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幼儿教师这一行业已有26年时间,说到是否喜欢这一职业,我会毫不犹豫地说:非常喜欢,但喜欢并不一定就代表能够做好,我热爱教师这一职业,更爱每一位孩子,但这期间会产生很多困惑:比如家长工作、有效教学,也就是怎样上好一节活动。说到有效教学,它是对教育整体的敏感和理解,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它考虑的是前提性的问题,如教学活动对幼儿的发展有价值吗?教学目标合理吗?过程合理吗?是否与教学本质相冲突?即追问活动的价值性、目标的合理性、过程的合理性。它更多地关注教学的价值问题,关注课程的价值,关注我们的教学究竟是问什么,追问教学的有效性。
那么,其实新课程的过程中怎样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呢?通过理论学习与实际经验,我总结的应该做到:
1.选择有效的内容,这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教育内容是教育的中介要素、内容的适宜与否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内容的选择应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和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也就是要根据教育目标,结合幼儿的发展需要并与发展水平和生活经验来确定,才能为取得最佳效果提供保障。
2.确定恰当适宜的教学目标,这是有效教学的核心。
一个教学活动有没有教育价值,能不能促进幼儿发展目标是基础,目标是灵魂。《纲要》指出:教育活动目标要以《规程》和本《纲要》所提出的各领域目标为指导,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首先我们的教学目标必须是合理的,因为如果目标本身不合理,与儿童的发展是冲突的,那么这个活动再精彩也是徒劳的。在目标合理的前提下,我们必须要关注目标的全面性、适宜性和操作性这个三个要素。全面性是指自然地渗透和涵盖知识与技能、习惯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维度,即我们通常说的三维目标。适宜性指的是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实际,也就是既要符合幼儿的已有经验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操作性就是指目标具体明确,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实施有效的方法手段,这是有效教学的重点。
好课的标准时真实、自然、简单,如果从有效教学的角度来看,一节好课也应该是真实的、扎实的、朴实的。
(1)教学的方法很多,如情景创设、游戏表演、讨论交流、观察、操作、示范讲解等,要选择最容易达成目标的、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的方法。
(2)教具、材料要能帮助幼儿主动高效地学习,不能对幼儿的学习产生干扰;操作起来方便。是选择课件,还有图片、事物都要依据活动的需要,合适的就是最好的。
(3)教具、材料何时呈现?如何呈现的问题,幼儿座位安排的问题等,都是活动前老师要考虑的细节问题。
4.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这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是有目的的,切记走形式。例如:活动的结尾环节,老师往往喜欢向幼儿抛出一个诱饵--等会老师带你们干什么干什么,等会儿你们干什么等,其实活动结束并没有或不可能兑现。以这样的方式结束活动并非少见,老师的初衷或许是想让幼儿仍然保持兴趣使活动持续延伸,或许就是无意识的随口出。而实际上,这样的结尾毫无意义,还可能会令孩子产生老师说话不算数的印象。成功的教学结束语,不仅可以系统概括本活动的教学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能拓宽、延伸教学的内容,激发幼儿玩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5.形成有效的师生互动,这是有效教育的保证。
(1)有效的提问。同样一层意思,问法不一样,幼儿的反应液不一样。
(2)有效的引导。首先,教师心中要有教学目标,教学思路要清,对教学内容钻研要透,这样可以避免引导的随意性。其次,引导必须建立在幼儿的兴趣与关注点上,引导幼儿回忆、提取与本次活动相关的经验,将学习活动一步步深入。最后,既要尊重幼儿的表现,又不能把幼儿的表现都视为金子,要有选择地加以引导和提升。
(3)引导幼儿相互评价、相互学习,发展同伴资源的作用。
6.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
反思不是简单停留在表面现象的描述上,应该是更深层次的,要为提升自己的教学行为服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以往我们的反思往往是从寻找自身问题出发的,视乎带有一点自我批评的感觉。但这种情况给反思者自身带来不成功感,带来不愉快的体验。因此,我们提倡在反思中寻找自己的闪光点,分析教学之所以取得有效性的原因,这样的评价会更有激励性。 有效教育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追求,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我们去思考与实践,但更需要教师关注幼儿、尊重幼儿,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体发展的规律,以幼儿为主体。需要我们不断地改变自己,每天能多学习一点,多反思一点,多提升一点,多改变一点,这样教学活动有效性才能得到真正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