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是高级的认知活动。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学习、掌握和运用知识的关键。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①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
思维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是由主观臆造或凭空虚构得来的,而是通过感知觉获得大量具体、生动的材料后,经过大脑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才形成的。因此,感性知识越丰富,思维就越深刻。感性知识丰富与否,制约着思维的发展。成人要根据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各项活动发展幼儿的观察力,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等幼儿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知识经验后,指导幼儿进行分类概括,形成最初的概念,再教幼儿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以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②发展幼儿的语言
语言是思维的武器和工具。由于词汇量还不丰富,幼儿难以理解一些抽象性、概括性较强的词汇。研究显示,幼儿的概括水平较低,既与缺乏感性经验有关,也与缺乏相应的概括性词语有关。因此,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即教育过程中,不断丰富幼儿的词汇量,让幼儿在广泛的语言交流中扩大词汇量,并且帮助幼儿正确理解和运用各种概念,逐步准确、完整地表达思想。
③思维训练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在家庭生活中幼儿经常会碰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家长予指导和协助。家长应该允许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各项有意义的活动。当幼儿具备一定的手眼协调能力,他想自己用勺子吃饭、用杯子喝水时,父母应当鼓励幼儿这样做,不要怕幼儿弄脏衣服而加以制止
④充分利用游戏、实验等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会遇到各种问题,他必须解决问题才能使游戏继续下去。因此,利用游戏训练幼儿的思维能力既具体又有趣。游戏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促使幼儿利用己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等一系列逻辑思维活动,从而促进幼儿抽象思维的发展。如看图改错、走迷宫等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家长也可以和幼儿一起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小实验,如磁铁吸引、物体滑落、种子发芽等,让幼儿在实验中发现问题,积极思考。
⑤激发求知欲,保护好奇心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思维活动的过程。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好问的习惯,鼓励幼儿多问,并且主动、热情、耐心地回答幼儿提出的问题。也可以经常向幼儿提出问题。这样做能促使幼儿的思维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之中,有助于思维的发展。
⑥防止思维定式的束缚
任何事物都有其特异性,可以利用特异性把事物进行归类、比较。在此基础上,我们应当引导幼儿从多个角度去考察事物的特性。如面对一只碗,我们可以先让幼儿了解它的基本功能,它可以盛饭、盛菜。如果幼儿正在乱涂乱画,家长可以拿一只碗,把碗口朝下,用笔沿着碗边描出一个圆形。幼儿会发现碗除了能用于吃饭之外,还可以用作画圆的工具。家长也可以在碗底涂上颜料,在纸上印出一个小的圆形。幼儿的思维又会得到进一步的拓展。这就是所谓的发散思维或求异思维。
首先要积极的带孩子去观察和探索自然,要为孩子创造氛围,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给孩子营造一个探索的环境。多带孩子出去玩,鼓励孩子的探索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