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只用了10%是一个很深入人心的说法,2013年美国有个调查,65%的人认可这个说法。
那么这个说法是从哪里来的?说法很多,包括爱因斯坦,统统属于躺枪。
这个说法的一个可能的来源是来自19世纪末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和鲍里斯·西迪斯(Boris Sidis)的理论,西迪斯的儿子威廉·西迪斯11岁进哈佛,被称为美国天才儿童,作为大脑开发成功的范例。但詹姆斯本人并没有说这话,他的原话是人们只达到他们精神潜力的一部分。这句话现在看来并没有出格。
到20世纪20年代,已经出现了人们只用10%大脑的说法。1932年,美国作家洛厄尔托马斯在为戴尔·卡耐基《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被译为人性的弱点)一书写的前言里,很文学范地公然造谣:“哈佛大学的威廉·詹姆斯教授曾说普通人只发展了其潜在精神能力的10%”。
就这样,作家假借科学家之后,利用一本畅销书,让大脑只用了10%的说法深入人心。
到20世纪70年代,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格奥尔基·罗扎诺夫(Georgi Lozanov)据此发明了音乐暗示学习法。只有5-10%的大脑被使用成为很多教育学家的口头禅。
然而,这个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是错误的。
这一点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证明:
进化:人类的各个器官和功能都经过长期进化到了非常成熟的地步,大脑更不例外。人类主宰世界正是靠着大脑和身体的比例,简单说就是大脑袋,为此的代价是人类在母亲体内时间不足,生下来生存能力弱,导致在现代医学出现之前,新生儿和婴儿死亡率很高,这i代价是极大的。如果90%不用,这样做有什么意义?
临床证据:如果90%的大脑不用,那么很多脑部受伤的病例是不会影响行为和思维能力的,但实际上大脑稍稍受点伤都会产生明显的后果。
能量消耗:大脑耗费了20%的能量,可是大脑只占身体总量的2%,表明维持这么大的脑袋是很不经济的,如果90%不用的话,干嘛这么浪费?
扫描技术:大脑扫描技术出现后,对大脑扫描的结果发现不管干什么,大脑所有区域都处于活动状态,只不过活动的程度不同。甚至在睡着的时候,大脑的所有区域都有不同程度的活动。
大脑功能:大脑的不同区域控制不同的功能,这种分工也说明全体大脑都有用。
只有10%大脑被使用,或者只有一部分大脑被使用,是一百年前对大脑结构和功能了解不足的情况下,心理学家提出的一个伪科学概念,本身就说明心理学的发展落后于整体医学的发展。
随着对大脑结构和功能的进一步了解,这种说法早就站不住脚,但是由于这种陈旧的伪科学概念深入人心,所以依然有很大的市场。
这个概念深入人心的原因之一是它具备励志功能,很多人因为这个概念而努力学习和提高,认为经过奋斗,可以使用更多比例的大脑,自己就会变得聪明和成功。他们中的很多人成功了,功劳就归功于努力开发大脑的使用率上。
努力学习,让自己变得更加聪明、智慧和思维敏捷是没有错的,但其基础不是比别人拥有更高的大脑使用率,而是在现有的100%的大脑使用率上更有效率低使用大脑,不是简单的量的区别,而是质的飞跃。
每个人都有一个被完全使用的大脑,智者只是让自己的大脑更为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