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提高阅读能力和朗读能力

              被称之为“恶习”的所谓“唇读”,实际上就是小声的“朗读”。从来都没有人认为、也不会有人同意“朗读是恶习”——可是为什么“小声朗读”就成了恶习呢?把“小声朗读”当作“恶习”明显是再荒谬不过的。

              对于任何人都一样:阅读内容难度与阅读理解速度成反比,即,正在阅读的内容难度越高,阅读者的理解速度越低。而我们正在使用的输入手段(“扫读”、“默读”、与“唇读”)必然会配合理解速度;于是,一旦阅读者开始使用“唇读”的时候,就说明此时正在阅读的内容难度已经达到一定程度,而在这样的难度之下,阅读者的“理解速度”已经小于等于“唇读”速度——如果理解速度再差一些的话,阅读者还可能需要“反复阅读”若干次,甚至要返回之前的某一点(前一句、前一段、甚至前一页)才可能找到能让他迷途知返的线索。

              文字本身就是有声音的,大多数人既不是聋子也不是哑巴,于是在理解文字的时候是不可能回避声音的。不妨自我审视一下自己的所谓“扫读”过程,就会发现脑子里的那个声音其实一直存在。本质上来看,“扫读”的时候那个声音之所以有时“断断续续”,其实只不过是因为在阅读的过程中“跳”过了一些“即便不全读也能正确推测到的内容”;而那个声音只在“读”那些“必须读到才不至于影响理解”的内容——也可能是句子、也可能是只言片语。再进一步,一个人但凡正常,那么他“顶多可以刻意回避‘唇读’,但根本无法回避‘默读’。”

              小学低年级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做不到随便拿来一篇文章就能做到“流利地朗读出来”。事实上,很多成年人也一样做不到——即便是专业播音员,朗读任何材料之前也要首先花点时间熟悉一下内容,才能做到基本不出错地朗读出来。

              “朗读”是一种能力,也就当然需要通过锻炼才能掌握 。尽管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做到极致(最终成为播音员或者演员的人除外),但是如果连这都不及格,那么很可能因此导致“理解能力”低下,乃至于各个科目都可能受到影响。读者不妨回想一下自己的成长过程,每个班级里都至少有那么一两个因朗读糟糕而被老师或者同学耻笑的学生,大抵上他们其他科目的成绩不大可能理想的——因为学习任何学科都需要阅读文本,需要理解能力,但这些孩子连流利朗读都掌握不了,理解能力自然就差出许多,于是在各个科目都可能因此落后于他人。

              事实上,朗读是提高“理解能力”的最基本方法。因为当一个人可以流利地朗读一个句子的时候,即意味着说他正在完成对这个句子的“拆解”与“重组”的过程——这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信息通过眼睛输入,经过大脑识别、理解、处理之后又运用口腔的种种器官形成正确的声音,而后又通过耳朵反馈回大脑;而与此同时,大脑在一刻不停闲进行各种处理过程:句子成分都有哪些、哪几个字词构成什么样的成分、这些成分各自是什么意思、成分之间的关系究竟是什么、这些成分组合起来又构成怎样的含义,等等。

              反过来也一样,如果阅读者面对一个语法正确、逻辑严谨的句子竟然不能够把它流利地朗读出来,就说明阅读者“拆解”有误或者“重组”有误。重新把句子结构与成分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都搞清楚之后,句意也就自然明朗了,读起来自然就“顺”了;而后再把句子多读几遍——其实就是“通过重复练习理解过程、巩固理解能力”了。

              所以,为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一定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把“朗读”的基本功补齐。对学外语的人来说,我觉得起码要坚持一年的晨读(每天一小时)才能算是基本过关。我的经验是,岁数越小在这方面越容易进步(比如,高中生在这方面的进步就比大学生快)。刚开始做不到“独立朗读”(毕竟是外语,很多人害怕读错)的话,那么就“跟读”(可以参照《新托福听说训练(系列,共12篇)》)。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4个经典神话故事内容攀岩运动

                        • 上一篇:宝宝不良阅读习惯 应该怎么纠正
                          下一篇:如何运用幼儿语言敏感期进行阅读培养