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教有哪些误区?

              对于初为人父人母的家长来说,早教这两个词是一点概念没有的!对于早教很多新手家长只想“静静”!我就是静静!静静带大家走出苦恼,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困惑,培养出聪明的孩子!

              1.什么是早期教育?2.早期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3.在早期教育中,家长应该注意哪些关键期?4.有哪些常见的早期教育误区?赠送:怎样发展婴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一、什么是早期教育?早期教育是指小儿从出生到入学之前接受的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早期教育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专家认为,0~6岁是小儿智力变化最大的一个时期。一个人后一阶段的智力水平,取决于前一个阶段的智力潜能发展情况。因此,适时、合理的早期教育能使大脑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为小儿将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早期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早期教育的内容包括智力的训练、思想行为的培养、道德情操的培育、良好习惯的培养等。根据小儿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早期教育能促进小儿的智力发育,培养小儿良好的个性品质。孩子出生后就需要接受教育。年龄越小的孩子越需要结合生活的教育,也就是结合吃、喝、拉、撒、睡对孩子进行教育。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就是早期教育的内容。

              三、在早期教育中,家长应该注意哪些关键期?婴幼儿的心理发育遵循一定的规律。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幼儿的心理会在短期内发生急剧的、巨大的变化,幼儿在智力、行为或自我意识等方面也都有质的飞跃。这个特定的时期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关键年龄。

              在早期教育中,究竟有哪些关键期呢?

              ★1岁是开始听故事的最佳年龄。

              ★2~3岁是学习口头计数的关键年龄,也是学习口头语言的第一个关键期。

              ★2.5~3.5岁是学习培养各种良好习惯的关键年龄。

              ★3岁是培养独立性的关键年龄。

              ★4岁以前是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年龄。★3~5岁是音乐能力发展的关键年龄。★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年龄。

              ★5岁左右是掌握数的概念的关键年龄,也是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期。

              ★5~6岁是掌握汉语词汇能力的关键年龄。

              ★3~8岁是学习外语的关键年龄。

              如果家长能根据以上关键年龄,对幼儿进行科学合理的早期教育,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幼儿在关键年龄得不到良好的教育训练,那么某种机能的获得和行为的学习就会变得十分困难,往往会事倍功半。

              四、有哪些常见的早期教育误区?目前,早期教育存在以下几种误区。

              误区一:过分呵护孩子。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太小,对孩子过分呵护:孩子吃饭,有人喂、有人哄;孩子流鼻涕,有人擦。许多有关孩子的事情由家长包办。在一些游玩活动中,遇到稍有危险的活动,家长们便挺身而出。事实上,0~3岁的孩子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脆弱,他们有惊人的适应能力。孩子的成长需要运动,需要交流,有时甚至需要一点儿冒险,以激发自身的各种潜能。如果家长过于小心翼翼地照顾、呵护孩子,会在无意中剥夺孩子模仿、学习、参与的机会。像擦鼻涕之类的事情,2~3岁的幼儿经过家长指导完全可以自己做。吃饭时,让孩子和家长同桌,孩子可以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会吃饭。

              误区二:父母不必亲自带孩子。

              调查发现,由老人、保姆带的孩子在生活能力和语言发展方面,通常不如那些由父母带的孩子。父母在婴幼儿早期教育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老人或保姆带宝宝时,往往偏重于满足宝宝吃饱、穿暖之类的生理需求及避免发生意外伤害,而忽视宝宝的心理需求。父母经常与宝宝交流、做游戏,可以让宝宝开心。

              开心方能开口,进而开窍。专家认为,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父亲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父亲参与早期教育,能使宝宝形成性别角色认识,在自我控制、自信心、语言等方面发展得更好。

              误区三:早学、多学。

              不少家长把早期教育混同于早期学科教育,让孩子1岁以内学认字,3岁以内学外语。专家认为,早期教育不能仅局限于学习知识。会识字、会背诗只是简单的记忆模仿,并不能代表孩子真正的智力和能力。0~3岁是孩子情绪、情感和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家长和老师不能一下子给孩子灌输大量的学科类知识,不能堰苗助长。

              赠送:怎样发展婴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在早期教育中,家长要发展婴幼儿对语言的理解、模仿和运用能力。为了发展婴幼儿的语言和表达能力,家长应多跟婴幼儿接触,经常对婴儿说话,引导他们发声。教婴幼儿辨别各种声音,如风、雷、雨、海浪、流水等自然界的声音,鸡、鸭、猪、狗、猫等常见动物的声音。多与婴幼儿进行语言交流,不仅使婴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得到发展,同时也能促进婴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那么,家长应该怎样对婴幼儿进行语言教育呢?面对2个月的婴儿,父母应经常和他说话,给他唱歌,让他听音乐,逗他微笑。这样不仅会让婴儿快乐,而且可以为婴儿以后的发音和模仿发音打下基础。

              3个月的婴儿会笑出声音,4个月的婴儿会大声笑,能发出咿语声。这时父母应引导婴儿牙牙学语,培养婴儿对声音的反应能力和能及时把头转向发音方向的能力,并逗引婴儿发音。

              5个月的婴儿会拉长音调发出声音,以便引人注意。成人与婴儿说话时,婴儿有手脚不断活动的反应。6个月的婴儿能发出单音(如“爸”“妈”)的音节,但这是无意识的。婴儿已经对语言有了最初的理解,如问他物品在哪里时,他会用眼睛寻找,能分辨和蔼或严肃的表情、声音。因此,家长应少用严厉的语调对婴儿说话,以提高婴儿学习语言的积极性。

              妈妈的爱抚和笑声最能鼓励婴儿做出咿呀的反应。但应注意婴儿有时以代用音来表示某种事物,如用“那”代替“奶”。这时大人应用正确的发音予以纠正,不要重复婴儿不正确的代用音。

              面对8个月的婴儿,父母应培养他理解简单语言的能力,教他怎样用眼寻找大人所问的东西,并做简单的回答动作。例如:问孩子“灯在哪儿?”,让他寻找灯所在的位置。9~11个月的婴儿,已能够理解一些简单的话语。父母应通过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物品和动作教婴儿理解词的意义,教婴儿模仿发音,从发单音到发一些音节。

              12~14个月的小儿能逐渐理解成人的语言,能指出自己身体的某些部位,会用词来表达要求,会主动叫“爸爸”“妈妈”。

              15~18个月的小儿会说一些简单的词,如“再见”“谢谢”“不要”等。这时要多给小儿看一些实物图片,让他观察周围的事物,教他说更多的词,逐渐要求他不再用手势代替讲话。

              1.5~2岁小儿的语言能力逐渐发展,会说三四个字组成的短句,会说出常见物品的名称,喜欢向成人学话、学唱歌。教小儿学说话时,必须用正规的语言代替简化的单词,如说“饼干”,而不说“干干”等。要鼓励小儿主动讲话,向成人提要求,并充实和丰富小儿的生活,使他对周围的环境和事物感兴趣,从而引导他说话。

              2~3岁小儿会说比较完整的语句,能提问,爱听故事,会唱简单的儿歌,词汇比较丰富。这时要扩大小儿的眼界,使他多听、多看、多说、多问、多想。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汤米惧怕头胎

                        • 上一篇:早期教育,不对孩子进行早教孩子就不聪明了吗
                          下一篇:孩子的智力,是不是要从婴儿期就要注重培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