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儿童道德发展的五个因素:心理学家研究儿童道德行为, 发现影响道德行为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下列五项:
1智力:智力与儿童之道德判断及道德行为之间的关系甚为密切,儿童心理学家柯尔柏认为,较为成熟的道德判断,需要成熟的抽象推理能力作为基础,抽象的运思能力是高尚的“泛人类伦理道德”之主要条件。研究发现,十六至十八岁的中国青年,其道德判断与认知发展间的关系是55%。另一研究亦显示,智力较高的儿童,其道德判断发展的阶段亦较高,而诚实行为与智力间的相关亦在39%左右,均显示出密切的相关。
2性别:关于男女在道德发展上有无性别差异的问题,学者们之研究结果颇不一致,有些外国的研究显示出男学生之道德判断较女学生为高。而一些关于中国儿童的研究,则显示并无明显的性别差异存在。
3亲子关系:无论道德知识、道德情绪及自我控制的意志力的培养,都是从家庭中开始,父母平时的教诲,奖励与惩罚的控制方式,管教方法与态度,行为示范等,对于儿童的抗拒诱惑,罪咎感态度,以及是非善恶的判断,均能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目前我们所了解的是,温暖的家庭气氛,和谐的亲子关系,关怀与爱护的父母态度,有助于亲子之间的认同倾向,是发展道德良知的最佳环境。诱导型纪律方式强调说理,促使儿童了解其本身行为对于自己或他人所产生的影响,有助于自我反省,加强罪咎感之情绪制裁力量;而权威型的纪律方式,注重硬性规范与强制执行,强调严厉惩罚与威胁,因此儿童因惧怕而服从,而非真正洞察行为之过错,结果反而削弱了罪咎感的制裁力量,此外,父母约束方式不一致,则有减弱儿童抗拒诱惑力量的倾向。
4友伴关系:为了发展道德良知与遵从社会规范,儿童的社会经验亦甚为重要,其中尤以友伴关系为甚,它能使儿童体验到更多的平等互惠之取予关系,在友伴参与的活动中,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有两方面对于儿童道德发展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儿童友伴共同制定游戏的规则,这种新的经验,使儿童了解规则是由人们共同制定,在特殊的需要与协议下是可以更改的,另一方面由友伴交往之经验中,使儿童逐渐了解每个人均有不同的意见,彼此之互相影响,因而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改变,对规则产生新的认识,并增进了解他人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均为成熟的道德判断与行为所必须具备的。此外,与友伴交往儿童亦能逐渐修正其自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