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一、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丰富多彩的民间游戏,反映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民间游戏中顺口又好听的的童谣和儿歌是民间游戏的瑰宝,“丢手绢,丢手绢,…快点快点抓住他!”一代代流传,经久不绝。“套脚”游戏中,幼儿边跳边说儿歌“马兰开花二十一…九五六,九五七,九八九九一百一”。“跳绳”中,幼儿唱着“小鸡、小鸡上高山;小鸡、小鸡请你转个弯;小鸡、小鸡请你摸摸地,小鸡、小鸡跑出去。”增加了游戏的兴趣,丰富了幼儿的词汇,发展了幼儿的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幼儿需要认真观察并迅速作出判断和反应,因此,养成了良好的注意品质。民间游戏中好听的儿歌和童谣,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幼儿在诵读中不知不觉地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丰富了知识。
二、民间游戏能促进幼儿手指、身体动作的协调发展。
幼儿民间游戏都是在动态下进行的,能促进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为提高幼儿的运动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对幼儿来说,走、跑、跳、钻等基本的动作尽管都掌握,但要提高精细水平,需要经过大量的反复练习才能收到效果。如果只反复让幼儿机械地做这些动作,则会极大地降低幼儿的兴趣,抑制幼儿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直接影响练习效果。大部分民间游戏能促进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如:在“丢手绢”活动中,幼儿的奔跑、追逐能力及快速反应的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跳绳”活动,能锻炼幼儿单、双脚跳及对绳子的反应能力;又如“滚铁环”,不仅玩快滚,慢滚,而且玩转铁环、钻铁环、铁环跳圈,既训练幼儿反应的灵敏性,又培养了幼儿共同参与游戏的乐趣,养成遵守游戏规则的良好习惯;“翻绳”游戏,训练和促进幼儿手指动作的发展。如在每一次挑的时候,都要掌握好力度、节奏,如果力度太弱,节奏太慢,绳子就会挑不起来滑掉,如果力度太大,节奏太快,绳子转换的就快,容易从手上滑落,从而失去继续玩的机会。发展了幼儿手眼的协调能力……
三、幼儿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和亲社会行为
民间游戏有较强的娱乐性,在游戏中幼儿开心、快乐、自由、放松,敢于大声说话,大胆的表现,积极的参与,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民间游戏不限定幼儿人数,一般要有两个或更多的幼儿参与游戏,这就为幼儿交往、合作创造了条件,幼儿要参加游戏,必须学会控制自己不良的情绪和不当的行为,学会约束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良好的个性品质。
民间游戏的顺利进行,取决于幼儿自觉遵守游戏规则的程度,如果幼儿在游戏中不遵守规则,慢慢地会在游戏中被别的幼儿不喜欢,从而会被淘汰出游戏。幼儿为了能继续参加游戏,只有不断地克服自私、任性、娇惯等弱点,学会和同伴搞好关系,尊重同伴的想法,和同伴共用玩具、分享玩具,尝试理解和原谅同伴不当的行为,逐渐形成协调与分享、理解与宽容等良好品德,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以便能更好地融入游戏。如在“翻绳”、“警察抓小偷”等游戏中,每个幼儿都面临失败的考验,游戏中幼儿得到的快乐,促使幼儿主动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尝试去尊重游戏规则,承受挫折的能力及活泼开朗的个性也会慢慢形成;学会在游戏中与同伴主动交往、懂得协商、自觉谦让,约束自己,解决纠纷、遵守规则等社会行为,同时也发展了幼儿明辨是非,正确评价自我和他人的能力。 因此,民间游戏中幼儿玩的过程也是幼儿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和积极情感体验逐步形成的过程。
四、幼儿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园、家庭形成家园共育的合力
民间游戏是幼儿园,家庭双向沟通的桥梁。在家庭中,好玩的游戏让家长仿佛回到了快乐的童年时代;在家里,家长带着耐心和爱心去和幼儿一起玩民间游戏,家长与幼儿成了平等的参与者,在游戏中自然地进行情感的沟通与交流,家长与幼儿成了游戏的伙伴,知心的朋友,建立了更加亲密和谐的亲子关系。同时,幼儿园紧紧抓住民间游戏在家庭中可以随机进行的这一特点,适时提供方法上的指导、内容上的优化,使民间游戏活动在家庭真正发挥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只有这样,家长在民间游戏活动中对幼儿的指导和发展才会是有意义的,幼儿所获得的发展才会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