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做好幼儿心理卫生工作,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展开全部


              1、幼儿不健康心理即幼儿问题行为是指那些和普通幼儿的一般行为相比所表现出的过度、不足或不恰当的行为。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情况:社会行为问题(如攻击、破坏、说谎、嫉妒、过度反抗或任性等),不良习惯(如习惯性吮手指、咬指甲、习惯性痉挛、活动过度、注意分散、反应迟缓等),生理心理发展问题(如遗尿、不自主排便等排泄机能障碍,偏食、厌食、睡眠障碍、抑郁、冷漠、焦虑、口吃等),多动症,小儿自闭症等。

               2、这些问题行为不仅有可能阻碍幼儿正常的心理发育和发展,影响幼儿的生活和学习,而且也有可能是成年期心理障碍和社会适应不良的先兆。作为幼儿教师,我们也发现在幼儿期,因为各种原因形成的问题行为是普遍存在的。因此,觉得有必要在该领域研究,并期望达到一定的研究效果,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同时,我们也考虑到幼儿不健康心理的范围非常大,要对幼儿所有的不健康心理进行研究分析,无疑难度是非常大的。因此,我们必须有选择地进行研究。通常观察发现在幼儿园中幼儿的社会行为问题表现较为突出(如攻击、破坏、说谎、嫉妒、过度反抗或任性等)而且有上升趋势。

              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应该是预防和发展,对象应该为全体幼儿。关于这一点应与中小学,尤其是大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所区别。

              预防是指早期发现、及时干预有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的幼儿。这一工作主要应由儿童卫生专业人员承担,未经过专门训练的幼儿教师只能起到协助配合的作用。为此,要为幼儿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幼儿的心理行为、发育史以及家庭环境等进行定期监测,发现问题儿童,及时请专家诊治。发展是指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防患于未然。这是幼儿教师大有可为的领域。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挽救迈克尔杰克逊的舞蹈登台

                        • 上一篇:关于幼儿园如何保障幼儿身心健康的摘要
                          下一篇:什么是幼儿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