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孩子多问几个为什么。对这一点,周老师没有具体说明,她只是拿出一篇台湾著名作家刘墉的短文《是什么和为什么》给他看——
我有一位朋友正在教小学,她说她的班上有几个天才儿童,我就问:“你认为天才儿童跟一般学生最大的差别在哪里?”
她说:“很简单,普通学生通常都问‘是什么?’聪明的学生则爱问‘为什么?’教到‘四季’对于前者你只要告诉他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就成了;对于后者却非把四季更替的道理讲出来不可。只是因为普通学生只要知道大概,天才学生却希望深入了解。”
没想到一字之差竟然有这许多不同。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应当使学生不但问“是什么”,而且会更深一步问“为什么”。
等陈庸的父亲看完,周老师说:“平时在家里,也要引导孩子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有利于培养孩子思维的深刻性,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钻研精神。”
二、要孩子多问几个能不能。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要引导孩子多问几个能不能。比如自行车的车胎是橡胶做成的,可问问孩子能不能换成塑料或其他材料,为什么?比如电视机的屏幕是长方形的,能不能改换成椭圆形或正圆形,为什么?比如能不能用灯光替代日光来照射农作物,为什么?又比如写字一般都是白纸黑字,能不能换成黑纸白字呢?像黑板上写粉笔字那样,为什么?这些问题都是生活中的,都是有趣的,但都要冷静地思考一番,甚至查阅一些资料才能作出科学的回答。这些问题中渗透着求异思维的因素,如果孩子经常能自己提出疑问,并努力探讨,那么,对于开发孩子的智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要孩子多问几个有没有。对同一个事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对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案。在平时,家长还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多问几个还有没有其他答案了。比如衣服湿了,要使它快点干,通常的办法是太阳硒或烘烤,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办法了呢?应该说还是有的,比如电熨斗熨,洗衣机脱水等,还有没有呢?比如双休日到邻近的一个景点去旅游,通常的办法是乘汽车或骑自行车,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呢,可以和孩子一道好好想想。又比如竹竿、圆珠笔,除了晾衣服、写字外,在平时的家庭生活中还可以当什么用,要孩子至少说出10种用处来,比如可以当短尺用,够不着时可以拨东西,可以撬东西,可以塞缝隙等。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都是训练发散性思维的极好材料,经常这样训练,有利于拓展孩子的思维领域,有利于培养孩子思维的广阔性。
四、引导孩子积极参与争辩。争辩,特别是互相毫不退让地长时间争辩,听起来似乎是有失风度的,但实际上争辩是一种很好的智力竞赛,它和大学生辩论赛一样,对于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尖锐性,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平时,家长可有意识地就一些实际问题与孩子展开争辩。比如:是春天好还是冬天好?是住一楼好还是住六楼好?小学老师是严厉的好还是慈善的好?这些问题都是值得争辩的。当孩子提出一种观点时,家长可故意提出不同的观点,然后各自摆事实讲道理,看谁的理由更充分、更有力。争辩时,要力求把问题争得深入些,不要浅尝辄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