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矫正幼儿不良习惯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常听到一些家长老师说“这孩子天生聪明”、“小家伙生来怪脾气”。他们常常把幼儿的个性、智力、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突出差异归因于先天,而对于一些形成原因不明又难以纠正的不良行为习惯称之为“秉性难移”。正如一位家长所言:“从来没教他这样,他怎么会这么怪僻的呢?”言下之意,是认为孩子的行为是先天就有的。果真如此吗?幼儿心理学家认为:遗传与生理的成熟是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客观条件,而环境与教育则是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纵观幼儿的各种不良行为表现,并不是在入园后才形成的,而是在他们来园前就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家长的抚养教育方式等方面有着直接关系。1、社会大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让幼儿的形成不良行为习惯。当今优越的生活环境一方面有利于幼儿的生活学习,但另一方面无形中也隔绝了幼儿与外界的接触,生活空间越来越小。幼儿与邻居小伙伴几乎没有交往机会。渐渐地,幼儿容易产生孤独感,性格变得孤僻不合群。有的父母因为工作忙、压力大且又要忙于应付学习,与孩子分离的时间较长,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在这种环境和社会家庭片面方式的熏陶下,不少幼儿养成了任性、固执、依赖、挑食、胆小、多动不安、好斗等不良行为习惯,使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和道德面貌的形成受到了不可忽略的影响。2、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幼儿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根本原因。家庭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最重要、最基础的环境,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既表现在生物性的遗传影响上,更表现在家长的情感态度、个性、价值取向及心理品德对孩子的影响上。1 .家庭教育中教养方式不恰当 由于几千年传统观念及当今社会竞争异常激烈的影响,大多数的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不少家长盲目地希望孩子有一技之长,能一鸣惊人。忽视了孩子们的正当需求,更不愿让孩子去干能干的事,去克服能克服的困难。在有的家长看来,家长的任务是让幼儿吃好,穿好,不生病。家长对幼儿的衣食及身体保健舍得投资,却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现代家庭中,存在重健康知识灌输,轻行为习惯培养;重饮食营养摄入,轻情感需要的满足;重成人包办代替,轻幼儿独立性培养。独生子女现象,造成对孩子溺爱非常普及。如有一个小女孩的裙子被别人摆了一下,她冲上去抓别人的脸,老师刚要准备和她谈谈,她就大声哭着说: “ 我爸爸知道你批评我,会心疼的。 ” 而家长知道这事后,却一笑了之。又如孩子在家中谈论幼儿园的开心事或问一些问题,家长嫌烦,不理睬。孩子感受不到情绪上的快乐和满足,长久下去自然会冷淡。2 .家庭教育中父母榜样的作用家长总是希望孩子改掉坏毛病,一旦发现孩子的问题,都免不了一通数落甚至责打。然而,家长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已经在孩子身上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了。例如,家长的性格很随意,对发生的事情不介意,得过且过,他想要求孩子事事严谨就很难。另外,离异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孩子看见了准备离婚的父母之间的战争,感到很害怕,会变得非常胆小。也有孩子为避免受欺负而主动出击,打骂同学。所以,孩子身上发现的心理问题,家长首先要分析一下自己是否也有行为不当之处。3. 家长的教育观点不一样 有不少家长反映孩子有说谎的毛病。说谎的原因很多,比如学龄前幼儿分不清现实和想像,家长把孩子说出来的想像误以为是说谎,这实际是幼儿趋利避害的本能,但也有家长需要检讨的地方。例如,如果幼儿在幼儿园出现问题,幼儿园教师找家长,父亲回家批评一下,让下次改正就可以,找母亲的话,孩子回家就免不了要受皮肉之苦,孩子又总结出来可以从父亲那里得到好处。久而久之,孩子在父亲和母亲面前说不一样的话,在老师面前和在家长面前也说不一样的话。说谎的坏习惯就养成了。 5. 祖辈与保姆代养的问题一般情况下,父母忙于工作无法全身心照顾孩子,必然会请老人或保姆帮忙照看孩子。一方面祖辈和保姆的知识水平通常较父母要低,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看管孩子而不是教育孩子,所以他们给孩子心理成长上的帮助远不如父母;另一方面祖辈和保姆为避免孩子受伤,总是限制孩子的活动,或吓唬孩子有危险,这也使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受到影响,比如运动能力差、不敢尝试新事物、胆小懦弱、夸大危险、依赖等。3、陌生的幼儿园环境与教师不恰当的态度激发了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产生。