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行为的主要特点是哪些(幼儿行为的主要特点

              一、大班幼儿游戏行为的特点是什么?

              大班幼儿游戏行为的特点是能动性,对任何新鲜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心。

              二、幼儿的典型行为有哪些?

              行为1:认生

              认生是每个宝宝都会经历的发展阶段,有些长大后自然会减低,有的则会持续一生;这与宝宝个人的气质有关,观察幼儿可以发现,有些活泼外向,有些则容易害羞,这是很自然的现象喔!

              行为2:模仿

              模仿是社会行为的重要部分,与学习问题解决能力有极大的关联,也是检视幼儿心智成长的重要依据。专家解释,婴儿约到三、四个月大时,才真的会模仿,如模仿妈妈的各种动作等,期待与妈妈建立关系。

              行为3:同情和怜悯

              到医院的育婴室走一趟,会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只要其中一个宝宝哭了,其他的宝宝也会哇哇哇的哭起来,这就是宝宝的伴哭现象,但这只是一种听觉刺激反应,不是真的有所反应。

              行为4 :分享与合作

              如果以为小孩子什么都不懂,就太小看他们?!当不会说话的婴儿试图用手指东西与你沟通时,就是分享的开始;而当他开始会和你躲猫猫时,就是合作行为的开始。很奇妙吧!幼儿时期的分享,则需视孩子的经验不同,而有所差别。举例来说,如果其他的宝宝曾和他分享玩具,那么日后他也会和其他孩子分享自己的玩具,反之则不会。此时,宝宝也会藉由与同侪玩耍的机会,来学习合作的行为。

              行为5:性别角色发展幼儿时期的女宝宝常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哥哥可以站着尿尿,我却不行?由此可以得知,孩子对于自己的性别角色并不十分清楚,那什么又是性别角色?黄倩仪解释,即在一社会中公认的,男性或女性应有的行为,如女生应温柔贤淑,若男生有此特质,大家可能会嘲笑他娘娘腔,造成他的社会适应有困难

              行为6:角色取替能力

              当孩子踏入幼稚园时,开始了有别于家庭的环境,就需要有我与别人不同,有不同的心情、能力及想法,也就是孩子必须脱离自我中心的想法,了解他人的想法与自己有所不同,想和他人做朋友就得站在对方的立场,替对方着想才行,这就称做角色取替能力。

              行为7:竞争处于婴儿时期的宝宝,并不真的具有攻击或竞争的意图,其注意力的焦点多半为玩具。宝宝经常会去抢别人手上的玩具,有趣的是,当玩具到手后,他可能马上就扔掉不要了,转而再去抢别人手上的另一个玩具。

              行为8:反抗我家的小孩很叛逆,经常将不要挂在嘴边,怎么办?如果父母有这样的忧虑,就得先着手了解,宝宝为什么会反抗。从婴儿十八个月起,就开始有反抗意识,此时宝宝对自我有了认识,知道自己与其他人不一样,表现于外的,就是常说“不要。”

              三、幼儿游戏行为包括哪些?

              一,慢跑

              二,跳舞

              三,唱歌

              四,玩球

              五,拼图

              六,捉迷藏

              七,躲猫猫

              四、小、中、大班幼儿游戏行为的特点是什么?

              小班的孩子通常三四岁,容易收到身边同伴的影响,相互模仿,看到其他小朋友玩什么,自己就想玩什么。

              中班的孩子四五岁,由小班时各玩各的,变成可以共同玩一个游戏,但是还容易被其他吸引,可能在一起玩了一会儿,被其他玩具或游戏吸引又各玩各的了。

              大班的孩子五六岁,不仅可以和其他小盆友一起玩了,还学会了在游戏前进行分工,有了明确的目的,学会了相互配合。

              五、变相体罚幼儿的行为有哪些?

              1.罚站,罚站不仅只在中小学学生身上出现,就连幼儿园的幼儿也有被老师变相体罚罚站的,罚站属于体罚也属于变形体罚;

              2.打手心,很多老师在幼儿犯错之后都是用手或者其他用具打幼儿手心的,要知道老师一切和“打”有关系的,那都是体罚和变相体罚,打孩子是幼儿园中最忌讳的一点;

              3.打屁股,是很多家长和老师都会做的“惩罚”幼儿的行为,有的只是拍两下,有的是脱了裤子打,这都是不行的

              六、幼儿有哪些值得观察的行为?

