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儿童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1幼儿教育心理思想研究
幼儿教育心理思想发端于14至16世纪欧洲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高擎人文主义旗帜,提倡人权和人性自由。这种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利益的新人类观,为儿童的命运带来了重大的转机。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一位思想家的教育心理学思想及其代表作具有划时代的影响。这就是卢梭与他的《爱弥儿——论教育》(1762年)被世人誉为“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
2.幼教心理的实践研究
Pational Infant School System (1816 – 1824年),收托1-6岁的儿童,当父母工作时,儿童到学校集体保育。尽管这所学校仅存在了8年,但是对幼儿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被马克思称为未来培养全面发展新人的教育的萌芽。
Kindergarden (1840年),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受进化论影响,认为人的发展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强调儿童期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独立地位,真正的“人的教育”应从这时开始。
幼儿之家(1907年),是蒙台梭利在罗马创办的,虽然每个儿童身上均具有“潜在生命力”,但这只代表了个体发展的可能性 ,蒙台梭利教育是在对孩子童真天性的科学研究中发展而来的,至今仍然是最有影响的幼儿教育体系之一。
3.幼教心理学的构建
20世纪60年代开始,早期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普遍重视,幼儿教育得到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特别是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为构建幼儿教育心理学体系提够了方法和理论上的准备和基础。其中,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理论影响最为显著。
20世纪60年代后,学习理论不再只关注学生学习和人类学习的一般原理,开始重视婴幼儿学习潜能的研究。随着“关键期”的发现,与发展的“敏感期“相对应的学习”最佳期“也就构成了婴幼儿学习研究一个重要课题。
二、儿童教育心理学大意?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是在儿童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学科。它主要研究儿童学习的规律与特征以及教师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儿童学习与身心的健康发展。
学习儿童教育心理学的意义在于
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树立正确的“育人观”)。
2、提高儿童教育工作效率。
3、提高教师素质。
三、儿童教育心理学专业?
儿童发展心理学(psychology of child development),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人类个体在儿童期(从出生到成熟)的心理发展,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
儿童年龄阶段通常划分为:乳儿期(出生至 1 岁),婴儿期(1 岁~3 岁),幼儿期(三岁至六七岁),童年期(六七岁至十一二岁),少年期(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青年初期(十四五岁至十七八岁)。奠基人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赖尔于 1882 年发表的《儿童心理》一书是率先用较为系统的观察和实验方法研究儿童心理的著作,是其诞生的标志。
四、儿童心理教育的核心是什么?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是心情愉快.
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又把道德修养和生殖质量也纳入了健康的范畴.其中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是心情愉快.
五、6-7岁儿童教育心理?
6-7岁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主要体现在情绪方面、社交方面、行为方面等。具体情况如下:
1.情绪方面
6-7岁的孩子已经有比较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并且能够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情绪,比如能够正确的表达喜怒哀乐。
2.社交方面
6-7岁的孩子已经有很好的社交能力,可以进入到学校开始学习以及进入到其他陌生的环境,与其他的同龄小伙伴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动,建立起友谊关系。
3.行为方面
6-7岁的小孩在行为方面已经有很好的行动能力,但是由于6-7岁的小孩会有比较强烈的独立自主的要求,所以很多事情都想要自己去做,这种情况下容易与父母产生矛盾,在行为方面容易表现为一些逆反的行为,但是父母应该做好相应的调整,帮助孩子合理地度过这个年龄段。
6-7岁孩子的心理发展主要特点有上述几点,但是如果心理发展出现了问题,比如出现了情绪异常或者是一些明显的交际困难、行为异常等,则应该重视起来,尽快的帮助孩子调整,或者是应该带孩子去心理科就诊,接受专业的心理疏导改善。
六、三岁儿童心理教育?
三岁的宝宝由于感知能力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对周围的环境会产生好奇,非常的乐意模仿,幼儿期是社会心理发育最为迅速的时期,该时期,应注重与幼儿进行语言的交流,多进行语言的训练,反复加强,通过游戏、讲故事、唱歌的促进幼儿语言发育与大脑运动能力的发展。
同时还要培养幼儿独立生活的能力,安排规律的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睡眠,进食,排便,洗澡游戏户外活动等。
还要定期的进行体格检查,预防龋齿。
由于该时期的儿童已经具备一定的活动能力,而且凡事都喜欢探个究竟,所以还要注意异物的吸入、烫伤和意外伤害的预防。
七、儿童教育心理学书籍推荐?
