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发展内在规律?

              (一)教师进入第一次成长期的标志

              1.熟悉教材,这是教师第一次专业成长最基础的内容。

              2.对教学的基本步骤与方法的掌握。这是教师第一次专业成长最重要的内容。

              3.对学生的关注。这个阶段的老师开始形成所谓的学生观。

              4.有与同伴合作的强烈愿望。其标志是校长和同伴的认可。

              5.开始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有的甚至把学生的考试成绩当成最大的成功指标。

              (二)教师进入发展高原期的标志

              1.很难感觉到像前一个时期那样快速成长,相反,发现自己在不断重复。

              2.能保持中等状态的教学效果,但即使更努力,也没有明显的提高,不过一般情况下也坏不到哪里去。好比两块萝卜放在一起煮,萝卜还是萝卜,味道没有改变,这时候需要放进一块骨头,教师成长的味道就不同了。

              3.工作内容和范围长期没有变化,自己也不知道还有什么事情可做。偶尔有一些新的尝试,也看不见什么效果。

              4.从同伴那里不能再学到更多的东西,觉得同伴懂的自己也基本上都懂。

              5.工作热情明显下降,但能维持着基本的工作状态;部分教师感到工作疲惫。

              6.开始关心教学理论,但没有哪一种理论完全说服自己,觉得这些理论都与自己切身的感受不一致。

              高原期是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一个重大障碍。首先,高原期对教师具有自蔽性,身处高原期的老师不能清晰觉察到自己的处境。其次,大约有二分之一甚至更多的教师,终身没有走出这个阶段。最后,伴随着教师专业发展高原期的到来,教师生活开始发生诸如离婚、生病、生活困难等等不如意的变化,走出高原期,格外艰难。

              (三)教师进入第二次成长期的标志

              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积淀,部分教师成功地进入到了第二次成长期。

              1.原先不太关注或不感兴趣的事物,突然或者慢慢开始成为重要的生活内容和工作内容。

              2.生活圈和工作圈开始突破原来的格局,向外扩展。

              3.关于教育教学和人生事业方面的理解开始与同伴区别开来,甚至有明显的不同。

              4.不仅对教学问题感兴趣,而且对教材、课程资源、教学评价、师资队伍建设、一定区域内的教学管理问题开始感兴趣。

              5.开始对某一种理论有热情,甚至成为某种理论的追随者。

              6.非常注意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资料的收集,并且非常珍惜自己的这些资料。

              不注意收集自己的资料,说明教师没有倾注自己的心血。有一位年轻的教师非常刻苦好学。学校派他到日本去学习,日方安排了一位日本老教师来教他。不幸这位老教师去世了,政府把老教师一生收集的所有教学资料存放在博物馆里珍藏,还划出一间七十多平方米的房子存放。这位年轻教师与工作人员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都没有整理好老教师的那些资料。可见卓越型教师是非常注意收集自己的资料。

              7.对朋友或者工作伙伴开始有挑选,而且这种挑选不完全是因为与自己的亲疏。

              8.在工作甚至生活中的一些方面追求与他人不同的看法和做法,表现出对一些固定的看法和做法的不满意。

              9.开始在内心怀疑自己过去的一些信念,开始能接受他人对自己的批评甚至否定。

              10.更关注自己的内心,有时会像观察别人一样观察自己。

              11.对自己常常有陌生感,感到自己变化很大。

              12.既不自卑,也不像过去那样自傲,能客观看待自己。

              二、教师第一次成长与第二次成长阶段的比较

              (一)第一、二次成长的主要区别

              1.第一次成长方式主要是模仿;在第二次成长中,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及效果这一环节不可或缺。