当幼小的孩子离开熟悉亲近的家人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难免会产生害怕、焦虑的、退缩的情绪反应,有的幼儿甚至将在家中养成的坏脾气带到幼儿园,来掩饰恐惧的心态。有的教师没有深入了解幼儿的心理,而是束手无策。在幼儿看来,粗暴的斥责、冷嘲热讽都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结果并不能达到教育效果。总之,作为教育者,不仅要注重幼儿躯体的、生理的健康,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幼儿精神的、心理的健康,积极地增强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对挫折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让幼儿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在幼儿园集体环境中得到有效的矫正并健康成长。三、基本对策:不良习惯的矫正与良好习惯的养成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习惯对人极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叶圣陶先生还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要有一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要求得由低到高,逐步积累,逐渐定型。习惯是在人的生活、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影响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家庭的,也有来自幼儿园、幼儿自身的,它们通过不同的方式综合影响着幼儿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好习惯将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习惯对人极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一个良好的习惯由为重要”。形成良好的习惯是很不容易的,在形成过程中,常常有相反力量在作祟。英国有句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说的就是,要形成好习惯,贵在行动!就让我们的幼儿在学习、活动、一日生活的行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一个人如果在幼儿阶段养成的饮食、睡眠、学习、卫生等习惯将会终生受益;反之,如果养成一些坏习惯,以后要改正过来,就很困难。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日益增多,长辈的过分溺爱阻碍着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我们关注的话题。只有幼儿园、家庭、社会的共同关注,才能培养塑造出新一代的高素质的社会人才。那么,我们如何来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呢?我们是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着手的。(一)发挥幼儿园教育的作用,树立幼儿良好的行为意识。幼儿园教育对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可以将养成教育融合在孩子的一日生活和游戏中,让孩子在快乐的幼儿园生活中潜移默化养成良好习惯。1、 教师耐心引导幼儿,让幼儿慢慢形成意识孩子由于年龄小的原因,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对于孩子的引导教育更要细致,更耐心。如设计系列教学活动“我长大了”,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应该为弟弟、妹妹树立榜样,各方面行为都要有所约束。通过欣赏诗歌《下巴上的洞洞》,让孩子明白做什么事情都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通过类似的形式对孩子讲道理,让孩子在具体情境中受到启发。除此之外,教师的反复提醒与及时教育也很有必要。如:“对人有礼貌”这一概念,孩子对“礼貌”一词不是很理解。教师就告诉孩子见到别人要主动打招呼,否则就是不礼貌;打招呼时要加上适当的称呼,如“爷爷、奶奶……”;早上来幼儿园、下午离开幼儿园要和老师、家长问好再见等等。教师对表现突出的孩子要及时表扬,对表现欠佳的孩子要及时提醒,从而让孩子逐步加深印象,形成意识。教师在讲道理时要注意把握两点:第一,要明确观点,不能含糊其词。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定要让孩子认识清楚;第二,讲时要具体,耐心解释、说明,让孩子明确理会。2、 教师在日常生活反复训练幼儿,让其慢慢形成习惯孩子每天在园的时间不少于八个小时,教师要擅于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游戏、每一个环节中一点一滴地得以渗透和强化。如:培养孩子做一个能干的人。要求孩子能做到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脱简单的衣服,自己收拾玩具,及时帮助同伴等等。对于能力稍弱的孩子,教师要仔细地示范,通过手把手的、不厌其烦地说教,让孩子在反复的训练中形成习惯。同时,通过当众表扬、给予小奖品等方法鼓励幼儿反复练习,直到掌握。总之,只有通过不断的强化,不断地累积,结合严格的要求,才能让幼儿做到持之以恒。