想要教好自家的孩子,爸爸妈妈们需要学习的有很多,不能把自己儿时的那一套照搬到现在孩子身上,只会造成他们的逆反意识。现在儿童教育学家都是建议爸爸妈妈们平时多看一些儿童心理学书籍
1、《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本书认为,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
许多家长苦恼于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他们其实并不想严厉的惩罚自己的孩子,但是有时候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他们事后也会常常反省是否自己不够有耐心,是否没有掌握正确而有效的方法,他们迫切的需要知道如何去做。那么本书可能会给家长们很多实用的建议。
本书的作者简尼尔森博士等教育专家历经30多年的实践发展与完善,将核心的理念和方法浓缩在此书之中,让数以千万计的家长学会了“不骄纵不惩罚”、“和善与坚定”并行的育儿方法。
2、《依恋三部曲》
本书的作者约翰·鲍尔比提出的依恋理论被心理学界公认为20世纪亲子关系领域具有革命性的成就。依恋关系的质量决定孩子一生的发展,许多幼年期以及成年期出现的心理和行为问题都可以追溯到亲子依恋关系的建立与维持。
依恋三部曲一共三本,相对偏理论化,但是详尽的阐述了依恋关系,对于回顾自己以及和帮助家长和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有着非常好的帮助,本书第一本“依恋”,从理论上提出和论述了依恋关系的存在,第二本“分离”和第三本“丧失”讲述了依恋关系中出现这样的情况会出现的问题。能够很好地帮助为人父母者理解孩子的情感与行为发展。
3、《妈妈的心灵课:孩子、家庭与外面的世界》
本书是儿童心理学大师唐纳德·温尼科特的经典作品之一,在欧美已成为父母必备的亲子教育指南。在本书中,温尼科特教授探讨了童年时代的基本人际关系,他从母亲与婴儿间的爱谈起,并认为这是人格健全的关键。
他以轻松简单的口吻,揭示哺乳、哭泣、游戏、独立和害羞等日常行为中所蕴涵的心理机制。他特别强调父母天赋心智与性格对孩子的重大影响,并告诉我们:本着自己的天性去实现亲子间的互动与沟通,才是最好的亲子教育模式。
温尼科特教授的文字随处充满了关怀和洞见,更重要的是,传达了他对父母们发自内心的支持与肯定。本书可以帮助你在自然快乐地做自己的同时,引领孩子同样地去“做自己”,这样就一定能实现属于你和孩子的天性律动。
八、儿童心理学教育方法?
1、鼓励法:儿童有一种需要承认、需要鼓励的心理,他们喜欢成功,喜欢得到大人的认同和赞扬。因此,家长就要经常鼓励孩子,孩子通过不断地被鼓励和赞扬,自身的行为才能得到肯定,由肯定产生心理升华。
2、反问法:语言是沟通儿童心灵的工具,因此,家长和孩子谈时要试探、发问、反问,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儿童自身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3、出难题法:给孩子出点难题,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困难,并要让其自己解决,只有经过风雨见过世面,经受失败和挫折,才能产生经验和教训。
4、讲故事法:儿童都爱听故事,家长应该抽出时间给孩子讲一些健康向上的故事,一个好故事能使孩子进行一次心理上的调适,还能鼓舞孩子上进。
5、兴趣引导法:家长要根据孩子的气质和性格去发现其兴趣和爱好。
6、反面教育法:家长利用反面教材让孩子分清是非,对生活中的反面事物,家长要给予引导,使其提高分析和判断能力,有利于其心理预防。
7、宽严结合法:对孩子过宽过严都是不正确的,要培养孩子有一个健康心理状态和较强的心理素质,既需要严教又要宽容,既有组织纪律又有个人的爱好,一旦孩子犯了错要批评的严一些,指出其危害,又要给予爱护和关心。
九、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格言?
1.永远不要企图掩盖自己知识上的缺陷,即便用最大胆的推测和假设去掩饰,这也是要不得了。不论这种肥皂泡的色彩是多么使你们炫目,但肥皂泡必然是要破裂的,于是你们除了惭愧以外,是会毫无所得的。——巴甫洛夫
2.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陶行知
3.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鲁迅
4.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卢梭
5. 跨越成年时期而进入老年时期的青年人,就像年迈老朽要强装青年人一样,是令人生厌的。任何事物只有本身和谐、自身相称时,才显得美好、优雅。凡事各有其序。勉强的、过早成熟的儿童是精神上的畸形儿。——别林斯基
6. 大自然不需要早熟的果子,因为那是生涩的、不甜美的。人类需要渐渐长大的儿童,揣着童心的儿童的样子的儿童,那长是长久的、健康的、醇美无比的。——作家秦文君
7.只有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曾是个孩子的人才能做个好老师。
十、儿童心理与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心理学教育。是个体心理活动。与他人。交往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比如主观精神现象。
环境就是指儿童周边的客观世界。那包括是社会环境和周边环境。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就是指儿童各个年龄发展的不同阶段。表现出来那一般的。隐形的和一般的心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