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 智力商数的简称,是心理学家用来表示3-16岁少年儿童智力发展的相对数据。它是由智力年龄除以实足年龄,乘以100这个公式而得到的。智力年龄是儿童智力发展水平的标志。在智力测验中,一个实足年龄为5岁的儿童在5岁组测验及格,而在6岁组不及格,那么他的智力年龄就是5岁,他的智商就是5÷5×100=100。如果他在6岁组测验也能及格,而在7岁组测验不及格,那么他的智力年龄便是6岁,他的智商就是6÷5×100=120。智商在120以上的,被认为是聪明儿童。在80以下的,被认为是愚笨儿童。智商达到170的,便被认为是天才儿童。但是,由于智力测验的内容往往不能完全适合在不同环境中成长的儿童,因此智商只能大体上反映生活条件、环境大体相同的儿童的智力差别,很难作为最后判断儿童智力的依据。《新民晚报》1987.2.23:“一级低能,指轻度精神发育不全,智力测验智商在五十到七十之间。”智力:指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周建人 《达尔文“进化论”是怎样吸引着我的》:“他的智力并不出众,但他有自己的爱好,并且有毅力。”《新华月报》1954年第10期:“国家特别关怀青年的体力和智力的发展。”另外,文言文中还用来指“才智与勇力”。如《管子·形势解》:“能自去而因天下之智力起,则身逸而福多。”汉班彪《王命论》:“不知神器有命,不可以智力求。”唐吴兢《贞观政要·辩兴亡》:“秦氏专任智力,蚕食诸侯。”明刘基《放歌行》:“龙蛇未分明,智力正争强。”
智力又称智能,是指有目的地活动,合理地思考,能够有效率地处理环境的个人之综合的能力。它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注意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等等,其中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要素。 智力的数量化即以智商来表示,智商是衡量个体智力发展水平的一种指标。智商原是以智龄的概念为基础的,最初用智龄表示。智力测验中,一个6岁小孩能完成6岁年龄组的测验项目,他的智龄就是6岁,后来发现以智龄来计算存在不少问题,认为智龄不能直接反映实际年龄中不同的智能水平,因此德国心理学家斯特恩就提出用智商来评定,即智龄与实际年龄的比值。智商(IQ)=智龄/实际年龄×100。目前,医生为衡量儿童的智力水平已在临床开展了各种智力测验,它的结果即孩子所表现出的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