              2.第一次成长主要靠经验的积累;第二次成长主要靠“用理论”来反思自己的经验。

              3.第一次成长主要表现在行为方式的变化;第二次成长更重要的是看问题的立场方法的重大变化。

              4.第一次成长很多是自然开始的,第二次成长则有很多是受到较大挫折后开始的,或者是在受到外力的强力推动后开始的。

              5.第一次成长所依靠的外部支持主要是同伴的示范;第二次成长所依靠的外部支持则主要是专家的指导。

              (二)第一、二次成长的有效性调查分析

              通过我们多年的观察与统计,我们从教师发展常见的形式出发,对两次发展阶段相应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以下调查结果。

              三、卓越型教师成长的几点思考

              大量的调查和数据都说明了二次成长是成为卓越教师的不二法则。二次成长成就卓越教师的关键点分别是读书、教学反思、课例研究、参加研讨会以及论著写作。

              下面,我将分别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为什么说读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读书是一个艰辛的历程,持之以恒要有从生活的最底层崛起的勇气和力量,将读书作为生活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所有专业人士最经济、最直接、最快速的成长法则就是读书。

              读书又可以分为消磨时间的休闲式读书、认识事物为目的的学者式读书以及解决问题为目的的问题式读书。

              其中教师问题式读书有五步法:一是在身边找问题;二带着问题来读书;三在读书中获取某种观点、立场与方法;四用这种观点、立场与方法来反思;五在反思中改善行动。

              世界上没有一本书是处方,可以解决你所有的问题。在洋泾中学我们“逼”老师读书。

              一开始,我在语文组里给老师介绍要读的书。中午吃饭时,我就去和老师们交流读书心得。一些老师没有读书,或没认真读书,在我面前一问三不知,显得没有学问,非常丢面子。过几天,我午餐时又去问老师,没有读书的老师非常怕我这个校长走到他的面前,纷纷低下了头。就这样我们读书的老师越来越多。

              为了鼓励教师读书,我曾在杭州西湖中租了一艘大船,让老师们在船上跟我读两天书,谁都不准下船。老师们都是非常讲面子的,讲面子也是一种资源。后来,我开始邀请著作的作者到学校,与学校老师一起交流,围绕著作内容敞开交流,最后是洋泾中学的语文老师最出风头,发言非常有深度,有见地。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学校的语文老师获得了读书的成就感,进而爱上了读书。

              (二)教学反思是第二次成长的关键

              反思是自己看自己。反思的前提条件是把自己分离为“现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进而构建一个“理想的自我”。用“理想的自我”为鉴观察、判断和评价“现实的自我”。

              教学反思有四个层次:

              一是备课、上课、自我评价、修改的普通反思。

              二是更专业的备课、上课、反馈、修改,再上课、对比、总结反思程序。

              三是高级的教学诊断反思,包括记录、观察、切片、描述症状、同类相并、病理分析、同类病案检索、治疗等内容。

              四是最高级的反思,表现为教学案例资源库建设能力,能够做到对教学进行分类、能进行课案原理说明。

              (三)课例研习最有效

              企业管理者最有效的培训是撰写企业个案;工程师最有效的培训是项目实习;医生最有效的培训是病人会诊;律师最有效的培训是案件调查;教师最有效的培训是课例研习。

              课例研习表现为三种形式:

              一是上课评课。上课评课的焦点在教师;教师作为上课者,它的作用是磨炼上课的技术;教师作为评课者,它的作用是对课堂技术的模仿。

              二是观课评教。观课评课的焦点是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关系;教师作为观察者,从他人的课上受到一些启发。

              三是析课评理。析课评理的焦点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教师作为评析者,它的作用是实现从经验到“意识”的飞跃。

              (四)参加学术研讨会是重要契机

              卓越教师专业成长有五要素:学问(这是一个人的底子)、见识(决定一个人的态度)、才华(决定他人是否认识到你的价值)、胆略(能否把握住机遇)、品德(能把事业做得多大)。

              见识决定态度,态度决定气度。陌生化情境为教师提供逼近自我的外在条件;在现场体验中获得巨大灵感;在学术平台上迫使自己承认己不如人,有利于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帮助教师体验成功;扩大自己的工作圈与交际圈,成就自己的发展舞台。

