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我建议不要打咯。这样会慢慢的导致小孩子的叛逆感!
您不是提到了他喜欢小汽车么。那么就可以用引导的方法来对待。还有就是要纠正他的饮食习惯,在饭前一定的时间来不要吃别的东西。吃了别的东西,怎么会饿嘛,小孩又多动!引导方法可以用他喜欢的小汽车。要告诉他,小汽车不是您买给他的,是靠他自己的行动得来的。5岁了,已经可以慢慢的沟通了。要尽力的垮他,比如您的第二个问题。就说,你是哥哥了,要学着照顾弟弟,做哥哥要给做弟弟的做个榜样。甚至可以这样说。我相信我的宝贝是很听话的,是很乖的。是会好好照顾弟弟的。会和弟弟一起玩玩具的。不抢弟弟玩具的。用这样的引导手段去引导。以夸他的形式做引导!
千万不要打孩子,说白了,不听话。是您的错。孩子都是好孩子,父母不一定是好的父母,我相信这一句话。是不是以后您老了,有的时候脾气有点掘以后孩子也打您呢?一样的。
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夸的形式去告诉他,他不应该做的事情,例:比如说不爱干净:就说,我相信我的宝贝是一个很爱干净的人!
五周岁的男孩该怎样教育怎样引导?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也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和平时的潜移默化对孩子起着莫大的作用!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而父母也知道不可以打骂小孩,但不知道可以做些什么?提供爱的管教六法,不用打也不必骂,协助父母教出自觉、守规矩的小孩:
第一招:平静坚持自己的要求
当孩子违反规矩,开始讨价还价甚至转移话题,父母可重复告诉他应该做的事,例如“现在把玩具收好”,暂时不要理会他的抗议,让孩子知道你是认真的。对于明确而清楚的决定,通常孩子会照办。但记得事后主动提供孩子讨论的机会,让他充分表达想说的话。
第二招:集点奖励计划
“集点数换奖赏”是强化孩子正面行为的游戏。先设计一张点数表,贴在家中显眼处,将奖励目标放在孩子比较容易集到点数的项目,每日持续追踪、每周定期将累积的点数兑换成奖赏。奖赏不一定要用物质的东西,有时心理的满足反而更容易成为激励孩子的动力。此外,奖励制度并非一成不变,可以依据孩子的年龄和成熟度稍做调整。
第三招:积极的暂停
传统的关禁闭,惩罚意味浓厚。积极的暂停强调每个人都需要冷静时间,包括父母自己。先和善地告诉孩子,需要冷静下来时,可以坐在特定的安静角落或“安静椅”上,直到能做出尊重他人的行为。
这不是惩罚,而是一种逻辑后果,可中断孩子攻击或破坏行为,但无法鼓励孩子做不喜欢的事。重点是,每次只能锁定一两种屡次发生的问题行为。孩子一违反规矩,就要立刻使用。暂停时间和年龄相关,以一岁一分钟为原则,执行时,需要闹钟或计时器。
第四招:化身为布偶来交流
解决小小孩的行为问题时,小道具是不可或缺的好帮手。相较于无聊的“冲突对话”,孩子比较愿意跟布偶透露自己的心事(即使布偶配上父母的声音)。让小布偶问问孩子:“到底怎么了?”“为了什么事生气?”“下次怎么做比较好?”小布偶当然也要乐意回答孩子的问题。
第五招:讲故事说道理
与其反复说教,不如提供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父母可改编童话,将现实情形反映在故事里。孩子会从似曾相识的情节中辨认出自己的身影,再借由讨论,帮故事中的主角找到解决之道。
第六招:激励法屡试不爽
问问孩子想做什么:“你想不想马上出去玩?”“想不想看卡通?”如果你猜对了,就只需补上一句:“你知道规矩是什么。做完功课后,就可以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若有一件期待的事等着孩子,他通常会很快完成另一件不喜欢的事。完成工作后的奖赏,可提升孩子的行为动机,但前后顺序不可颠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