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基本要素
1.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内容。智力残疾的教育康复主要包括六个领域,它们是运动能力、感知能力、认知能力、语言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包括儿童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要按照这些方面为智力残疾儿童提供全面的康复训练,促进他们的发展与功能改善。
2.制定个别化训练计划。为了使康复训练能够系统有效地进行,应该针对每个儿童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适合该儿童的个别化训练计划。制定这一计划的步骤是:首先根据六个领域中的训练目标,对照儿童的具体状况进行观察,了解儿童的现有水平,确定最适合该儿童需要的训练目标,列入个别化训练计划,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儿童进行康复训练。
3.智力残疾儿童实施康复训练。可以在学校机构或家庭里进行。这里主要介绍在社区和家庭中进行的康复训练:
情境训练:在家庭生活的自然情境中进行训练是家庭康复中最重要的方式,效果好,方法简单。情境训练的关键是将个别化训练计划中的目标分配到生活自然情境中。如将生活自理的训练目标分配到起床、就餐和如厕的各个生活情境中,家长可以在这些情境中自然而然地训练儿童学会生活。
智力残疾儿童亲子活动:父母与孩子每天进行多次(每次30分钟左右)训练活动。活动的关键是结合孩子和父母的兴趣以及生活环境(生活场景),针对个别化计划中的目标来设计适合自己孩子的活动。
社区与家庭中一般采取简单易行的方式进行训练:第一,用口头提示或讲解的方式指导孩子做;第二,如果孩子不会,可以采用给孩子示范的方法,做一遍给孩子看,然后再让他做;第三,如果还不会,采用手把手(接触身体)的方法,部分地协助他做,直到孩子得到最少量、最需要的协助来做成这件事。在社区和家庭训练中应该采用“最少协助原则”,不宜过多地帮助或替代孩子做。
4.评估。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始终伴随着评估。目前采用最多、最容易做的方法,就是依据活动的独立程度,评估训练效果。评估的标准分为四级:第一级,自己独立完成,给最高分,3分。第二级,口头协助完成,给2分。第三级,身体协助完成,给1分。第四级,完全由他人代替完成,记0分。每一个教学目标在训练前有一次评估,在训练后又有一次评估,通过比较训练前后的分数,从中看出训练的效果。还可将分数做成一个记录册,每一段时间(3个月或6个月)整理一次,能够清楚地看出康复训练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