3、 教师重身教、勤言教,营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唐代诗人白居易说:“动人心者,莫先于情”。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作为教师应时刻记住“身教重于言教”。 因此,教师必须为人师表。如要让孩子与他人友好相处,教师要做到自己与同事之间相处融洽,对家长有礼有节,对孩子要宽容相待。在进行教育引导的同时,教师更应注重自己的榜样作用。教师的言行对幼儿具有权威性,幼儿会不加选择的加以模仿,因此,教师良好的表率作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仪表方面,教师要衣着整洁,精神振作;语言方面要让幼儿感到亲切;行为上要热情大方,经常给幼儿加以帮助,提高其自理能力,为幼儿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环境塑造孩子同样影响着孩子。良好的环境氛围是习惯养成的基础,二者密不可分。以欣赏的眼光,及时挖掘孩子在生活、游戏活动中的良好表现,并予以肯定和表扬。其次,注重环境的创设。教师可以将良好的行为习惯与美化幼儿园环境相结合。如在水池旁边画一幅画,告诉孩子在讲卫生的同时要节约用水;在餐厅的墙上贴各种食物,让孩子明白不挑食,爱惜粮食才是好宝宝等等。(二)重视家庭环境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教育,同样也离不开家庭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往往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思想行为。人们常说:“习惯成自然”。作为父母要懂得习惯是养成的 ,努力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是孩子成材的重要因素之一。1、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蒙台梭利说:“在孩子的周围,成人尽量以优美的语言,用丰富的表情去跟孩子说话。”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在成人的影响和帮助下形成的。父母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就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中得到熏陶,受到启发,从而形成好的习惯。如:要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家长应该首先做到无论是工作还是休息日都应该按时就寝、起床;要让孩子讲卫生、爱整洁,父母首先要讲卫生,保持家中的整洁等等。身教重于言教,在生活中,如果家长用良好的行为去影响孩子,那么孩子也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什么样的教育观塑造出什么样的孩子,作为家长,正确的教育观。对于孩子的不良习惯,家长不能纵容,而要想办法及时纠正。我们班上有个叫小力的小朋友,有一次在家中吃中饭,她把最喜欢的番茄炒蛋拖到自己的面前,不准别人吃。妈妈告诉她这么做很没礼貌,她索性甩掉筷子不吃了。本以为打了胜仗的小薇等着妈妈哄她吃饭,没想到妈妈不仅不理她,还把菜全部吃掉,将她冷落在一边不管。过了一会儿,她见没有转机,就主动跟妈妈道歉,保证以后再也不这样了。这时妈妈耐心地跟小薇说:“这样做不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很没有礼貌,别人会不喜欢!”然后重新做饭给她吃。这“第一次”的教训不仅让小薇改掉了这个毛病,从那之后,她凡事都会先让着别人。3、激励方法要适时、适当孩子的自信心来源于成人不断的激励和表扬。当孩子有了良好的行为方式时,作为家长应适时、适当地给予表扬鼓励,使孩子获得一种被赏识的成就感,被肯定的喜悦感,从而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反之,如果发现不良的行为习惯时,家长可以适当采取一点儿惩罚措施,让孩子在思想上有所触动,明确不良习惯的危害,从而改掉不良习惯。(三)在社会实践中检验幼儿的行为习惯除了家园共育,我们还应让孩子在社会环境中锻炼自己,从而检验孩子的行为习惯。可以定期让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参加爱心活动,每月组织一次去当地的社会福利院,帮助福利院的老人做一些事情,跟他们谈心等。综上所述,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德育工作的最基础工程。孩子的良好行为离不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影响,只有三方面统一起来,形成合力,才能塑造出一个身体健全的、健康的幼儿,一个“愉快”、“大胆”、“主动”、“自信”、“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幼儿!好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一点点养成的。古人云:“天下大事,必作干细,天下难事,必作干易”。所以培养好习惯得从小做起,从简单的事做起,为了孩子有个美好的未来,让我们从小开始就培养他们养成人生的好习惯吧!行为习惯培养中的三个互动如今,我们居住生活着的这个城市正在倡议 “做文明上海人,做可爱上海人”的市民个体素质发展目标,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我们幼儿园也越来越认识到对孩子们进行生活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并由此提出了整合家园资源,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课题。