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理方面节目?
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实话实说》,北京电视台《心理时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星星夜谈》、《情感世界》等
二、婴儿最主要的心理任务?
幼儿时期宝宝的心理发展任务就是——完成对母亲深深的依恋,在宝宝的早期教育中,父母必须用巨大的温暖、博大的爱和足够的耐烦心去拥抱宝宝,爱护宝宝,无微不至的照顾宝宝的生活起居,让宝宝在安全、亲情的家庭环境中阳光中一天天茁壮成长。
三、0-3岁婴儿的心理发展包含什么等重要方面?
0-3岁婴儿心理发展包含许多方面,其中感知觉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交往能力、注意特性、情绪和情感特点、意志特征、气质特点、自我意识水平等都是发展的重要方面。与上述诸多方面密切相关的语言发展状况、动作和行为发展状况对儿童心理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一)感知觉能力的发展
感觉能力和知觉能力是两种不同的能力,但又密切相关。
感觉是反映当前客观事物得个别属性的认识过程 例如物体的声、色、冷、热、软、硬等。
知觉是反映当前客观事物整体特性的认识过程,它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任何一个客观事物,都包含多方面的属性,单纯靠某一种感觉是不能把握的。
任何一个客观事物,都包含多方面的属性,单纯靠某一种感觉是不能把握的。
n 感觉能力的发展
新生儿凭借完好的感觉器官最先发展起各种感觉 最早出现的是皮肤感觉:触觉、痛觉、温度感觉 其后逐步表现出敏锐的嗅觉、味觉、听觉。
n 知觉能力的发展
婴儿在半岁左右能坐起来的时候,可以较好地完成眼手协调的活动。在视觉的调节下,手在视野范围内完成操纵、摆弄物品的活动,这是利用知觉能力综合认识物品的特性。一直到3周岁左右,都是各种知觉能力快速发展的时期。
(二)记忆能力的发展
1岁以前的婴儿记忆能力比较差,5-6个月时可以认识并记住自己的妈妈,但保持的时间很短。在反复出现的情况下,可以逐步认识周围所熟悉的事物,保持对事物的记忆。
1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认识的事物增多,会记住越来越多的东西,但这是的记忆无意性很大,主要凭借兴趣认识并记住自己喜欢的事物,记忆过程缺乏明确的目的。随着言语的发展,认识事物表象的积累及稳定性增强,开始形成主动提取眼前不存在的客体的意向。
2岁左右,可以有意识的回忆以前的事件,不过这种能力还很弱,这种能力的出现和发展与言语的发展密切相关。
(三)思维能力的发展
人的思维有几种不同的方式,在成人头脑中是并存的。但是,从发生、发展的程序看,它们有先后的顺序,并不是同时发生。它们从发生到发展、成熟、大约要经历18-20年的时间。
0-1岁是婴儿思维方式的准备时期。凭借手摸、体触、口尝、鼻闻、耳听、眼看,发展起来的感觉、知觉能力,并在复杂的综合知觉的基础上,产生萌芽状态的表象。正式这种表象的产生,并在语言的参与下,开始产生萌芽状态的思维现象。
1-3岁阶段主要产生的是人类的低级思维方式,即感知动作思维,又称直觉行动思维。
感知动作思维是指思维过程离不开直接感知的事物和操纵事物的动作的思维方式,婴儿只有在直接摆弄具体事物的过程中才能思考问题。
具体形象思维是一种依靠事物或情景的表象及表象的联想进行的思维活动。例如,婴儿在游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并且依角色的身份进行表演,在泥工、绘画中,依据事先想好的形象去塑造、绘画。3岁左右在感知动作思维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具体形象思维,并在3-6岁得思维活动中逐步占有主导地位。
(四)想象能力的发展
想象是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人类的想象活动总是借助于词汇实现的,对已有的表象所
四、心理咨询选址方面?
看资金方面。首先,写字楼肯定比高档住宅小区好。其次,格局最好使用1+1+N的方式,咨询室一间最好有30平米,环境布置要温馨。最后,一切都是其次,服务最重要。
五、有关心理方面的书?
