园中,幼儿大多时间都不是独立地玩,而是在合作交往中获得愉快,所以幼儿要运用语言表现游戏中的情节,他们互相商讨,因而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游戏结束后,幼儿又通过分享活动澄清一些模糊的认识,也会使幼儿的经验得到提升。
四、幼儿园办学的3大健康理念
1、办学宗旨:以"一切为了孩子发展"为育人宗旨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建构并采用基本课程、特长课程、兴趣课程相结合的多元课程新模式,对儿童实施身体、认知、社会性等全面发展教育,"双语教学"、"户外大自然教学""家园、社区合作"、"幼儿早期教育"等实验。热爱、尊重、信任幼儿,造就聪慧、自信、快乐、富于爱心、勇于创造的新一代。
2、办园目标:营造幼儿心中理想的"快乐大家园"
幼儿园是孩子走向社会的第一个驿站,孩子的性格在这里塑造,孩子的能力在这里培养。通过各种手段细化制度、强化常规,是办学理念最终落实到每一个孩子身上,以"体格健壮、好学会玩、文明有礼、自主自信、活泼开朗"为的幼儿培养目标,把幼儿园变成"快乐大家园",要让他们自信、阳光、快乐地生活在美丽校园里。幼儿园又是教师奉献青春,挥洒汗水的地方,所以把学校变成"温暖的家",通过师德教育或教研活动,促进老师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获得专业化的发展,让教师们的辛勤工作得到回报,让学校成为他们施展才华和实现价值的大舞台。
3、办园特色:让孩子"玩中学、学中乐、乐中长"
在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的前提下,幼儿园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成功感,直接影响其学习的动力和一生的情感。以双语+户外大自然教学为办园特色,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努力创办让社会满意、家长满意、幼儿满意的具有优质教育资源的省示范幼儿园。使孩子在快乐的做做玩玩中进行动手、动脑、创新、创造、获得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充分利用园舍的空间,给每班创设区域活动的场地,为孩子提供必要的玩具,让他们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的成长。
七、幼儿优点及特点不足分析?
1
由于母亲会时常提醒纠正的缺点,所以孩子本身也会自知,但是,自我要求高的孩子,会常常挂虑自己的缺点,所以母亲直接的责骂,往往会得到反效果,使他更无自信。
2
怎样把孩子的缺点为优点
第一招 用适当的方法让孩子正视缺点
第二招 借故在孩子面前指责其他孩子的过失
第三招 分清是缺点还是个性
第四招 改变孩子的立场让他自律律人
第五招 孩子的缺点和优点可互换
第六招 间接消除孩子的欲求不满
第七招 使用适度惩罚或威胁的暗示效果
第八招 用自言自语暗示孩子的缺点
八、儿童健康心里案例分析及解决方案?
案例儿童不小心摔倒了,是等他自己爬起来,还是大人赶紧帮忙扶起来呢?解决方案大人一定不要赶紧跑去帮忙,最好是先给孩子心里安慰,说,孩子,是石头把你绊倒了吧,以后可要小心了。这样,孩子以后还会自己加小心的。千万不要去拍打石头,也不要说,让你再摔孩儿。
九、中班幼儿爱讲话的原因及分析?
原因是大部分的小孩子性格都比较活泼和好动,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却还总是比较闹腾,上课的时候也不注意听老师讲,总爱做小动作,上课还爱说话,影响了老师正常上课。这是正常现象,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这么解决
1、及时有效的引导和督促:通常孩子会借由许多负面行为来引起家长和老师的注意,上课说话就是一种。有的孩子在家总是备受呵护,已经习惯大人嘘寒问暖的孩子,在教室里,如果得不到平日在家中所享有的关爱时,就容易做出一些负面的行为,来吸引老师对自己的注意。家长要多注意观察孩子在家与在校的行为与生活习惯,
2、做一些适当的训练:小孩的注意力不集中是因为孩子的大脑还没有发育完善,这时候就可以通过一些训练来让孩子的大脑发育完全,现在比较普遍用到脑电生物反馈训练仪,一些大医院都有这样的仪器。
3、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对学习有了兴趣以后就会慢慢改善这种爱说话的习惯,可以适当的时候给孩子一些小奖励,让孩子爱上学习。
4、家长要做好孩子的榜样:家长是孩子学习的模范,因此就如同饮食习惯一样,家族喜欢吃什么、做什么事,往往是一代接一代无形之中传承下去,家长不得不慎。当发觉孩子总是在不适当的场合大声说话时,家长可能先要自我检视一番,是不是自己平日也是个不视场合乱发言、随意打断别人言谈的人,若是,那么孩子有样学样也是很自然的事。
十、小班幼儿拼图教案分析及建议?
我个人认为小班幼儿拼图教案分析及建议是:本节课依据小班幼儿身心认知规律、通过幼儿动手操作进行拼图、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幼儿爱动手爱动脑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