本学期,围绕这一重点工作,通过在日常工作中的尝试,我有了以下体会:一、行为习惯培养依靠家园互动二期课改实施新课程后,更加注重挖掘和利用家庭这一教育实体的作用,也更强调家园协同一致教育的重要性。我觉得,从行为习惯的培养上来说,这一点就更加需要引起重视了。因为从时间的角度来说,孩子们除八小时在园外,其它时间都是与家人共处,无论是孩子的个性喜好,还是态度习惯,父母不仅应该是最清楚明白的,而且也是最可以深入影响他们的人。从老师的角度来说,要对这些刚入园的孩子成功地实施行为习惯的教育,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老师首先要对孩子的品德行为习惯现状有一个清晰的把握。于是,我把家园互动的第一步确立为信息的获得,也就是由家长提供关于孩子行为习惯的第一手资料。在向家长发放的问卷中,通过“你认为现在的孩子应该培养那些好习惯,您认为您的孩子有哪些好习惯,哪些习惯又需要改进”这三个问题,我们很快就获得了及时而有用的信息,它们不仅让老师进一步了解了孩子的具体情况,还明确地捕获到了家长的一些意向与期望,这都给我们随后的工作带来了便利。有了家长的给与,接下来自然轮到老师去给与家长了。对家长来说,他们或许有让孩子养成好习惯的期望和意识,但他们往往不了解对小班幼儿来说,行为习惯具体有哪些方面的内容,在操作方法上也缺乏科学的指导。因此,我们分别采用书面和口头引导,集体和个别引导的方法进行切实的宣传与指导。比如: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与需要,每周我们都会推出一句行为习惯养成句,并且附上句子本身所隐含的教育意义和操作方法,从而避免了家长配合教育时的盲目和无序。针对家长在问卷中提到的孩子不够自信,不懂节约等现象,我选取了“与害羞宝宝过招,教孩子花钱的五个w”等教育文章供家长参考。对个别情况突出的孩子,我及时与家长面对面的交流。比如:我班的张云飞小朋友刚入园时依赖性表现的尤甚,导致做任何事情只愿求助于成人,而不愿做任何尝试。我一方面如实的向家长反映,另一方面帮助分析其行为的成因及其不良后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飞飞的家人能积极的配合行动,现在的飞飞不仅能料理穿脱,折叠衣裤等事务,学本领时,也能自信的举起小手了。通过家园的相互给与,促使我班的品德行为习惯培养不断步入正轨。二、行为习惯培养依靠师生互动行为习惯的培养一方面需要教师心中有目标,使之能有序的进行,另一方面,它又呈现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这个培养过程要求教师既有明确的教育走向,又要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客观环境变化,突发事件,发展状况等因素做出目标和手段上的调整,这就是师生间的互动。记得孩子们刚入园时,一切都是新的开始,从怎样洗手,擦毛巾到餐后的漱口,小鞋子的摆放等都需要教师明白无误的给予孩子直接的指导。那时候,孩子们行为习惯习得的关键是教师能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清晰的行动示范和反复的巩固这几个要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的能力在提高,但发生在一日活动中的这样那样的问题也开始增多,这个时候,行为习惯的培养就不再单纯仅仅是老师占据主动了。比如:在开学初期,孩子们已经养成了午睡时将脱下的衣裤折叠好并放在枕头一方垫被下的习惯。天气渐冷之后,枕头跟着小朋友服装的增多增厚而不断长高呈小山状。过高的枕部一方面会使幼儿睡得不舒服,另外,还会影响孩子们颈部骨骼的发育。自然,这前期养成的习惯必须有所调整了。不过,我也并没有直接教给孩子们方法,而是让孩子们在午睡前想一个不让枕头长高,但衣裤还是放得很整齐的办法。通过孩子们的尝试操作,个别能力强的孩子成功了,他们把衣裤分放在床的两头,有的把服装由原来的叠高摆放改为横向摆放以降低高度,在经这些孩子一介绍,其他孩子就自然学会了这一招。于是,新的习惯在孩子们的动手动脑中自然形成了。不过。不可忽视的是,这一新习惯的完善与巩固工作能要求教师去做后续地引导。行为习惯培养中的师生互动,使得某一习惯更容易为孩子们接受,并自愿的保持。同时,也使行为习惯的培养更具灵活性。三、行为习惯培养依靠生生互动做老师的一定会有这样的经验,那就是在某些时候让孩子来教育孩子也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因为班级里的孩子有能力强弱之分,也有行为习惯的好与不好之分,利用小班幼儿模仿性强,可塑性高的特点,让前者来影响带动后者的发展,是我在实施生生互动时的立足点。所以,我在班中设立了示范宝宝的主题栏,每一次都根据不同的教育需要,选择在行为习惯某一方面表现较为突出的,并能得到小朋友承认的幼儿做示范宝宝,给予全体小朋友一个行为的范例,让他们知道哪些是好的行为,哪些行为可以得到大家的欢迎,自己又应该怎么做。从而使孩子们在文明礼貌、生活自理、集体生活等习惯方面有了递进式的发展。此人们常说,一种性格决定一种命运,如果追根溯源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其实,一种行为就可以决定一种性格,而一种习惯能决定一种行为方式,由此可见,命运可能就是掌握在很容易被人忽略的对人,对事,对物的习惯态度上。所以,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要从娃娃抓起,对教师来说这也是一项不可懈怠的责任。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居里夫人的故事做胎教方法香草

                        • 上一篇:七年级下册四字成语解释造句
                          下一篇:幼儿园教师年度考核的组织保教活动情况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