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问怎样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儿童生活在社会环境中,总要和父母、教师、同伴以及其他人接触交往。特别是当今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怎样防止独生子女的社会陛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父母老师必须采用科学的教养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他们,这是家庭与幼儿园共同的责任。 1.摆正独生子女与成人的关系 在家庭中,父母既要尽保护子女的责任,也有教育子女的责任。 有的家长认为“树大自然直”,因而造成对独生子女姑息、溺爱和娇惯。在教育孩子时,教师与家长必须一致,教师应该坚持教育原则,严格要求所有的儿童;家长应该支持教师的安排和要求,放心地让孩子参加集体活动,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 在有老人的家庭中,父母要处理好家庭中的人际关系,要说服老人不要偏护孩子,尤其不要阻拦父母处理儿童的行为问题,以免儿童寻找老人的偏袒,抗拒父母的教育。 2.培养独生子女良好的生活习惯 独生子女的饮食起居要有规律,应该有意识地培养他们自理生活的习惯和技能,引导他们参加简单的劳动,逐步学会自己吃饭、穿衣、扫地、洗手帕、整理玩具等,使他们在自理生活和参加简单劳动的过程中发展独立性,增强责任感、意志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3.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提出适当要求 儿童身心的发展有它自身的规律,要遵循这个规律。有些家长对孩子寄予不切实际的希望,为了使孩子早日成才,强行剥夺他们游戏的权利,不让他们参加集体活动,强迫幼儿过早地认字读书或学习技能,硬性灌输他们无法接受的大量知识。其结果是剥夺了孩子童年的欢乐,引起孩子心理上的脆弱和紧张,反而扼杀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妨碍了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 4.鼓励孩子到儿童社会中去 儿童社会性的发展不全靠成人说教,主要是通过与其他儿童的相互交流来发展的。儿童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相互适应是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条件。游戏是幼儿交往的主要形式,因此,成人应该鼓励孩子投身到儿童社会中去。事实上,儿童都有强烈的参加集体活动的愿望,家长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的同时,还应该有意识地教育他们尊重他人,不要执拗和任性,与伙伴友好相处,互相谦让,多多商量,分享玩具,关心和帮助小弟弟,小妹妹等。 总之,要把“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持之以恒,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二、为孩子的心理发展灌注“营养液” 我们怎样才能让孩子茁壮成长呢?这需要我们不时地给他灌注营养液。 1.给孩子自信 自信是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甚至是核心标准。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是幼儿形成健康人格的关键。 家长必须对孩子点滴的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相信孩子并让其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让幼儿体验成功的愉快。不要指责:你不行,你笨,你别干了。有的家长对孩子溺爱,不给就会产生自信,勇气和胆量随之而来,什么都想干,实践出真知,干多了意识就能得到发展和提高,并使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轻视和指责幼儿易使幼儿产生自卑感。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曾指出:有自卑感的幼儿缺乏积极性,不敢提出自己的意见,惧怕尝试新任务,这无形中给幼儿上了枷锁。幼儿做错了或面临失败时,家长就要在关键的时刻和困难的时候想方设法给幼儿更多的信心、爱护和鼓励,使幼儿懂得失败了并不意味着再也不能做和不能成功了。 2.认真对待孩子的宣泄 无论成人还是孩子,适当的宣泄都是排除不良情绪的重要途径。遇到不顺心的事,总想对别人诉说,把心里的不快倒出来。同时人们又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以解开心里的疙瘩,这就是宣泄。在生活中,当孩子遇到委屈时,许多父母不给孩子提供宣泄的机会。大人不是怕烦,制止孩子哭诉,就是淡于应付,对孩子缺乏耐心和尊重,或是急于说教,不给孩子申辩的机会。其实,当孩子有了烦恼和委屈时,父母最需要做的就是把孩子抱在怀里,先安抚孩子的情绪,再耐心倾听孩子的诉说。这不仅有助于家长更清楚地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和孩子的想法,更重要的是,孩子哭诉的过程就是宣泄心中不快的过程。父母的理解和宽容会使孩子感受到自尊和力量,从而转化为健康的情绪和意识。家长要让孩子知道烦恼和委屈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只要正确合理地宣泄,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快乐和成功定会与我们同在。 3。给予孩子理智的爱,避免“小皇帝”现象 在爱意中浸泡的孩子,是否感到莫大幸福,我好奇地问过。孩子们撤嘴说:不,没觉得谁爱我们。我大惊,循循善诱着:你看,妈妈工作那么忙,还要给你洗衣做饭;爸爸在外面挣钱养家,多不容易!他们多么爱你们啊……孩子们很漠然地说:那算什么呀,他们是应该的,我以后做了爸爸妈妈也会这样的:我又问了一个孩子,那你什么时候感到别人是爱你的呢?妈妈给我买小汽车,妈妈给我买新衣服,妈妈给我买巧克力,爸爸带我去公园……。听了这些话,我大大地惊异了,孩子心中的爱往往只是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已。对家长付出了那么多爱,孩子根本不在乎,也许是家长太爱孩子了,所以才导致孩子对爱的误解:家长要理性施爱,应节制无益的物质奉献,克制奴仆行为,给予孩子必要的教导。一句话,让孩子回到原本属于他的位置。 三、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当今社会,家长们在充分满足孩子物质需求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有些家长无视孩子或以不当的方法对待孩子成长中的“出格”和“异样”,直到最后无法教育时,才异口同声地说:“现在的孩子怎么越来越不懂事啦。”其原因往往在家长身上。要想使孩子健康成长,不妨少点物质投资,多付出点精神代价,即全心全意地投入。 首先,多给孩子一点爱心。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过:“爱,胜过人类已经发现和学习利用的任何能量,是宇宙间最强大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水彩画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文学艺术

                        • 上一篇:学龄前幼儿的逆反心理怎么引导?
                          下一篇:如何从学校教育的角度,预防儿童情绪与行为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