              值得观察的行为有一是看幼儿的交际能力,二是观察幼儿的动手能力,三是观察幼儿的独立自主能力,试试观察幼儿的反应能力

              七、小班幼儿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认识的发展

              1、感知觉的发展

              1) 视觉:主要表现为视力发展和变色力发展两个方面。

              3岁以后,幼儿喜欢看图书,用眼睛看近距离和细小东西的机会不断增加,能够学会分清各种基本颜色,如:红、绿、黄、蓝、黑等。对于色调相近的颜色,如:红和粉红,黄和橘黄等则易混淆。

              2) 听觉:发展较早,到3岁基本完成。

              小班幼儿移情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开始能站住他人的立场上感受情境,理解他人的感情。看见生病的同伴、摔跤的弟妹.会表示同情,在老师启发下,会作出安慰、关心、帮助等关切他人的行为。

              小班幼儿对别人的意见、别人感情的反应敏感性增强,当做错事受到成人批评时,会感到害羞、难为情。在羞耻感的体验和发现上.女孩比男孩更为明显。羞耻感的出现,为儿童遵守集体规则提供了动力基础。

              开始认同、接纳同伴与教师

              小班幼儿社会交往范围有了很大的拓展,从家庭成员扩大到老师。他们会经常主动地拉拉老师的衣服.以动作引起老师的注意,表达对老师的亲近和与老师交往的意愿。他们开始认同、接纳同伴,但并不太在意同伴间的协作,往往只是各玩各的。只有在宽松的户外活动时,才会相顽追逐、奔跑、喊叫,以动作活动的方式开展有联系的交往。小班后期,孩子与同伴共同玩的意识加强。逐步学会和同伴共同分享玩具。此期儿童也爱管同伴的事,经常把同伴的事告诉成人。

              动作的协调性增强

              小班幼儿喜欢跑、跳和踏小轮车等大动作,动作开始协调,逐步学会自然地有节奏地行走,但还无法控制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某—动作.我们在户外活动中发现孩子们的动作协调了,喜欢追跑.喜欢和老师一起参加简单的体育活动.小班幼儿手部小肌肉发展相对较迟缓,但双手协调技能有了较大发展,他们会折纸,会用蜡笔画画,电会使用剪刀有控制地沿线剪直条,动作逐步精细化了。

              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小班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腰,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向成人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虽然这些问题十分肤浅、幼稚,但对他们理智感、求知欲的发展有极大的启迪作用。此时儿童开始能以认真的态度对侍成人所教之事,并有动手尝试的愿望。比如,拿到新玩具时,既喜欢操作摆弄,同时也能认真看、听成人讲解,并试着改变玩法。看到新奇的事物会主动接近,探索其中的奥秘。

              已形成与生活经验有关的概念

              小班幼儿行动自如,认知范围扩大,逐步形成了一些与生活经验相联系的实物概念,但此时儿童的概念很具体,只是特指某项事物,例如猫就是专指自己家中的那只猫。在操作摆弄物品时,儿童逐渐认识了一些事物的属性,如大小、长短、多少、简单形状等。会10以内口头数数,但不能做到口手一致。

              认识很大程度依赖于行动

              小班幼儿的认识活动基本上是在行动过程中进行的,并且易受外部事物及自己情绪的影响,无意性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很不稳定,易受外部环境的干扰。由于有意注意水平低下,儿童观察的目的性较差,缺乏顺序性和细致性,不会有意识地识记某些事物,只有那些形象鲜明、具体生动、能引起强烈情绪的事物才易记住。

              小班幼儿的思维大多由行动引起,一般先做后想,或者边做边想,不会思考好以后再做。他们的认识具体,只能根据外部特征来认识与区别事物,思维缺乏可逆性与相对性,因此不能理解反话。

              八、幼儿友善的语言和行为有哪些?

              1、礼貌用语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大师高尔基说过:“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作为家长,应注意从孩子的呀呀学语阶段,就注意教育他学会礼貌用语。父母的在日常行为中以身作则,处处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来影响孩子,感染孩子。

              2、与他人和谐相处

              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后成长、生活离不开集体生活环境,家长要教育引导孩子与伙伴儿进行友好交往,友好相处。要让孩子有集体荣誉感,鼓励孩子帮助别人,为别人或为集体做事情,并及时鼓励夸奖他们。

              3、劳动习惯,让孩子从小事做起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生活自立是我们培养孩子行为习惯的重要内容,从小就培养他自己刷牙,自己洗手、擦脸,自己洗澡,养成自己自立的生活习惯。我们要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给别人添麻烦;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不做破坏别人劳动成果的事。

              九、有关幼儿告状行为的书籍有哪些?

              不要告状除非是大事(一个告状的故事) 儿童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绘本 为3-6岁儿童 揭开孩子告状背后心理密码 引导孩子分清大事小事

              十、幼儿行为分类?

              1、取乐性攻击行为:以身体、言语或工具直接或间接地向其他人实施攻击,以取得心理快乐,精神愉悦。

              2、报复性攻击行为:有的孩子受了别人的气,采取“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方式,从而使得攻击行为更加严重。

              3、习惯性攻击行为:频繁的攻击性行为形成了习惯,在情绪低落或者亢奋时都有可能发生,而且形式多样,或说粗话骂人,或随手乱摸等。

              4、迁怒性攻击行为:当孩子受到批评时,感到心中愤愤不平,不好向老师和爸妈发泄,只好把怒气发泄到其他小朋友身上。

              5、模仿性攻击行为:在流行的电视、电影、游戏中,模仿其中的暴力行为。

              6、妒忌性攻击行为:因为妒忌其他小朋友而产生的一种攻击行为,方式以语言为主。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黄人个部里面

                        • 上一篇:幼儿园中班个案观察记录表(幼儿园中班个案观察
                          下一篇:大班幼儿好的行为记录(大班幼儿好的行为记录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