              (五)论著是教师成长的重要台阶

              教师写作的实质是将默会知识向明言知识转化的过程。

              默化知识向明言知识转化的意义在于:

              固化经验,经验因固化而不断积累;促进反思,明言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提升知识层次,明言就是由个体知识到类别知识的转化;强化教师的成就感;有效传播,意会是手把手,明言是“心贴心”;明言可以寻找到学习共同体。

              卓越教师写作是“三个面向”的写作:

              面向自我(不是面向专家),给自己看;面向问题(不是面向命题),重视思考的程序;面向事实(不是面向理论),思考与研究理论与实践的矛盾。

              教师写文章应该是六个环节的完整链条:

              第一步,观察你在实践中遇到什么样的问题?第二步,用理论思考这个问题的实质在哪里?第三步,从你对问题的实质的理解出发,你从哪一个方面入手开始对实践的改善?第四步,观察改善的结果;第五步对这一过程的反思及初步的结论;第六步前瞻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然后,再一轮的循环,这样就进步了。

              教师写作应该是一种临床教学研究:

              从个案出发,做具体的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方式,研究如何改善行动;用理论反思,而不是研究理论;聚焦任务,我的工作任务是什么;利用综合性的视角,不是单纯的认知视角;问题意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延伸阅读:

              优秀教师必备的7种气质

              儒雅——窦桂梅

              窦桂梅:清华附小党总支书记、校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博士。

              儒雅是教师最美的气质,教师要努力成为学生的审美对象。

              儒雅的教师所外显出的形象会化作无声的教育力量,熏陶感染每一个人。尤其在当今时代,我认为提倡儒雅尤为重要。很多教师愿意穿休闲装,尤其是年轻人,装扮太过时髦,走在大街上看不出其教师身份,而这往往会被学生模仿。

              在清华附小,我要求老师们在学生面前要努力做到仪态高雅,即衣着整洁、得体大方,不要太随意、太邋遢,坚决不能穿“短、透、露”的服装,但鼓励女教师画淡妆。

              在学生面前要举止文雅,互敬鞠躬礼,尤其谈吐尽力谦恭和蔼,快速地想,缓慢地说,善于倾听与包容,不固执己见。

              同时,要求教师努力追求内涵博雅,有美好心灵、悲悯情怀。一句话,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也!

              也许你会说,这些是清华附小教师的价值观,甚至是对卓越教师、理想教师的要求,做到太难了。如果你真的这样认为,那么你的激情理想就会大打折扣。自古讲取法乎上,只要明确方向,只要上路,就会遇到隆重的庆典。

              勇气——朱永新

              朱永新: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教师生存在不同的环境,有的在重点学校,有的在非重点学校,有的在城市,有的在农村。孩子也有不同的背景和基础。

              有的人经常会埋怨:怎么让我到这样一个蹩脚的学校工作?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我想说,所有的环境,都能够产生教育家;所有的磨难,都可能造就教育家。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事实上,环境好坏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在一个名气很响的重点学校,他的规范多,它的自由可能会少;而在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学校,人的创造性可能得到更大的发挥。真正见功夫的是,你要把差的学生教育好,把差的学校管理好。

              我觉得,对一个教师的成长来说,坚韧不拔的意志恒心非常重要。行百里者半九十,为什么?因为绝大多数人,走到最后的十里路就泄气了,就停下来了,而真正成功的人是坚持走完最后的十里路,这要靠毅力。

              书生气——俞正强

              俞正强: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现任浙江省金华市站前小学校长。

              就读书来说,我就觉得有这样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就是把好词好句摘下来,写作的时候好用;第二个层次是看作者的思维方式,看他用这些材料是怎么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来的,观点是什么可能就忘了;第三个层次呢,就要看味道了。

              每个人的文字里都有一种气息。不同的字与字之间的组织会散发出一种气息。有的气息是明快的,有的气息是晦涩的。这个气息是有人的气质在里边的。

              如果我们喜欢一本书的气息,看起这本书来就觉得很舒服。比如,我就感觉,苏霍姆林斯基的气息是很特殊的、很悠闲的、很真诚的。我们整个人泡在这样的气息里就会得到一些改变。