1、《幻想即现实》作者曾奇峰是国内精神分析派著名的心理医生,他把自己多年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感悟,浓缩在这一本书中,对家庭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情感困惑、自我认识方面,都有他独到的见解。文字既充满睿智,又不乏幽默,来,这就给你几句麻辣妙语体会体会:“一切心理问题都是关系的问题”,“所有的独立都需要付出代价,这个代价就叫安全”,“功能良好的心理结构,最重要的来源是父母的人格,特别是没有敌意的坚决和不含诱惑的深情去回应孩子驱力需求的能力”。
2、《为何家会伤人》书中用一个个心理案例反映了中国式家庭的普遍而又让人痛苦的相处方式,比如父母对孩子的溺爱,成人对长辈的愚孝,注重亲子关系大于夫妻关系、不注重自己的感受等等。相信你在读的时候,可能会对自己原生家庭中那些让你难受又说不出来的东西,有更深的感悟。通过阅读,发现和感悟它们,这就是自我转变的开始。
3、《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小说以女性若菱为主线,讲了她和一位睿智老人的奇遇及对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是就是这本书中后来脍炙人口的一句话。如果你因为情感困惑,或者巨大的工作压力而迷茫无助、透不过气来,那就找出一个周末,翻翻这本书,相信你能从中找到破局的妙招。
4、《自卑与超越》本书的作者阿德勒,童年患有佝偻病和肺炎,所以幼小的他一度非常自卑,但他并没有被病痛打败,反而不断地超越自己,成为世界杰出的精神分析大师。这本书就是作者从生活经验和心理学背景出发,与我们探讨生活的意义、自卑感与优越感、早期记忆、家庭和学校对孩子的影响等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话题。如果你现在正处于人生的低谷,不妨读读它帮你重振旗鼓哦!
5、《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如果你对心理咨询很感兴趣,了解过各个分支,又想要进入精神分析学派进行学习的话,那我推荐你看这本书。这本书帮我们系统理顺精神分析学派的发展脉络,从经典精神分析开始,到自我心理学,人际精神分析,当代克莱因学派的理论,客体关系学派,自体心理学等等,让你对精神分析从开创至今的发展在脑中形成清晰的脉络。也帮你快速认识这个学派里的大咖们,比如弗洛伊德,沙利文,克莱因,温尼科特,科胡特等人。
6、《心灵的面具——101种心理防御机制》做心理咨询师,是一定要了解防御机制的,了解你的来访者在生活中和咨询时无意识地用了哪些防御,他为什么会使用这些防御,如何去识别和理解这些防御机制,都对咨询的顺利进行极为重要。这本书通过案例、比喻和对话,详细地介绍了处在口欲期、肛欲期、生殖器期、潜伏期、青春期等不同时期的个体会用到的多种防御机制,像即时助手般帮助到你
六、个体心理包括哪些方面?
个性心理结构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等。
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
个性心理倾向性,是人的行为的潜在动力,是人的积极性的源泉。需要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渴求或欲望;动机是推动人去行动以达到目的的内部动力;兴趣是指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心理特征反映的是个体的特色风貌。气质是指人的性情或脾气;性格是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稳定的行为方式的心理特征;能力是指人能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
七、促进心理健康的社会方面内容?
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社会方面,对于个人和家庭而言,远比前两者要难以控制。因为社会方面的工作必须依社会组织及其制度而定。
社会方面的心理卫生工作包括减少社会压力,提供每一公民健全生活环境的各项措施,如足够的娱乐设施;住宅的改造;嗜酒、烟瘾及药物依赖的控制;性病的防止;建立社区组织方案,健全医疗保健机构,构成社区心理卫生网络等等。
八、有关心理学方面的证书心理学方面的有哪些证书?
1,学历证书 2,心理咨询师证书 3,各种心理培训证书 4,心理治疗师(卫生部)
5,教师资格证(心理健康教育方向)
九、1岁以内婴儿心理学?
1、喜欢到户外活动:满12个月的宝宝,虽然刚刚能独自走几步,但是总想蹒跚地到处跑。喜欢到户外活动,观察外边的世界,并对人群、车辆、动物都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喜欢模仿大人做一些家务事。如果家长让他帮助拿一些东西,他会很高兴地尽力拿给你,并想得到大人的夸奖。
2、能用耳、能动手、能“开口”
这时期的宝宝喜欢看图画、学儿歌、听故事,并且能模仿大人的动作,能搭1~2块积木,会盖瓶盖。有偏于使用某一只手的习惯。喜欢用摇头表达自己的意见。
3、对“学习”有了兴趣
1岁的宝宝,虽然对学习很有兴趣,但教他知识时,一次只能教一种,记住后,再巩固一段时间,再教第二种。在日常生活中,如给他苹果、香蕉、饼干,要从1开始,竖起1个手指表示1,用这样的方法有利于发展数字概念思维的培养。
4、喜欢介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1)1岁的宝宝在语言上、动作上进步很大,能够表情丰富地和妈妈爸爸交谈。
2)喜欢拖拉玩具到处走。
3)喜欢参与家庭生活小事。
4)如果冬天到室外玩,知道把帽子放在自己的头上。
5)穿衣、脱衣时双臂可随大人做上下运动。
6)知道拿东西给爸爸、妈妈。
十、婴儿教育的心理基i础是什么?
我比较认可皮亚杰的理论观点:思维起源于动作,动作是思维的起点。
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儿童出生带来了先天的反射性动作,从反射动作到智慧动作,再内化为可逆的动作--运算,这需要一个发展过程。
其次是格赛尔的成熟势力学说,成熟是一个生理基础。
再次,是精分学派对于早期经验的研究。
我认为这些都可以作为婴儿教育的心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