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科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以及充分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提高,具有其它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那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成了体育教学追求的目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直得我们去总结和探索。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何谓创新呢?我国著名教育家刘佛年说:“只要有一点新意识、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意图、新做法、新方法,就可称得上创新,我们要把创新的范围看得广一点,不要看得太神秘。”体育学科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学习、活动环境和场地,以及充分地进行观察、思维、操作和表现的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其他学科无法相比的优势。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民主的师生,培养创新意识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是专断的,教学氛围沉闷,学生精神抑郁,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在新型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营造一种自由、活泼、宽松、有趣的教学氛围,师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和谐、民主的关系,学生会对教师产生信赖感和亲切感,从而形成有益于课堂教学的亲和力,使学生感受到对教师的期待和爱,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从教师的一举一动中受到激励,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期待我”,教师充分利用自己的眼神、语调、微笑和肢休语言来表达对学生的鼓励和爱。只有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教学中学生才能得到充分尊重和信任,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他们才能乐于参与教学过程,为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打好基础。
二、注重智力开发
智力就是人的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是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总和。人的智力发展虽然主要依靠智育来完成,但人体发育智力的器官机能却有赖于体育活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各种方式方法和手段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积极开动脑筋,把所学的知识变成感知,加深理解,从而获得知识的迁移与反馈的积极作用。而注重智力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求学生加强左侧肢体练习,人的左、右半脑是有明显分工的,专家指出,右半脑在创造性思维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根据大脑两半脑对身体两则交叉支配的特点,可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加强左侧肢体部位练习,如左脚各种跳跃、摆动和踢球等,左手运球、投篮、打排球、打乒乓球、左侧平衡等,实现对全脑的开发尤其右脑机能的培育和左右脑协调发展,会更有利于人的潜在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因此,体育教学应适当这排左侧肢体练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提供自主活动的空间,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有了创新意识和激情,如果没有适当的机会表现出来,一切也会等于零。而创新总是和自主学习结合在一起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敢于放手,给学生适度的“自主权”和“自由度”,让学生在课堂的舞台上唱主角,在“放”中提高自我锻炼和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支配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自主选择的余地,充分展现自己的空间,进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精神。如:在游戏教学中,我分给每一小组一个小胶球,定出一定的活动范围,要求每组的学生以小胶球为中心,创编出大家喜欢的、具有新意的、有利于锻炼身体的体育游戏。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交流和选择,同学们创编了“投球得分”、“双腿夹球比快跑”、“叫号接球”、“打活动目标”、“接球击人”等多种游戏方法。在整个活动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有效地发挥了学生自主练习的积极性。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实践水平和经验。
四、利用情境教学,培养学习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情境教学方法,是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把学生特定的活动环境中,使情、景、人物在活动中融为一体,让学生达到一定的内心感受和情绪体验,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创新能力。如:“织鱼网”,教师先创设情境,“海上有很多鱼,我们要去捉它们,怎么办呢?“有学生说用鱼网捕捉,我们一起来“织个鱼网”捕鱼,学生跃跃欲试的准备着。于是我把学生平均分成人数相等的六个小组,进行织鱼网游戏:学生每人手拿一根布条,教师预先拿两根标枪插在泥地上,上面平行地系着两根绳子,让学生听到口令后,跑过去织鱼网,最先把布条系完,又结实的那一组为胜,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织好的鱼网捕鱼;最后庆祝,分享收获的快乐!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在心理与教师之间距离缩短,促使学生以最佳的情绪状态,主动投入,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并获得了主动发展。使学生在现实和生活场景中,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并获得了主动发展。使学生在现实和生活场景中,培养思维、想像和创新能力。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也达到了体育教学的目的。
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处理好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以学生为主体是说,课堂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增强主体意识的过程,应该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发问和争辩,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只喜欢学生顺从性的一面。似乎学生越顺从、越听话就越好。实际上,顺从性和不顺从性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二者共同构成了个性,独立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一个有创造性的人,相对地说,他在创造性活动的领域里面具有一种不顺从性和不随俗性,但在平时的生活中又常常是顺从的和随俗的,所以我们既不能不加分析地压制学生的不顺从性而赞扬其顺从性,也不能无条件地怂恿学生的不顺从性而贬抑其顺从性,我们应从二者辩证统一上去培养学生独立性和创新能力。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接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浊削弱或取消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能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使学生获取知识。教师主导作用发挥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就是看是否善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否使学生能做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是否有利于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新能力,并以身体练习为主要形式来实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处理好知识与身体活动的关系
由于体育教学是以身体活动为主的,因此动量和生理负荷是最显而易见的因素,但身体活动又并不只限于人的生理上的作用,还 有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发展、情感的体验等作用。因此,创新教育应以“量”的多少和合理性进行评价,如运动负荷量、知识的信息量学生之间的交流量,通过活动获得情感体验的量等等。其次,学生的进步应表现和所学技术难度的不断提高和知识深度的增加以及感觉——理解—创造的思维递进上。因体育课的个体差异大于文化课中的个体差异,再加上体育学科的培养目标(为终身体育服务)和体育内容的相对可选择性(如同样为健身即可以跑步也可游泳),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应给学生的选择和权利,这种选择,体现在内容、难度、量和学习方法等方面。倘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的目标,那么实现的前提就是教师的创造性工作。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是完成跨世纪宏伟大业的保证。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不断的总结经验,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和创新,努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让学生接受各种教育教学,从而养成良好的体育创新意识,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从而适应现代体育教学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