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幼儿园地处农村,幼儿的户外活动场地很大,就在院子的- -角有一块沙地, 平日我们都不太留意,可是最近课下活动时,我发现总有三三两两的幼儿蹲在沙地里玩还在堆沙子,有的不只在地上画什么,直到上课铃响,才恋恋不舍的离去。
今日户外活动时,本来是安排滑滑梯,可是泽乾却跑到我面前对我说:“老师能玩沙子呀?“我想:何不借这次机会去看看他们到底在干什么呢!于是我领着孩子们来到沙地里,这时他们象一群放飞的小鸟,“飞“到沙地里忙了起来,- 会儿工夫,子河说:“教师你看我画的村庄。有的在画树和小鸟,画得不好没有关系,用手一抹,重分、开;。有的两人-伙在堆小山,瞧孩子们那股认真劲儿,没想到一块小小的沙地, 却成了孩子们的园。。
为了增加活动的乐趣,更好的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可以在沙池中投放一定的辅助材料,比如,小筛子、小铲子、小货车等是必不可少的,饮料瓶、这些材料的投放对幼儿的发展来说也是很有必要的,可以提升幼儿玩沙游戏的质量。
经过这件事,我改变了以前的看法:总以为玩沙脏幼儿不喜欢。可是此刻我岁得的子 们在这块沙地里能够充分发挥自我的想象力,玩儿得十分尽兴。
李星慧
2020.6.26
沙水区观察与指导要点是什么?
沙水区观察要点:1.幼儿身体动作的力度与协调与协调能力是否得到了发展。2.幼儿对水的特性、空间概念的感知。3.幼儿能否与同伴愉快地交流、玩耍。4.幼儿对各种工具名称及用途的了解程度。5.幼儿是否能够根据标识将不同的物体归类并放回原位。
沙水区教育价值:
沙水是自然界中最易获取的廉价资源。在成人看来,孩子满手沙粒、沙水溅在身上、地上,令成人生畏而阻止孩子们靠近。殊不知,孩子们在玩沙、玩水中愉快、激奋的情绪得以渲泄,大胆、丰富的创造与想象得以实现,身体动作的力度与协调得以增强。他们在舀水、拍打水、把水注入容器中感受水的流动,掌握水的特性,在堆沙、挖道、筑墙中体验沙的松软、了解沙的可塑性。
在玩水过程中,获得有关水的流动、沉浮、溶解、渗透、凝固等感性知识。用沙挖洞、筑造,增进空间概念和对事物的表征能力。在沙水游戏中,区别干湿、冷热、粗细、多少、深浅等不同的概念。通过沙水区游戏了解一些工具的名称、用途并掌握操作方法。通过铲挖、拍打、倾倒、堆塑、筛滤等活动,发展大肌肉与小肌肉动作。
幼儿创造性的进行沙水活动,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的自主性,满足他们情感情绪的需要。在使用工具、协商角色的过程中有益于幼儿之间的分享互助与合作。活动后的收拾整理,培养幼儿清理、打扫的技能与习惯。
幼儿园老师观察记录《小水滴生气了》
幼儿园老师观察记录《小水滴生气了》
最近,我发现班内的孩子节约意识较差,特别是在用水方面,尤为突出。常常是洗完手忘了关水龙头,有时喝水接满满的一杯就喝一口。于是我就组织了一次“节约用水”的活动,这次活动先让孩子们在玩沙之后去洗手。当他们伸出销售开水龙头时,发现“停水了”(事先关了水闸)。这时王老师端来了一缸金鱼,缸里的水非常的少,小金鱼的嘴一张一合的,快“渴”死了。我用急切的声音说:“请小朋友快想想办法救救金鱼吧!”这时,孩子们不约而同地说:“快给小金鱼喝水。”可是当他们争先恐后地冲到水龙头前,打开水龙头,水还是一滴也没有流出来,孩子们个个焦急万分,我提来了一桶水,并给他们讲了“小水滴生气的故事”:早上我一进教室就听到有谁在哭,我找呀找,发现是小水滴在哭。它告诉我,昨天小朋友都回家了,可它还在滴滴答答地流着,它很伤心。说:小朋友嘴上都喊着“水的用处大,能帮助大家做很多的事。“可是有的小朋友就是不珍惜我,就是忘记关紧水龙头。它太伤心了,太生气了,所以它不想做你们的朋友了,它走了……孩子们听到这里都急了:“小水滴,你不能走,不要走,快回来,我们错了……”
通过这个小故事,孩子们一下子意识到自己浪费水是多么不应该。有的孩子还含着眼泪说:“小水滴,我保证:再也不浪费你了,你快帮忙救救小金鱼。我们不能没有你!”
最后,小水滴真的“原谅”了小朋友。看到水来了,孩子们快活极了。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不拧紧水龙头的了,每天都有孩子自觉去检查水龙头是否在滴水。还有孩子从家里带来了关于水的`书,有讲水的用处,有讲没有水以后出现了沙漠的书。孩子们还提出画关于节约用水的宣传画,把它贴在每一个用水的地方。
这次活动,我是结合孩子们的亲身体验,当孩子的自身需要与没有水产生了直接矛盾时,当孩子们急切地想用水时,及时地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说出“小水滴”生气的原由。从情感入手在内心深处打动了孩子们,使他们自觉地意识到了平日不拧紧水龙头,任意放水等浪费水的行为是不应该的,由此而产生的内疚、发出的“誓言”都出自孩子的内心,出自欲他们自己主动的要求与同伴们的互相影响,没有一句是老师直接教的。孩子们在自我的实践经验中,发现周围环境对于自己生活的重要性:没有水我们的生活就会一片混乱,鱼渴死了,树枯死了,人不能动了……以往教育中,总不免苦口婆心地说教,讲道理、批评、指责,孩子们口头上会学着说,但因为不能与孩子们的情感需求达到共鸣,也就不能内化为他们的行为。不从孩子的角度考虑,不了解孩子在发展过程中的特点与需要,只是主观认为孩子存在问题,就开展教育工作,就不会有效果。如果想产生教育实效,就要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深入理解孩子,才能达到真正的目的。此次活动,我最大的体会:引导他们参加活动,使之真正的成为活动的主体,才能使我们告别“形式化”的说教,体现出真正的教育价值。环保意识的培养亦是如此,从实处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