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了这个希望有用。
大班语言教案《拣豆子》
活动目标:
1、通过对图夹文看看、讲讲、猜猜,理解儿歌内容,引起幼儿自主学习儿歌的兴趣。
2、通过猜豆游戏,让幼儿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拣豆子》大图书一本,两人一本小图书。
2、芸豆7颗,底板一个。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大图书,激发学习的兴趣。
1、老师有一本很特别的书。看看他特别在哪里?
2、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小图书,两人一本。在这本书里有些字是认识的,有些字是不认识的,想一想,你和好朋友用什么样的方法,把不认识的字念出来
二、学习儿歌,通过看看、讲讲、理解儿歌内容。
1、幼儿自由讨论儿歌内容,教师观察指导。
(找出幼儿不认识的字)
2、介绍幼儿自己认字的方法。
有的字原来不认识,后来认识了。你用的什么好办法,把你的好办法告诉小朋友。
小结:(1)、小胖子、小辫子。(看看前面的字,看看后面的字,中间的字不认识,看看图,猜一猜。)
(2)、黄豆子、黑豆子。(看实物的颜色)
(3)、向同伴、老师学习。
(4)、把字放到句子里猜。
3、再次自由念儿歌。
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让我们再来念念这本《拣豆子》的儿歌,如果碰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用我们刚才想出的办法。
4、分小组念儿歌一遍。
5、看大图书表演儿歌。
三、猜豆游戏。
豆子又能吃,又能念儿歌,还可以玩游戏呢。我今天就带来了一个猜豆的游戏。
(1)、教师示范。
(2)、游戏一遍。
四、延伸活动。
我们把这七颗豆子放在区角活动中,本领大的小朋友还可以用八颗豆,九颗豆。让我们在区角活动的时候再玩这个游戏,好吗?
附儿歌:《拣豆子》
东家有个小胖子,
西家有个小辫子,
手里提着小篮子,
要到地里拣豆子。
你拣一颗黑豆子,
我拣一颗黄豆子,
粮食本是宝中宝,
一颗豆子不能丢
幼儿语言教案晴天,雨天
教学目标:
1、尝试以辩论的形式进行交流,让幼儿了解辩论的基本要求,提高语言表达的逻辑性(认知目标)。
2、引导幼儿就晴天和雨天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养成专注倾听、大胆表达的良好习惯(能力目标)。
3、培养幼儿的合作、竞争、团队意识(情感目标)。
学前班语言教案《我去美丽台湾岛》
幼儿园教案:我去美丽台湾岛
教师:屈老师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台湾岛,知道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积极主动地参与收集资料和了解台湾岛的活动。
3.萌发对台湾岛及勤劳,勇敢的台湾人民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一幅中国地图。
2.有关诗歌《我去台湾岛》的各种图片。
3.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幼儿在中国地图上找台湾,知道台湾是中国的领土。
师:小朋友们看,老师今天为你们带来了什么?(一幅中国地图)
小朋友看一看我们中国在地图上象什么?(大公鸡)这里是大公鸡的两只脚,这只脚的地方叫海南岛。那你们知道这只脚的地方叫什么吗?(台湾岛)对,这就是我们中国的宝岛----台湾。
二、学习诗歌《我去台湾岛》,并有感情的朗诵。
师:那你们想去台湾岛做客吗?有一位小朋友已经去旅游过了。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她是怎么说的?
1.幼儿听录音。
师:告诉我,你们听到了什么?那你们知道我们怎样去台湾岛呢?(乘船)因为我们大陆和台湾岛中间有一条窄窄的海峡,所以要乘船。
师:那你们知道台湾岛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师出示阿里山的图片)
2.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师:下面听老师来朗诵一遍,小朋友在仔细听一听,然后告诉我你还听到了什么?
师:哦,拍手笑。那为什么要拍手笑呢?因为我们到台湾去做客,所以他们很欢迎我们的到来,并且跳舞唱歌来庆祝。台湾小朋友及人民都希望早点回到我们祖国的怀抱,所以向着北京拍手笑。
3.幼儿学习诗歌
师:小朋友听的真仔细,你们想学这首诗歌吗?下面跟着老师一句一句的学,好吗?(幼儿学习诗歌)
4.幼儿跟着录音有感情的朗诵。
师:下面我们一起跟着录音来完整地念一编。
小朋友念的真好!老师来夸你们。
三、师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诗歌《我去台湾岛》,你们知道吗?台湾是我们中国的宝岛。除了刚才诗歌里讲的阿里山之外,台湾还有一个美丽的湖叫日月潭。(师出示图片)关于日月潭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下次有时间在讲给你们听。除了有美丽的景色还有丰富的特产,比如:稻米,甘蔗,樟脑等。(解释一下)台湾人们和我们是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它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四.歌曲《我的妈妈是中国》
师:下面我们一起用好听的歌声来表达对台湾人民的爱意,希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怀抱。
我去台湾岛
小木船,漂一漂。船儿骑着浪花跑。
船儿船而哪里去?我去祖国台湾岛。
台湾岛,小朋友。和我拉手跳呀跳。
一同登上阿里山,象着北京拍手笑。
活动反思:
我上完这节课之后,发现我要学习的知识太多了。不足的地方是我对历史还不太了解,比如我对幼儿解释的诗歌里的船儿骑着浪花跑,我的解释不够清楚,应该是船在行使的时候,浪花溅到船上象那个骏马。课前应该上一节社会课以增加幼儿对台湾岛的一个基本了解。
【更多幼儿园教案尽在:屈老师教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