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认清婴幼儿智力开发存在的普遍误区呢?

                1.发呆即有问题

              爸爸妈妈看到宝宝一个人坐在房间里,什么都不做,只是看着窗外的天空发呆,一般都会想自家的宝宝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或者是在浪费时间。其实.宝宝发呆也是一种学习.尽管可能宝宝本身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干什么.但也是处于一种学习状态之中。
                

              学习分为“外显性学习”和“内隐性学习”.前者表现为学习某门课程,学习某项技能等,而后者则是一种无意识的学习。其实,在我们觉得什么都没想的时候,大脑也是在储存、整理和加工一些信息.只是不是用意识去努力地实行而已。

              所以.爸爸妈妈应该理解宝宝,了解宝宝的个性和气质特色,顺其自然,让其天性得以发展,创造适合宝宝自由成长的环境。
                

              2.过度依赖智力测试

              智力测验只能了解到宝宝某些方面的能力,如果根据这个分数而给宝宝贴上“笨宝宝”的标签,那么就会因此而忽略宝宝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对宝宝的成长发展造成伤害。

              目前很多智力测验已落后于心理学的实际发展,只能测出宝宝的一部分能力,父母一旦知道宝宝智力测验的分数低,比较容易产生放弃心理,认为自己的宝宝就是笨,从而不会给予其足够的指导和帮助.很可能就因此而抹杀了宝宝其他能力的发展。
                

              宝宝的能力系统是多方面的,不应简单地以一次的测试成绩判断他的智力,也不要因为一两个方面能力的薄弱,而否认了宝宝的整体能力;相反,应该全面了解宝宝的综合能力并根据宝宝的个性,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方式。

              很少有宝宝面面俱到,每个方面都优秀,关键是发现宝宝的优点与缺点.不要将宝宝的缺点扩大成“问题宝宝”,而是应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宝宝去发挥与克服。
                

              3.“慢”即“笨”

              学一件事情比别的宝宝速度慢.到一个新环境很长时间不适应等,这些行为都容易被父母认为是“笨宝宝”的表现。其实,这些都是适应性低的表现,但这并不代表这些宝宝的能力不足,这些只是这类宝宝的一种行为方式而已。

              “慢宝宝”可能学一首诗的速度比较慢,但他们一般会记得比较牢固,比较久,这是他们学习事物的一种习惯方式。
                而且,这些“慢宝宝”长大后很有可能具备其他“快宝宝”没有的优势,如在遇到不良信息诱惑时,他们是抱着审视的态度去接受,而不像那些接受快的宝宝一样容易改变。父母可以让宝宝学会控制节奏,慢慢去想、慢慢去做一些事情,这样可以帮助宝宝学习怎样去控制其行为和一些语言的节奏。
                

              4.“爱动”即“多动症”

              有一些宝宝上课时会说话、做小动作等,扰乱课堂秩序,往往被认为是多动症。

              其实,这类宝宝属于运动机能占优势,喜欢用肢体动作代表语言。因此,并不是所有“爱动”的宝宝都是真的患有多动症。有的宝宝比较聪明,听讲了一半课程,就已经掌握了基本要领,知道下面该讲什么了,感觉无聊便开始做小动作。
                对于这类宝宝,老师和父母更应学会了解其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教育。例如,老师可以在宝宝感觉无聊时提个问题,夸奖他一下,调动其兴趣继续听下去。

              其实,注意力集中有问题的宝宝往往创造力很强,他们的脑子常常会冒出一些新的想法。同时,这些注意力有缺陷的宝宝,也经常有冲动的表现,所以幼儿园就给他们贴上“坏宝宝”的标签,经常受到批评。
                其实,父母和老师恰恰忽略了他们的创造性。正确的方法是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着创造性,同时也让他们知道自己有注意力方面的问题,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让他们在今后的人生中获得成功。

              5.不重视生理成熟度

              宝宝的身心发展是有先后次序的,早期教育必须在适宜的生理成熟度的基础上进行适时训练,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过早和过晚都会造成对宝宝的伤害。
                众所周知的狼孩儿,就是因为错过了语言和社会规范等各种智能开发的时机,因此,即使后期科学家提供良好的条件,也不能使他赶上最普通的宝宝的智力水平。而过早开发宝宝的某种智能,同样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对宝宝造成伤害。

              6.“学习”狭隘化

              谈到学习,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坐在学校课堂上听课,以及那些繁多的定理和常识。
                这种理解未免过于狭隘和刻板了。当一个宝宝能够辨认出妈妈与其他人的区别的时候;当宝宝尝试吃饭的时候;当宝宝迈出第一步的时候…这些都是在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7.重结果轻过程

              让宝宝博学多才,对宝宝进行智能开发,应以其内心的和谐为前提。
                对于宝宝,父母不应该有非常刻意的学习目标和计划,而是要对宝宝自然的兴趣和自发的表现给予足够的支持和关注。当父母不去刻意追求的时候,结果往往是意外的收获。

              宝宝从过程中获得的感受以及建立的相应态度,比宝宝所学的具体的结果更重要。宝宝没学多少东西,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快乐,喜欢学习、喜欢知识,这种态度比什么都重要。
                一些功利心很强的父母.总是期望宝宝很早就学有所成,如记琴谱、背单词、背诗词等,可谓去本求末。其实宝宝多背几首唐诗,多识几个汉字,这一丁点优势很快就会消失,长远来讲对宝宝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假如宝宝因为父母刻意的、功利的要求而对学习产生抵触感,就更因小失大了。
                

              对于宝宝而言,看到比看懂重要,听到比听懂重要,感官知觉是智力的先导,即便宝宝不能理解,或者说记住的东西很快忘记了(如背唐诗).过程是重要的,这个过程已经会对宝宝智能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8.狭隘强调读写算

              过分强调对宝宝读写和计算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宝宝的创造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和发挥,恰恰抑制了宝宝的创造力。
                读写和计算能力对宝宝来说固然是必需的能力,但是如果父母过分狭隘地强调这些技能,宝宝的智力发展将因此而受到限制。

              9.碳水化合物吃不当影响智力

              由于我国饮食结构的不同,许多地方偏重喂养婴幼儿碳水化合物,满月后就开始喂其淀粉类食物,造成能量供给构成比例失调,蛋白质供给不足。
                而此时宝宝由于碳水化合物的过多摄入,出现体重超标的假象,特别是起初增长较快.容易被父母忽视,事实上此时已出现低蛋白性营养不良。而宝宝脑发育快,蛋白质需求量大,若供给不足可使宝宝脑细胞营养不良,从而限制宝宝智力的发育。碳水化合物的供给不足则可使宝宝血糖过低,会影响脑细胞能量的供给,从而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
                

              10.家庭文化氛围不重要

              有的父母.片面地认为智力就是记忆力和运算能力。于是,他们在教育宝宝时,便把主要精力放在背诵儿歌、唐诗和数学计算上,而忽略了对宝宝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判断力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其实,智力开发的内容是十分广泛和丰富的,可以让宝宝在看动画片时展开想象的空间;在观赏美丽的山水时培养其审美意识;在悠扬的乐曲声中陶冶性情等。
                

              11.强化早教

              早期教育是父母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但如今的早教越来越片面化.逐渐步入一些误区。其实,接受强化早教的宝宝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完美,创造力和学习能力反而降低,还失去了善良的天性和爱心品质。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赏析芜湖市成长

                        • 上一篇:6个月宝宝早教有必要吗?
                          下一篇:六个月宝宝智力开发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