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惯性思维产生的过程与心理暗示有何联系?

              所谓惯性思维,指人习惯性地因循以前的思路思考问题,仿佛物体运动的惯性。惯性思维常会造成思考事情时有些盲点,且缺少创新或改变的可能性。惯性思维是思维的一种,它由很多因素形成。首先说智慧,智慧就是思维方式,是思维产生的智慧,所以思维是很重要的。但思维不仅仅是靠阅历就能够获得的,它是在基本知识框架支撑下所形成的思维模式,其中一种就是我们常讲的惯性思维。  比如,可以从某个人的惯性思维中得出他小时候大致家庭情况,因为在他的惯性思维中,人是要奋斗的,所以他不怕吃苦,受得了委屈,这叫惯性思维。即使他家境一般,但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就可以获得财富,得到社会的认可,得到别人的尊重。  又比如,一个人家境优渥,在家里是独苗,他就不具备之前那人的惯性思维,容易产生安逸的想法,在奋斗过程中将安逸放在第一位,吃苦放在后面,所以形成了工作到今天仍然是不轻不重的状况,这也是惯性思维。  所以,人的成长轨迹是和思维有关系的。  通过父母已形成的惯性思维,就可以知道他们家孩子大概什么情况,或者为什么会变坏。是父母没有把思维方式和技巧教给孩子,没有把对人生的理解和获取知识与财富的惯性思维用最简单的方式进行延续,所以孩子的成长轨迹就是这么形成的。孩子一旦形成了这种思维方式,最直接的就是体现在学习、工作、与人交往等消极的一面。  有一个词叫做“言传身教”,比如父母跟孩子走在大街上,捡到一部手机,父母或者孩子捡起来,对于这个手机怎么处理,有多种选择。如果父母说,捡到东西要交给警察叔叔,那孩子就会这么去做;如果孩子说,咱们交给警察叔叔吧,父母却说,你交给警察叔叔,他给谁呢?如果父母说,把手机拿回去再说吧,然后等孩子忘记了这件事,手机自己用,这种选择就是阻断思维方式的传递,父母自己自私没关系,但是父母要懂得选择思维的传递,不要把这种自私传递给孩子。这种思维方式决定了他的行为,有了什么样的行为就会把什么样的思维方式传递给子女。所以,父母要想培养孩子的正确思维,首先应该有自己的正确行为

              (一)传统惯性思维误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习惯于按照“老规矩”“老惯例”办事。而走入传统惯性思维的误区,这种思维使人不思进取、墨守成规,不利于创新。(二)经验惯性思维误区由于对事物的新信息和偶然性缺乏关注和思考,在处理问题时仍然按照老习惯、老经验去做,就会不自觉地走入经验惯性思维的误区,它会导致处理问题的失败。(三)从众惯性思维误区进入从众惯性思维误区的人,主要表现为别人怎么想我也怎么想,别人怎么做我也怎么做,顺从大伙儿。这种盲目从众、人云亦云的人不可能有独立的思想和独到的见解。(四)权威惯性思维误区人的思想和观念一旦遇到权威就无条件地服从,就进入了权威惯性思维的误区。进入权威惯性思维有两种原因:一是由于自幼接受的权威教育,使人容易形成对权威的敬畏,一遇见权威就会不自觉地无条件服从;二是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和知识技能的差异,造成隔行如隔山的普遍现象,行业与行业之间,知识技能高低之间都存有一定的神秘感,从而形成专业的权威。走入这种惯性思维误区,容易使人变得自卑和不自信,干起事来缩手缩脚,不能充分发挥其才能。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胎教音乐方法培养高情商的沟通技巧教育法

                        • 上一篇:如何激发孩子们的发散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下一篇:什么是惯性思维和逻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