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聋儿应该如何进行听力、语言训练?

              有个新闻报道过,新丰有个14岁聋哑男孩,跟着妈妈去上海,在火车站被人拐走,孩子不会说话,也不认识字,没法求救,不知道自己家在哪里,认知极其有限,二十多年后,历经波折才找到亲生父母。

              一个普通的14岁男孩,应该完全有能力保护自己,怎么可能会遇到危险无法求助呢?恰恰是因为失去了听力,失去了语言能力,让坏人有可乘之机,想想真是不寒而栗。

              每个父母最担心的什么?对于孩子来说,语言太重要了,如果家有聋儿,无论当下还是未来。父母一定会有很多担心的事,

              “担心孩子听不到,突然在大街上被坏人欺负”

              “担心孩子听不到声音,被车碰到”

              “担心孩子听不到声音,无法交到朋友”

              “担心孩子学习会远远落后于正常同龄人”

              “担心孩子将来无法自立生存,找不到好的伴侣”

              如果对聋儿能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选配合适的助听器并进行系统的训练,那么,其听觉及语言发育有可能与正常儿同样发育,但是语言发育的最佳时期是在2岁左右,如果错过这一时期,其训练效果就会受到影响。所以说,如果能在3岁左右进行语言训练,无疑是最佳的时机。

              佩戴助听器后,第一步应该做什么?在补偿听力之后,孩子就会说话了吗?很多父母认为孩子一戴上助听器就能听到声音,听到声音就学会说话了,实际上,孩子佩戴助听器后,接下来需要训练听力,才能让孩子的助听器真正发挥作用,让孩子通过助听器寻找失去的声音记忆。所以说,在孩子学说之前,重点在于“学听”。

              聋儿佩戴助听器后,一定要进行听觉训练,尤其是大龄儿童尤为必要。首先引导孩子感觉声音的特性,对各种声音(不仅是语言)进行认识、辨别、记忆、理解,重构听觉系统。在培养聆听的兴趣和习惯的同时,提高听觉的敏感度和辨识度,让听觉和语言重新建立联系。以达到与人进行听说交往的目的。

              听觉训练分为四个阶段:1. 听音训练:感觉声音的存在,对声源做出有无、强弱的感知。类似于“听音辨位”。

              有意识地制造各种声音,让聋儿感受声音的存在,并学会用表情、手势动作等表达是否听到声音。培养聋儿对声音的关注、聆听的能力,培养其倾听别人的交谈或文化的意识和技巧。聆听习惯的培养是听觉训练的重要内容。

              2. 辨音训练:识别不同声音的区别,感知声音的特性,包括音值高低,长短音、声音节奏等等。

              能够察觉声音后,很多孩子还不能体会个中声音之间的差异,通过各种手段培养聋儿各种声音的分辨能力,尤其是语言声及其代表的含义,如什么在发声、音量的大小、远近、代表的什么意义等。

              3. 仿音训练:语音最初来自于对父母的模仿,模仿的前提需要对声音产生识别和记忆。训练聋儿复述出听到的音、词、句,并对自己模仿声音产生纠错能力,才能学会更多的语言发音技巧。

              4.理解训练:只有理解声音才会在大脑里呈现声音的表象。只有听懂语言,才会理解语意,准确地回答问题。帮助聋儿逐步学会倾听自己的发音、语言的表达与运动是否正确,并对错误及时地加以纠正。聋儿记忆的声音“模样”愈多就愈有利于相互辨别,因此,训练就必须不断重复,加深大脑中的记忆痕迹,只有听觉刺激加深到一定深度,大脑才有可能形成长期记忆而终身不忘。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胎教的目的与类型精神分裂症录入

                        • 上一篇:以“画”促“说”,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对聋儿进
                          下一篇:耳聋防治与康复中应注意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