              孩子气——于永正

              于永正,江苏省特级教师。

              张光鉴曾说:“要蹲下来看学生,老师要和学生相似,而不能要求学生和老师相似。”

              拥有一颗童心,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

              童心不泯的标志之一,是保留孩子般的好奇心。没有好奇心,就发现不了生活中、大自然中的美,自然也就感受不到美的价值。我们教书育人需要良好的情感,而这份情感就是在感受美的过程中不断产生的。

              童心不泯的标致之二,就是“孩子气”。我带学生郊外游玩,像个“孩子王”似的,带着他们玩小孩子的把戏,我完全就是一个孩子,沉浸在其中,忘记了自己是一个老师。

              也许有人会说我“孩子气”太重,不像老师了。但事实证明,我越和学生相似,学生越亲近我。

              童心不泯的标致之三,是理解和体谅学生。教育之所以会成为一门艺术,就是因为学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后进生这个群体是最值得研究和关注的。我会让他们读两本书。

              一本叫“无字之书”,这本书就是我。我会努力让他们从这本书里读出尊重、宽容、开朗、乐观、耐心、一丝不苟。

              另一本是“有字之书”,是我让后进生读的最重要的书。只有读书,才能根本上转变一个人,多少事实让我对书的力量深信不疑。

              童心不泯的标致之四,是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之想做。一个真正了解学生的老师,岂能不成为一个真正的好老师。五十多年了,学生一年年地长大,我却还是个孩子。是一届一届学生的童年延续了我的童年。

              教了五十多年的书,最终我把自己教成了孩子。

              敏锐——于漪

              于漪:历任上海市杨浦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语言学会理事,特级教师。

              一个学生就是一本丰富的书,一个多彩的世界。学生是活泼泼的生命体,每个人的成长都是独一无二的。

              要培育他们成长、成人、成才,首先得尊重他们,从思想上、感情上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个性。教师要练就一副敏锐的目光,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长处与潜力,善于“长善救失”,把隐藏的种种潜力变为发展的现实。

              学生世界的事无须喋喋不休,动辄下禁止令,管头管脚。要深入了解他们的知识世界、生活世界、心灵世界,在关键处引导,坚持正面教育。

              几十年来,我教过各种类型的学生,面对这些丰富的“书”,我一本一本认真读,一点一点学习、领悟,逐步懂得师爱的真谛,也品尝到亦师亦友的无穷的乐趣。

              幽默——魏勇

              魏勇:北京市十一学校历史特级教师。

              “有趣”指的是幽默感。

              教师这个行当中,有幽默感的老师几乎都是学生心目中的明星。幽默对学生的影响怎么估计都不过分,幽默不仅吸引学生,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而且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人格,一种开放、包容、不走极端的人格。

              幽默是一切极端主义的死敌。

              和气——程中一

              程中一:山西省方山中学校长,英语特级教师。

              大海正是因为它极谦逊地接纳了所有的江河,才有了天下最壮观的辽阔与豪迈。生活中,对于许多事不妨去多考虑几个如果,用一个博大的胸怀去宽容苦难和伤痛。

              人生在世,会与许许多多人接触,会遇到各种纷繁芜杂的问题,难免会有人有意或无意地给我们造成一些伤害,如果一味地将这些伤害记挂在心,那我们的心灵就会被气恼和怨怒所折磨,背负上沉重包袱。

              有了宽容才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我们或许不能像圣人那样去爱我们的敌人,可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健康和快乐,我们至少要忘记他们。学会宽容可以使我们丰满,学会宽容可以使我们更有自信地走向成功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一把明天会更好舞蹈噱头

                        • 上一篇:自卑怎么办如何克服自卑情绪?
                          下一篇:育儿书籍父母必读? 新生婴儿父母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