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参考
转自【汐汐爱阳阳181 | 十级 采纳率98%】、【abejbqcz | 十级 采纳率97%】
设计主题活动时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 主题教育活动设计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依据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来选择合适的内容,主题的选择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幼儿感兴趣的话题。
二考虑开展主题研究的方式、方法,以兴趣为切入点。
开展每个主题研究方式、发法是不同的,首先要考虑幼儿的兴趣点,如开展主题
“马路上的汽车”,如果教师直接出示各种车辆的图片让幼儿来认识感觉幼儿缺乏主动性,没有自主探究的过程,在研究主题之前,教师会和幼儿交代下一个研究的主题,会安排一下研究的任务,让幼儿带着问题进入主题的研究、开展,如:先从谈话入手——你知道马路上的交通工具有哪些吗?你都认识哪些车辆?你知道哪些是特殊车辆?他们有什么用途?等等。今天回家的时候,仔细地观察一下马路上的汽车,回家收集一下关于车辆的图片、文字材料等,做好主题开展前的准备工作,不事教师一人准备内容,在进入研究主题时,会有大量的主题相关信息资料,为开展主题研究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教师也会找到研究主题的几个点提供给幼儿参考选择,便于幼儿明确研究任务,开展深入的研究,当幼儿分组研究一段时间后,会有大量的内容在集体中相互分享,幼儿会通过分享、交流学习大量的有关这一主题的内容,远远超过课堂上教师一人堂的讲解。
三要考虑研究主题的教育价值。
在确立研究主题时,首先考虑教育目标,看一看他的教育价值,如果幼儿对这个主题的研究有很强烈的兴趣点,内容也适合年龄的发展需求,那么就可以考虑设为主题进行研究。那么也可以根据幼儿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来确定一定的主题,如:班级内大部分的幼儿内向,不太爱表达、交流,教师就可以考虑安排一些实践内容或区域的操作活动,给幼儿主动锻炼与人交往的机会,给幼儿任务,自行组合、自我推荐安排任务,合作研究完成一项活动,给幼儿机会,自我协商、合作、解决完成同一任务。
四注意活动内容间的整合、主题与活动区之间的整合。
五随时把握教育的契机,注意预设与生成的转换。
我们幼儿教师在设计主题教育活动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兴趣性原则:活动主题能引起大多数幼儿的兴趣。(二)生活性原则:选择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衔接的内容。(三)价值性原则:也就是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四)整合性原则:1.教育的整合,突出课程在培养健全的人格、发展情感与丰富认知方面的知识。2.内容的整合,要强调各种知识间形成有机的联系。(五)灵活性原则:活动来源是多元的、灵活的,在时间、地点、内容的选择上都是灵活的。
(六)教学游戏化原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第一部分总则第五条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幼儿教学游戏化,是指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之中,教学游戏化的实质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在对幼儿实施游戏化教学的教研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实践与探索:1.科学地设置游戏活动时间不同的游戏担负着幼儿体、智、德美等不同素质发展的任务。2.精心编制各种教学游戏(1)游戏的改编与应用:我们可以根据幼儿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倡导老师们应用和改编一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有趣的游戏,使幼儿积极、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2)游戏的创编与应用:我们可以提倡老师们设计各种形式的游戏,如个别玩的游戏,结伴玩的游戏,小组玩的游戏以及集体进行的游戏,3.创设轻松愉悦的游戏情境幼儿因年龄的限制,基本上是以无意注意为主,通常他们的注意力较难集中,只有在情感的操纵下才能处于兴奋状态,因此活动不但要有游戏化,还要有情景性,带有综合性,其中含有认知方面知识,能让孩子发自内心激发他们社会性情感。教师应注重用轻松愉悦的游戏情境使他们对活动产生兴趣。教师可以巧用语言、巧设环境,适时适度地把幼儿带入他们感兴趣的游戏情境之中。4.灵活指导和参与各种性质和形式的游戏在不同形式的游戏中,教师分别以不同的角色身份进行指导,在幼儿个别玩的游戏中,教师一般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幼儿的游戏,当幼儿需要帮助时,作一些间接的指导,以不干预幼儿的游戏为准则。在幼儿结伴玩的游戏中,教师主要以观察为主,并以参与者的身份或以游戏角色的语言提出建议,进行间接指导,在合作进行的小组游戏中,教师以组织者或评判者的身份进行与教学要求有关的指导,并组织幼儿议论、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5.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孩子都是喜欢游戏的,在游戏中免不了有冲突,也难免会犯错误。调皮捣蛋是男孩子的本性,更重要的是每个孩子都有感兴趣的活动,他们为了自己喜欢的玩具可以不达目的不罢休。所以,在活动之前和孩子制订规则是很重要的,也是保障孩子正常安全游戏的前提条件。在规则的执行时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说到一定要做到:制订规则后最重要的是按照规则去做,否则就失去了规则的意义。(2)对事不对人: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想做懂事的孩子,但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还不强,难免会做错事情。教师在批评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尊重孩子的人格,对事不对人,不能因为孩子犯了一点小错误就否定孩子以前的努力,更不能搞大清算,把孩子以前所犯的错误揪出来,将孩子批评得一无是处。6.科学地引入游戏评价机制(1)不拖延批评的时机:孩子犯了错误,教师应该尽快指出,才能真正起到督促作用。(2)改正之后要及时肯定: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赏识和肯定,孩子做错了事改正后,教师应及时肯定和表扬,让孩子明白只要改正错误老师同样会喜欢的。这样的肯定是最有效的教育,不仅能督促孩子改正错误,还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3)心理疏导很重要:面对爱耍赖的孩子,除了想办法让孩子意识到“耍赖”是不好的,还一定要做好后续工作,即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导。此外在设计游戏时,教师还要有意识地渗透各种认知成份,如设计结构游戏时,要考虑充分渗透观察成份,设计角色游戏时,考虑充分挖掘儿童的想像力,在设智力游戏时,则要更多地渗透思维成份,同时要将各类游戏作协调安排,从而促进幼儿认知全面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