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述学前儿童保育的内容?
1、保持儿童生活作息制度,贯彻一日生活常规要求
2、负责夏季室内消灭蚊蝇,冬季室内保暖工作;
3、配合教师进行晨、午检,协助保健员带儿童看病.督促教师给幼儿服药;
4、帮助备课和准备上课及游戏的材料,参加一定环节的组织儿童工作(如作业、游戏、值日等) ;
5、坚持正面教育,对幼儿耐心细致,态度和蔼;
二、学前儿童体育锻炼的目标和内容?
体育活动是幼儿体育的主要内容,通过体育活动可以增强幼儿的体质,发展基本动作,培养勇敢、自信等优良品德和活泼开朗的性格以及坚强的意志品质等。
幼儿除了在幼儿园中每天要接受一定的体育活动锻炼以外,在家庭中也应该保证让幼儿有一定的体育活动时间。其中,幼儿每天的户外体育活动原则上不能少于一小时。
三、学前儿童研究内容和任务包括哪些?
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内容有学前教育的本质、教育目的和学前教育任务。
1、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学前公共教育和学前教育学的沿革。
2、学前教育的本质。从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方面探讨和论述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
3、教育目的和学前教育任务。学前教育是学制的第一个环节,学前教育的具体任务是根据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向他们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其身心健康活泼地成长,为入小学打好基础,为造就一代共产主义新人奠定基础。
四、保教学前儿童的发展内容?
学前儿童发展 是指学前儿童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这一成长阶段,它是个体生命全程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生理发展:身体发育、大脑与神经系统的变化、身体运动与行为、生理健康
认知发展:注意、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言语、创造力、问题解决等
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情绪情感、人际认知、自我意识、自我控制与调节、同伴关系、社会行为、道德能力。
五、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与要求?
1、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
3、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
4、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5、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6、从生活或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
7、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六、简述学前儿童社会行为发展的内容?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指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事务及其相关的人文社会知识为基本内容,以社会及人类文明的积极价值为引导,在尊重儿童生活,遵循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在应用性的基础上,由教育者通过多种途径,创设实践性的环境和活动,陶冶儿童性灵,培育有着良好社会理解力、社会情感、品德与行动能力的完整、健康的儿童。
七、学前儿童发展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在幼儿园的基础上,培养儿童学习认一些简单的字,握笔的姿势和坐姿,可以练习写简单的字,上课要注意听课,不能和同学说话打闹,培养儿童文明礼貌的好习惯,为进入学校打好基础。
八、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哪些?
包括以下内容:
A.生活卫生习惯
B.饮食营养
C.体育锻炼
D.身体认识与保护
E.安全自护
F.心理健康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是儿童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健康生活习惯及养成健康行为方式的重要途径。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主要包括营养健康教育、身体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九、什么是学前儿童的主要活动内容和方式?
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要活动内容和方式,我们知道在幼儿时期游戏是他们最基本的活动,他们正处于直觉形象思维,任何跟我们大人一样的学习方式他们都是不能进行的,所以跟他们上课也就是所谓的活动只是以游戏的方式教给他们教学内容,所以游戏是学前儿童主要活动
十、什么是心理活动的基础和行为积极性的源泉?
一、需要概述
1、需要的概念
需要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需求的反映。需要是个体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
2、需要的分类
通常根据需要的起源,把需要分为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根据需要的对象,把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一)需要层次理论的结构
国外心理学中关于人的需要有各种不同的理论,其中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更具代表性。他将人的需要分为七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1.生理需要,指维持生存及延续种族的需要
2.安全需要,指希求受保护与免遭威胁从而获得安全感地需要。典型的安全需要有:生命、财产安全、职业安全
3.归属与爱的需要,指每个人都有被他人或群体接纳、爱护、关注、鼓励及支持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是在生理、安全、归属和爱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产生的对自己社会价值追求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当上述几种需要都获得基本的满足之后,就会产生最高层次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即指个人渴望自己的潜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所希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活动。
(二)马斯洛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
1.出现的顺序由低到高
2各层次需要在全人口中所占比例由大到小
(三)对需要层次理论的评价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一种较为完备的需要理论,它对需要的实质、结构、归属及作用都作了系统的探讨,这对进一步研究“需要”这一课题,建立科学理论,是有积极意义的。
但是,这一理论也存在明显的不足。第一,他强调需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而没有认识到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作用;第二,人的需要不仅具有社会性,而且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
马斯洛错误地把人的需要的发展及实现看作是人类生物特性的发展和实现。第三,他的需要层次论缺乏客观测量指标,缺乏实验支持。第四,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是个人主义的,没有与社会需要结合。
(四).需要层次理论对教学的启发
(1)教育工作者应该分析学生的需要,只有低层次需要满足了才能发奋学习。
(2)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高级需要,使学生自尊心、集体感、荣誉感满足才能向自我实现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